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回新村的穆斯林婚礼

2018-03-12萧烟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新郎新娘宴席礼金

萧烟

三亚的冬季让人感觉不到寒意,但阳光的力度大大降低了,回族青年男女大多就选择在这个季节举办婚礼。本人这阵子就居住在回族社区中,充分感受到了海南回族的民风民俗,也更多地关注到了三亚的穆斯林婚礼。

三亚是海南至今唯一拥有传统回族村落的市县,他们居住的回新村和回辉村如今都已改为社区,人口近万。唐宋以来,回民先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海南,聚族而居,后来基本上聚集到了今天的天涯区。他们严格遵守伊斯兰教,信奉真主,与其它族群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海南回族文化体系。两个社区共建有六个清真寺,其密度为中国之最,阿訇主持宗教活动,让两个社区具备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我们在回新村展开“天涯区历史沿革”征集工作,更多地体验到了三亚的民族风情,也见证了回族青年的婚礼,与海南其他民族婚礼有着很大区别。

三亚回族基本上都是族内通婚,而三亚的回族社区只有两个,因而他们的婚姻对象也多就在这两个社区内。现在,随着人口的流动,西北或其它回族与他们交往多了,他们也就有与其它地方回族通婚的。当然也不排除与非穆斯林通婚,但前提是对象必须从此皈依伊斯兰教,遵从穆斯林习俗。

一般,三亞回族在婚礼前都有一个订婚仪式,在结婚前两年、一年、或者半年前举行。这一天,男方家挑一担槟榔到女方家定亲,这槟榔就要发到女方各亲友家,广而告之,一对青年就以这种形式定为终身伴侣。这时,家人就会将两人的婚讯在六个清真寺张贴请柬,日常礼拜和路过清真寺的人们在这里获知消息。所以,穆斯林的婚礼请柬总会在半年到两年前就已发出,这时还是2017年底,清真寺就已经出现2019年的婚讯了。三亚回族人对待婚礼,有些人比较看重,有些人也不太看重。大多会操办婚礼,但也有不操办的,或者兄弟数人有几人办了,再多操办涉及到多收礼,显得过分,后面的兄弟就有可能不办了。或者操办的规格大大降低,只是亲人聚一聚了。

结婚时,请柬就不再分发,而是在张罗婚礼的前一天,由新娘家的好姐妹们出动,穿上样式统一的回服,清新靓丽;她们提着漂亮的小花篮,到大街小巷派发槟榔,见到熟人就送,就像报喜的天使,引人注目。

三亚回族的婚礼一般会持续三天,也有四天的,主要的宴席和接亲多选择周日举行,因而很多从周四就开始张罗了,在新郎和新娘家同时展开,同时开宴。双方的宴席场地都会搭建花棚,即组合式的金属架大棚,边缘缀饰一些塑料花。这花棚都设置在宅院前的大路上,宴席就在花棚下和院落中展开。因而在社区中看到哪一段路张开了活动篷,就说明这家有喜事展开了。

一般仪轨是,周四晚上8点之后,男女双方的主要长辈,都会去他们家喝茶,用点水果花生类点心,联络感情。周五晚上8点之后,则是男女双方的主要朋友,都会去他们家喝茶,吃吃点心,联络感情。

周六下午2点后,就开始为第二天的筵席宰牛。一般人家都会宰杀三头牛,有些宰杀五头、十头,看经济状况而定。宰牛的场面很热闹,几头牛在附近养了几天,然后五花大绑地送到现场,屠夫一刀致命。然后亲友们帮着来切牛肉,一遍刀爼之声,将牛肉均匀切块,摆在簸箕里或者桌面上晾着,用于第二天烹煮。就在这天下午4点过后,朋友们都会邀请新郎新娘去海边拍照,留下青春靓影,算是告别单身的一份留念。然后,他们再一起聚餐,或者新郎新娘轮着走好几处亲朋的招待点,一块喝喝茶,吃吃点心。有时,兄弟姐妹们还会租来装饰漂亮的四轮电瓶车,大家一车坐了,行驶在社区街巷,喜气洋溢。

这时候,好友们也将红包交给新郎新娘,现在的好友红包最少也是500元了,多至2000-3000元。当然,这是同辈之间的红包,到第二天的宴席,家里人还会再封红包,则最少是500元,最多有上万或者数万元。有些婚礼,我看到礼金的起点都到了2000元。钞票会成层地撂放在桌上,现场要好几个人帮忙,有时还摆上点钞机,甚至还有银行工作人员。一场婚礼下来,礼金总有几十万,这在汉族婚礼中显然很难见。三亚回族这种礼金方式,带有对新人新生活的帮扶性质,是为了让他们快速过上好日子。礼金的金额是要记住的,以后要还礼;当然也有不还的,或者没有机会回礼的,但大多也会在其它场所偿还了。不过,他们的礼金来回也就是结婚这一次,其它丧事、生日、升学什么的,一概不收。

这天晚上8点过后,主要是新郎带着亲朋好友去女方家喝茶,吃吃点心。这时双方家都已做好了准备,牛肉、冬瓜已到位,粉丝已煮好,槟榔片已包好,方便第二天招待客人。

星期天,就是最热闹的一天来到了。

这天一早,男女双方家张罗宴席的厨工就开始劳作了。他们会在院子里架起好几口大锅,柴火舔着锅底,锅中汤水蒸腾,牛肉或冬瓜在锅中翻腾,厨师轮流在几口大锅中搅和,这情景似乎也在为宴席助兴。宴席上午八点就已开始,一直要持续到中午十二点半接亲,这过程都有厨工劳作的身影。

客人们陆续就来了,带来礼金,带来问候。这一天,大家都是盛装而来,尤其年轻女子,都会穿上最钟意的衣裳。有些闺密,或者亲友,还会穿上同一花色和款式的亲朋装,民族色彩浓郁;女孩的头巾也比往常更加艳丽,带有明显的流行元素,很是抢眼。大家来了就随礼,然后入席,接待的都是新郎新娘家的亲人,有专人向来宾分发槟榔,装槟榔的总是那种漂亮的彩色花篮。三亚回民不抽烟不喝酒,平时就有嚼新鲜槟榔的习俗,因而婚宴中分发槟榔就像汉族婚礼递烟那样。

这时候,新人都呆在新房或闺房里。

宴席是流水席,一茬走了,一茬又来,相对随意。大家入席后围着小桌而坐,一桌最多也就五六人,相熟的坐一起,喝茶聊天。这里不像汉族婚席,前后上十来道菜。这里的宴席上都是清一色大块牛肉,里面配点粉丝,或者还有木耳,用一次性塑料小碗盛了,每人一碗,另配一碗米饭,再加一碗冬瓜汤,就是宴席桌上的全部,都是各人管各人的。端茶送菜的都是自家兄弟姐妹,或者最小的兄弟姐妹请来的朋友。一个金属拖盘,装着十来盘牛肉或者米饭,挨桌地送。当然也有随了礼不在现场吃的,就用食品袋装了回去。

这宴席一直持续到中午十二点,然后大家坐等新郎接亲归来。新郎先是在自家亮相,向亲人们发一通槟榔,然后接亲团簇拥着新郎出发。接亲团中有女眷和伴郎,大家的服装有时也统一。同一个村接亲一般就走路前往,不同村接亲多会开车,有些新娘乘坐的还是规格很高的劳思莱斯,不过一般就一二辆车。不管步行还是驱车,先是选一条捷径赶赴新娘家,回来时则选一条风光大道;比如两个社区之间,迎亲时多走回新大道,归来时则会转道三亚湾路。

这时,新娘家的宴席也差不多到了尾声,新娘告别闺房,新人在宴席现场跟亲朋合一合影,向大家发一通槟榔,然后新郎新娘在接亲团和伴娘的簇拥下上路了。这大队伍走在街巷中很成规模,为社区带来了喜气。三亚回族婚礼不兴鸣放鞭炮,据说以前也有鸣放,因为城区禁放就取消了;但主要还是回族不重这形式。

这时,新郎家的宴席现场已经打扫过,干净多了。新人到来,现场欢呼,一派喜庆;新人们跟亲人一一打过招呼,新娘向现场的亲友发一通槟榔,相熟的亲人合一合影,然后新郎搀扶着新娘进入新房,兄弟姐妹们再走到新房里为新人祝福、合影。

到这时,新娘才算真正入门,从此就是一家人,几天的婚礼告一段落。夫妻从此和睦生活,开始准备繁育后代,建家立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郎新娘宴席礼金
礼金互免卡
傈僳族传统“婚后再名”婚俗探析
礼金不算遗产 儿子未能继承
不用摄影师的婚纱照
宴席礼仪7禁忌
中国大运河宴席 下
你像领导
浅谈文化主题宴席的打造
论“非法收受礼金”的刑法规制
一个人大摆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