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集体入股合作社引来“长流水”

2018-03-12

共产党员·上 2018年2期
关键词:家村果农集体经济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起来。

——习近平

【村情一览】

海城市马风镇祝家村位于海城市东部山区,总面积7.98平方公里,山下耕地300亩,山顶生态林地3000亩,山坡南果梨园10000亩。现有村民435户1607人。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党员63名。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3万元,村集体总资产达到1200万元。祝家村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辽宁省先进村”“鞍山市文明村”“鞍山市年度先进集体”等称号,村党支部则荣获“辽宁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鞍山市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等称号。

【发展历程】

过去的祝家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由于山多地少,全村300亩耕地种出的粮食甚至不够全村人吃两个月,村集体经济无力,村民收入微薄。面对这种形势,在村党支部书记姚吉利的带领下,祝家村大力发展南果梨产业,从“分散经营”到“村社融合”再到“一核两翼”,祝家村闯出了一条强村富民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改革开放初期,在海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东部果园子、西部米袋子、中部菜篮子”的顶层设计精神指导下,祝家村党支部立足东部山区独特优势,带领村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大力发展南果梨种植产业,把全村近万亩的荒山、荒坡、荒沟改造成南果梨种植园。

为实现梨园水、电、路“三通”,村党支部书记姚吉利带头砍掉自家部分高产果树;买不起设备、建不起冷库,郝长禄等26名党员用自家房屋产权证抵押筹资200多万元;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党员唐华利把多年学习掌握的果树栽培技术无偿传授给果农。有善于打硬仗的村支部做“靠山”,有时刻走在前面的党员骨干做“先锋”,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用30多年时间,把万亩荒山变成了“摇钱树”:祝家村人均100株果树,全村年产南果梨750万公斤,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打破瓶颈,探索“村社融合”致富路子。2007年,全市南果梨大丰收,祝家村也不例外,产量由过去的100万公斤猛增到500万公斤。由于大量南果梨集中上市,加之果品质量不均、销路不畅,出现严重滞销的问题。当年有三分之一的鲜果丢在沟里、烂在树上,造成果农增产不增收。面对这一局面,村党支部经过深入思考,并征得上级党委同意,提出以集体机动地和资金为资本,参股投资合作社,村委会为合作社的股东。一方面引导果农入股合作社,推动南果梨产业由“分散经营”向“联合生产”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合作社,提高南果梨产业经济效益,增加村委会股金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2007年11月,村党员干部带头,筹集资金800余万元,其中,村集体以物折资入股分红占比8%,成立“祝家庄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

建成马风镇南果梨产地冷藏批发市场,为全镇果农搭建了销售平台,打通销售渠道。依靠该市场每年销售南果梨达2500多万公斤,解决果农卖果难的问题,使全镇南果梨每吨增收600—1000元,全镇果农平均每年增收3000萬—4000万元。2013年,村集体共获得股金分红10万元,分红股金由村委会支配,主要用于改造环境、改善民生、捐资助学、扶老济困等惠民工程。

——探索创新,打造“一核两翼”发展模式。“村社合一”的创新模式赢得了市场,经过10年的发展,合作社如今已经发展壮大起来,社员由成立之初的12人发展到目前的303人,固定资产由8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2013年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

此时,如何为这艘以村集体为“龙头”、搭载着广大社员群众的经济发展“大船”掌好舵,如何创新理念带动创新发展等问题摆在了党支部面前。在全市深化农村改革政策支持下,祝家村人再次大胆探索实践,实施了以党组织为核心,政、经组织分设,各司其职的“一核两翼”发展模式,即党支部负责把关定向、村委会负责服务村民、合作社负责发展经济。在此推动下,2013年,合作社又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土地、果树产权流转,把3000亩土地、2万株果树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有效解决了土地细碎化、农民兼业化问题,推进南果梨产业向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2014年投资1000多万元与匈牙利外商合资新建中国首家南果梨白兰地酒厂,走出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特别是2015年祝家村被确定为国家级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村,又成立了村集体所有、全体村民参股的“海城市马风镇祝家村果镁股份经济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把村集体闲置的学校校舍、厂房、荒山等资源经过评估后,以物折资入股2007年成立的祝家庄南果梨合作社,成立联合社。村集体占股由8%增加到18%,借势发展、强强联合,盘活了村集体沉睡多年的闲置资产,将其用于联合社的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

目前,祝家村村办企业年收入超过160万元。预计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将超过200万元。

【点评与启示】

祝家村之所以能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腾飞,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一是选对了领头人。选出了像姚吉利这样有魄力、懂政策、善管理的优秀党支部书记,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能够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二是定准了发展方向。祝家村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走出一条以南果梨产业为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强村富民路。

三是创新了发展模式。祝家村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从“村社融合”再到“一核两翼”,始终保持党组织牵头、村集体参股分红、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这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辽宁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供稿)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村果农集体经济
基于Logit-ISM模型的果农电商参与行为研究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美丽的向家村
果农之梦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一个高等学府与一个村庄的碰撞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苹果树一生都在做减法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