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厘清关于爱国主义的几个认识误区

2018-03-12薛传佳

人民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凝聚力爱国主义

薛传佳

【摘要】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在大众向心力基础上体现的道德认同,与国家凝聚力和荣辱兴衰密不可分,必须大力弘扬。当今爱国主义精神被一些人曲解,对一些人思想造成干扰。为此,我们必须克服对爱国主义认知上的障碍,明辨是非,以更坚定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爱国主义 精神内核 凝聚力 认知障碍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爱国主义是凝聚民族精神核心的主要因素

爱国主义是对国家最忠诚的情感表达,集中体现了民族自尊与自信,爱国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分不開,是民族精神基因,已经深深植入中华民族传承。中国数千年来一直保持民族统一向心力,爱国主义无疑起到精神核心作用。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内在力量情感外放的表现,体现出一种文化精神特质,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精神支柱。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贯穿始终,历经艰辛历炼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积淀和思维定式。爱国就是爱家园,而家园文化也是我国民众最珍视的思想情感,有着政治向心、感召和亲和力,这也是爱国主义能深入人心,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核心的主要因素。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大众广泛性特征,是国家凝聚力的道德基石。首先体现在它作为伦理精神,集中体现伦理文化精华,是每一个国家成员在特定的生活空间内,长期共处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知,形成共同信仰的道德理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爱国主义精神集中反映了国家社会人们的正义信念,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道德伦理的一种“精神意识”,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表现也各不相同,有鲜明的民族性、社会性、时代性特征。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有广泛认知的国家伦理精神,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个国家、民族特定的生活空间环境中形成,在所有伦理精神中最具广泛代表性,代表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任何组织或个人,没有国家作为根基后盾,也就丧失了生存空间和发展保障。当今世界随着社会发展民族意识被重新重视,在西方精神文化在世界大肆传播之际,一个国家、民族要想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必须要体现对国家、文化的信仰和忠诚。当前我国社会中也出现否定爱国主义思潮,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阻碍。面对严峻的社会压力,我们更应该广泛整合全体国民利益促进团结,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增强中国社会凝聚力的道德基石。

爱国主义精神除了体现凝聚力精神核心之外,还具有精神支柱的作用。人的精神世界复杂多变,人的意识、素质决定了精神支柱的高低,在精神世界中,在同一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精神境界存在相同、相近的要素,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其中一种。现如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蕴含在中华民族精神世界里,是凝聚国人力量的精神支柱。

作为古老国家文明传承至今,中国需要强大的精神力支撑,而爱国主义情怀,保家卫国思想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即使国家遭受一次次磨难,爱国之情依然不变。在爱国精神支撑激励下,中国才能一次次战胜困难险阻,不断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当前,建设富裕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是国家战略构想,为实现这承载全体中国人的追求,需要全体国民共同努力,把民族、国家、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凝聚所有力量去拼搏奋斗,要旗帜鲜明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不能将“世界主义”与爱国主义相对立

随着科技互联网促进世界而更加紧密结合,“世界主义”观点逐渐被一些人盲目信奉,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所谓“世界主义”,就是将整个地球上的全人类不再以地域、民族、国家、种族进行区分,而是视为一个共同体存在,所有人类个体都是“世界主义”中的平等单元。

从思想境界上来说,“世界主义”体现了人类对世界观的再认识,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它再一次让人类开始重视并审视我们这个生存的环境和空间,是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理论存在。然而,这种新的思想理念认识却被一些人过度解读,以致发生思想道德上的对立。 在这些人的理念中,世界主义是人类最高思想境界,已经可以完全取代其他一切思想意识,在世界主义面前,爱国主义等其他意识都可摒弃,再谈爱国主义就是违背历史潮流发展,是对世界主义发展的对抗和阻碍。这种观点无论从理论和现实角度来看都缺乏理论依据。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探究,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有着理想追求的世界主义,其畅想的共产主义所体现人类最终理想就是世界主义理念。要想实现这样美好的畅想,需要人们为之奋斗,做出牺牲。马克思在其各类论著和实践中曾反复强调,只有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阶级对立,实现全人类解放,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在他的论述中从来没有将这一理想与爱国主义进行隔离对立,而是主张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和世界主义相融合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

不能将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相混淆

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维护本民族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民族主义主要分政治、宗教、经济、文化四种,现如今世界各地民族间矛盾冲突造成大量政治事件,因此政治民族主义已经成为民族主义的代名词。民族间矛盾升级导致一些暴力极端行为层出不穷,种族仇杀、恐怖袭击等非理性民族主义虽然是想以此行为维护民族利益,但其非理性行为并不是爱国主义,而是狭隘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有着正义的民族性,对民族和国家发展建设有着积极作用,以正当权力维护主权尊严和利益,有利于民族自尊、自信,同时重视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彼此合作交流共同推动社会进步。而狭隘民族主义是民族利己高于一切主义,对其他民族文化拒绝排斥,以利己思想煽动挑拨民族情绪和关系,对人类发展是一种破坏。

当前有些媒体和学者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潮混淆视听,片面将民族主义定义为狭隘民族主义,以此否定爱国主义,这样的认知错误必须纠正。我们要弘扬爱国精神,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倡导理性爱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以谋求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

不能将“国家”和“祖国”割裂开来,爱祖国也是爱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代表了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但一些人对国家制度存在错误认识,当下曾有这样的一种论调,“国家”不是“祖国”,爱祖国可以不爱国家。国家是阶级政治属性,而祖国是有地理、文化、民族情感归属地,我爱祖国,但我不爱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有这种观点的人在社会上不在少数。从社会结构上看,国家和祖国确实不是一回事,但作为政治权力象征,国家一定是建立在一定领土范围内的存在,代表领土范围内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两者都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祖国注重地理文化发展,国家注重政治发展,两者间相互重叠紧密关联。要正确认清爱国主义中的“国”的含义,它包含着“国家”和“祖国”,没有强大的国家,哪有祖国的归属感,所有爱祖国也是爱国家。我国发展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已经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抛弃社会主义,也就等同放弃了发展,民族复兴更是空谈。因此,爱国主义要与爱社会主义制度保持一致,全国人民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社会进步、民族复兴。

(作者为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论爱国主义——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党建杂志》,2016年第2期。

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③何星亮:《民族主义释义》,《人民日报》,2017年6月26日。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凝聚力爱国主义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浅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观察家)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
说“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