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县级台设置微纪录片栏目的可行性分析

2018-03-12王宇春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电视栏目媒体融合

摘 要 结合工作实际详述了融媒体微纪录片的传播优势,立足地方,从微纪录片的节目内容提供、摄制技术支撑、播出阵地保障、栏目展示空间、商业定制模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设置微纪录片栏目的可行性。

关键词 媒体融合;县级台;微纪录片;电视栏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2-0144-02

从2017年开始,各级政府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创优评选中出现了时长在8分钟以内的微纪录片。微纪录片是传统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更为精炼的影像篇幅和内容,采用最简洁精致的镜头语言来讲述最为精彩的故事。从现阶段各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微纪录片来看,它的时长一般都在3~8分钟左右。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全国各地电视台都在积极探索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在纪录片节目创作形态上也有不少创新之举,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传播的特征与节奏。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从深圳到雄安》等一系列微纪录片就是其中的惊鸿之作。据央广网报道,《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自开播以来收获了超高收视与零差评的口碑,在豆瓣的评分也取得了9.5分的好成绩。

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作为县级媒体,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也在努力尝试寻求新的突破。《城事》栏目作为该台唯一一档纪录片栏目,几经改版,创办了近20年。栏目在记录张家港城市发展变迁,发掘和弘扬本土历史文化,扩大对外交流和宣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节目制作成本、周期、人力等因素的制约,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顺应当下微纪录片盛行的传播环境,学习各大媒体微纪录片的采制优点,结合本地实际,打造一档清晰易懂,节奏紧凑,短小精悍的微纪录片栏目就成为了提升收视率的重要途径。

1 大量优质的创作题材可为设置微纪录片栏目提供内容依托

张家港市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每年全市各级镇府都会评选出十佳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这些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会被制作成微纪录片的形式在颁奖典礼上播放。作为这些微纪录片的主要创作者,张家港电视台专题节目部已经连续多年参与了这项工作。2017年,栏目组4名采编人员在完成本栏目日常播出节目的同时,累计采制了60部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的微纪录片。

除此之外,栏目还和张家港市残联合作,摄制了表现残疾人身残志坚,积极进取的“助残日”系列公益微纪录片《我的梦》;和张家港市环保局合作摄制的反映“263”专项行动过程中感人故事的微纪录片《“铁娘子”在行动》等。这些平常人、平常事,都紧扣时代主题,直击人心。有了大量的优质题材,设置微纪录片栏目就有了内容依托,我们就能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2 多年的实战经验和全新的采编设备可为设置微纪录片栏目提供技术支撑

微纪录片的短小并不意味其简单粗糙,相反,它要在极短的时间里,把最精彩的故事讲述完整,把聚焦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因此,采制的要求会更高,不仅需要编导具有丰富的采编经验,也需要更为先进的数字化采编设备。

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记录片栏目开设的时间比较长,培养了一批具有纪录片创作经验的采编人员,而且经过这几年大量微纪录片的采编历练,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微纪录片创作实战经验。每年,在各级政府和条线优秀节目评选中均有作品获奖。

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从去年开始,全面覆盖了高清数字化采编设备。我部门目前拥有索尼PXW-FS7 4K高清摄影机,大疆无人航拍机,星云5100三轴稳定器等一批先进的数字化拍摄设备;同时具有大洋、索贝等高清后期编辑设备。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对节目的“精”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采编实战中,各种设备都被采编人员熟练掌握运用。去年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的微纪录创优片《我想有个家》就综合运用了航拍、手持稳定器跟拍等各种拍摄设备和拍摄手段,在保证原有节目内容质量的同时,增强了节目的视觉效果。

3 现有的纪录片栏目时段可为微纪录片的制播提供阵地保障

近年来,许多国产纪录片在收获好口碑的同时,也赢得了非常好的收视率。虽然比不上一些大台的大制作,但是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一直坚持保有纪录片创作的阵地。目前我台的纪录片栏目《城事》时长20分钟,每周一档,有4名采编人员。纪录片创作是一个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长期跟踪的过程,周期性长,制作费用高,部门现有的人员配置和栏目播出频次已经使采编工作捉襟见肘,再加上部门平时还承担部分收费视频的制作,使得日常节目的采制更是应接不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质量。相对于传统纪录片来说,微纪录片制作周期短、费用小、传播速度快。以我们拍摄系列公益微纪录片《我的梦》之《小宇,加油!》为例,从定选题到实际拍摄完成,一名编导和一名摄像用一台索尼A7S花了不到一周时间,省去了传统纪录片繁杂的设备和人员配置。因为节目体量的短小,为编导和摄像节省了时间,使得他们在节目的架构和画面拍摄上有更多的余地进行推敲,让节目呈现了更为精致的效果。

因此,在现有时长20分钟栏目的基础上进行改版,大幅度压缩栏目时长,将其改造成一档长度在5分钟左右的微纪录片栏目,既能节省人力和制作成本,又能保证节目的做优做精,从而给予观众全新的试听感受。

4 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可为微纪录片栏目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

“二更”是国内较早出现的短视频制作平台,创办于2014年底,首先在微信开设公众号,每晚发布第一条原创视频,内容多以传播新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微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因其选题广泛极具情趣,镜头刻画自然细致,内容丰富制作精良,在全网累计了300亿次的总播放量。

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从2016年开始整合各自办栏目开设的微信公众号,成立了新媒体部,推出了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唯一的官方公众号“偶俚张家港”,目前积累了25万粉丝。日常推出的内容除了本地时政和民生新闻外,还有一些生活小常识的介绍。公号每天的头条阅读量维持在20 000左右,近段时间以来,阅读量逐渐下滑。微纪录片体量小,不仅适应于电视传播,同时更适应网络、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传播。电视台的微信公号,应该体现电视台在视频制作上的特色。结合“二更”等微信公号在微纪录片传播上取得的巨大影响,我们也可在“偶俚张家港”上定期推送《城事》栏目制作的精良的微纪录片,扩大栏目影响。今年“助残日”的系列公益微纪录片《我的梦》在公号上推出后,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单条的阅读浏览量将近10000,既为栏目做了宣传,也为公号吸引了粉丝的关注。栏目播出和微信公众号共享微纪录片节目,把电视媒体栏目的品牌优势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结合起来,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转变为融媒体共同的竞争力,这是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各媒体、各部门之间资源、业务进行有效融合的一个实例。

5 设置微纪录片栏目可为县级台开启新的商业模式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發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将广告投放从传统媒体转向了新媒体,这也使得传统媒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之下,电视台应该依托自身优势来开启新的商业模式以寻求经济的增长。新媒体环境不仅给微纪录片提供了灵活的传播手段,更赋予了它商业应用的价值。如今,采用纪实手法表达品牌内涵的微纪录片层出不穷。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品牌故事》栏目就是通过微纪录的方式展示企业创新与坚守的精神,来探究企业品牌背后的故事,通过直击内心的内容,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融媒体快速、广泛的传播之下,这种微纪录片观众也更乐意接受,被精彩内容打动的观众甚至还会自发成为传播者,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微纪录片也赢得了资金的支持,最终实现共赢。今年,片长5分钟左右的《我在西街修钟表》就是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广告部门在微纪录片商业定制上的首次尝试。通过真实的记录,展现了钟表匠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使观众深切地感受了匠人对手艺的坚守与情怀,平衡了商业表达与内容表达,既实现了传统硬广告的投放效果和收益,又不至于令观众反感,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微纪录片栏目化可以为微纪录片与商业广告相结合提供一个稳定的制作传播平台,借助媒体融合的优势,其传播速度会更快,传播范围会更广,传播效果会更好,实现宣传和经济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焦道利.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7):107-111.

[2]许斌.浅谈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9).

作者简介:王宇春,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传媒中心。

猜你喜欢

电视栏目媒体融合
首档安全生产电视栏目开播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栏目主持人品牌价值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电视栏目策划的理念与路径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传统电视栏目跨媒介传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