关于幼儿性格教育个案研究
2018-03-13文乔迪
文 乔 迪
一、幼儿家庭基本情况调研
浩浩,男孩,5岁,生活在典型的“4+2+1”的现代家庭中。平时,父母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浩浩,特别是父亲,更是忙于事业而很少顾及家庭和孩子。浩浩从出生一直跟外公、外婆同住,浩浩的父母也经常吃完晚饭便回自己家,浩浩则留在外婆家,外公、外婆对他非常宠爱。浩浩从一岁半就开始入园,并且频繁转了好几所私立幼儿园。浩浩父亲有较强的教育意识,但是脾气较为急躁,教育方法不得当,教育效果不理想。浩浩的母亲特别温柔,很少跟浩浩发脾气。
二、幼儿在园的表现
案例一:一天中午,大家都在脱衣服准备午睡。突然,柱柱大哭起来。我赶紧走上前去询问原因。柱柱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指着浩浩说:“他打我。”“我没打。”浩浩忙反驳。“你打了,就是你打的。”“浩浩打了,我们看到了。”实在躲不过,浩浩只好说:“是他的脚踩着我的被子了,我才打他的。”我说:“浩浩,别人踩了一下你的被子,你就打别人,这样好吗?再说了,他也不是故意的。”浩浩一听,马上反驳说:“你怎么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也不都是我的错。”说完还瞥了我一眼。
案例二:一天早晨,浩浩同外婆一起来园,“浩浩,早上好!”我边说边走。“快说老师好。”浩浩外婆催促着,可是他不应声。他看上去满脸不快,撅着嘴巴。“怎么啦?”我意识到他可能又在耍脾气了。“路上看见有卖吹泡泡的,他非要买,我说家里有,别买了,可他不愿意……”浩浩外婆向我倒起了苦水。我试图拉过他的手,但被浩浩推开。“浩浩快来,和小朋友一起搭积木吧。”“不要,不要!”浩浩大声吵着,嘴巴依然撅得老高。“好好好,别吵,别吵,外婆这就给你买。”
案例三:一天户外游戏,孩子们正在玩自己带的玩具。浩浩忽然气呼呼地跑来:“老师,豪豪不好,他自私,他不团结友爱。”我问:“豪豪怎么不团结友爱了?”“他的大吊车不给我玩。”“是这样啊,那你可以用你的玩具和他交换啊。”浩浩跑走了,又找豪豪去了。可是没过一会儿,豪豪便哭着向我跑来:“老师,浩浩他抢我的玩具。”站在一旁的浩浩气愤地说:“他不乖,不听老师的话,不愿意跟我换,我才抢的。”我一手拉着豪豪,一手摸着浩浩的头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别人不想给你,就抢。这样别人就会给你玩吗?“嗯……”你想让别人和你团结友爱,那你和别人友爱了吗?”浩浩低下了头不吱声。“豪豪,浩浩想和你一起玩大吊车,你和他一起玩,行吗?”我转头问豪豪,豪豪想了想说:“那好吧,不过你得轻点,别给我弄坏了。”浩浩在一旁直点头,说完就一起跑走了。
三、针对幼儿个别案例的分析
浩浩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观察、记录、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逐渐了解浩浩的情况,他的状况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浩浩平日里缺少父母适宜的关爱,家长在教育问题上的意见也不统一,父亲认为应该严管,而母亲、外公、外婆则认为孩子还小不应该管太多,坚持“树大自然直”的教育观念。
四、教育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遵循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原则
根据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浩浩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脾气比较急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不会通过适宜的方式与小朋友沟通,而是直接抢夺或哭诉。
在教育浩浩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做到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他交往,耐心倾听他的想法与感受。当浩浩表达自己对老师处理问题方法的不满时,说明了他迫切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浩浩、关心浩浩,使他对教师产生认同感、信赖感,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深入分析浩浩性格特点,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家园互动,正面引导
我们通过填写《家园联系手册》、访谈等方式与浩浩父母保持着密切联系。浩浩的父母触动很大,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日趋重视起来。我们告诉家长对孩子要能爱而不宠,严而不厉,严爱相济,情理有度,在教育浩浩的问题上意见要统一。同时,我们对浩浩的父母提出要求:每晚一定要陪孩子一起学习、游戏,如果可以,尽可能让浩浩回父母家住;提供多种机会促进浩浩全面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及兴趣。我们发现在区角活动中,“绘画”和“搭积木”是浩浩最喜欢的游戏,每次活动都十分专注。浩浩的美术作品线条流畅、想象丰富。于是,我们经常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夸奖他,有时还会请他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画画。户外活动中,我们请浩浩做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拿器械,并请班上社会交往能力强的孩子同他一起游戏。浩浩思维活跃,有创意,在游戏中能给小朋友起到榜样作用,老师和小朋友的肯定也让他获得了满足。
作为教师,我们应多看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的方式教育、引导。正是多样的活动中,我们既帮助浩浩不断认识自己,增强了自我意识、集体意识,又增强了他的自信心,提高了他的交往能力。
(三)细心关注,适度干预
案例中,当浩浩看中别人的玩具时,为了把玩具弄到手,他用老师平时说的话来指责别人,当别人不愿意时,他便用抢的野蛮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教师及时的追问和正面的指导是有效的,对孩子的成长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待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我们既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又要正确处理个性张扬和道德规范的关系。对待幼儿,既要关注他们的天性,又要规范他们的行为,要使两者有机结合。
五、分析与思考
一段时间来,浩浩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还有了不少好朋友。在家里,浩浩的父母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陪孩子学习、游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贵在坚持,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注重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交给幼儿良好的交往方法与技能,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模仿中习得的。老师可以借助示范、语言引导,教导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正确表达方式。
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关心与监督并重。幼儿年龄小,自主管理能力较弱,教师可以以“小助手”的名义,请个别幼儿帮助老师取放一些游戏材料,完成老师交给的小任务;也可以用“老师很喜欢你的”的言语,请他在老师较近的游戏区内活动;或是用同样的方式牵着他的手,带他和小朋友共同游戏,以便及时观察、制止他的攻击性行为。在无声无息中引导幼儿,让他们获得与同伴交往的快乐体验,在与老师、同伴互动的轻松环境中控制、调节自身行为。
家园携手,同步推进,相互协调、相互统一,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要言传身教,家庭成员间对待幼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不溺爱,不简单粗暴,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家长也要多陪伴幼儿,与其一起游戏、谈心,为幼儿提供温馨的家庭教养环境,关注幼儿的成长及心理变化;多提供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机会,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以及交往习惯。
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把握好教育艺术,走进幼儿内心,用爱浇灌幼儿心灵。“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走进幼儿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体验他们的感受,才能真正担负起教育他们的责任。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教师要做一名智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让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