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2018-03-12于秀丽
于秀丽
【摘要】法治在法治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德治则是对法治的良好补充,法德融合是法治文化的根本目标。法治文化提高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性,优化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结构,促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态建设,有助于平衡社会心态、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做到崇德向善。
【关键词】法治文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法治文化所倡导的法治与德治融合至关重要,这是依法治国全面推进的要旨和内在要求。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实践角度探索与反思法治文化的意义,掌握法治与德治在法治文化中的地位,使法治文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出核心引导作用,这对于推进法治与德治的统一、解决现实中的诸多法治难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治”是法治文化实践的关键
文化实践是法治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索求,全面展现了人类历史的进程。相对来说,无论哪一种文化都离不开实践,各种文化都是诞生于实践过程之中。文化实践是提高文化力量、推进人类文明的基本动力。从人类的实践角度解读文化本质,可以突破狭义文化的桎梏,使文化覆盖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同样道理,文化实践也是法治文化的本质。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法治文化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当文化实践帮助人们生成及固化法治理念,法治文化才能得到更深的积淀与更好的传承。
法治文化实践与精神生产的统一。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文化实践有着诸多的制约,包括物质生产实践、历史发展条件等,还受到科学技术、社会关系、政治因素等的影响。法治文化实践融合在人们对法治社会的追求中,但也可能对其他类型的社会实践产生反作用,这就需要法治文化实践与精神生产形成高度统一。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实际上是物质行为的直接产物。由此可见精神生产与文化实践是相通的。对于法治文化来说,精神生产最终会形成法治规制、社会治理模式、公民的法律观念等,所以精神生产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法治文化实践的过程。
“治”是法治文化实践的关键。法治文化强调在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制度规范、行为教化和精神升华,具有动态性的特征,这与静态的法治文化、法律文化有着较大区别。从制度层面看,各种法律法规的推进与实施,与法治文化的普及程度密切相关,但是法治文化并不只是“法文化”,而是需要转化成价值实践、行为引导,这也是当前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难题。在法治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发挥“治”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法治的正义公平,才能使他们产生敬畏感,自觉遵守法律。
法治与德治在法治文化中的地位
法治占据了主导地位。法治文化不仅强调法治,而且离不开德治。但法治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由于法治具备了国家层面的强制力,而且其本身表达出社会道德实践的价值诉求。法治不仅是国家治理工具,还倡导尊重公民权利,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及正义感。与此同时,法治措施的实施属于文化创造或者文化转换的过程,既要对社会道德资源以及传统文化观念进行整合,又要塑造鲜明的法治实践观,用法治品格提高人们对法治文化的认同感。在法治主导下,良好的德性可以构建起遵纪守法的社会秩序,使法治文化得以升华。德治的辅助作用是以法治为前提的,基于法治的权威性与强制力,德治社会才会有更好的支撑。
道德自身的实践性。社会道德规范有助于法治实践,法治文化离不开德治的教化。法治是硬约束,有成文条例和强制性,而德治是软约束,出自于行为者内在的精神世界。当一个人违背道德伦理,只会遭受社会舆论谴责,但是违背法律制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道德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软约束,主要是对法治进行补充和辅助作用,帮助国家治理现代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德治比法治的适用领域更广泛,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德治的柔性与广泛性,成为法德融合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社会生活规范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德治是法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出法治文化的深层积淀。
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法治文化的根本目标是推动法治与德治的统一,但两者并非是简单加成,而应当根据双方的特点与价值实现有机结合。现实中的法德目标有着一致的方向,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规范化,做到扬善惩恶,全面维护社会秩序。因而法德统一是法治文化发展的起点,法治作为底线,对法治文化起到保障作用,德治作为高点,对社会真善美起到引领作用。法治社会建设不能局限在文字之法,更要倡导行为之法,着重于法治精神和道德风尚的践行。道德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公民的自律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起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法治成本,使法治文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
國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法治文化作用
法治文化提高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性。国家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当法治文化融合德治与法治时,则能使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法治文化促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性,并提高了实践性,使得治理机制的实施更加具有可行性。法德融合需要贴近社会实际,使公众可以在法理体系下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从而巩固国家治理体系,推动社会秩序向良好方向发展。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德法融合增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协调性,德法融合可以让人懂得权衡,防止越法而为。法治文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的实践作用,使得社会人际关系得到调控,这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
法治文化优化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结构。法治文化有效提升了治理者的执行力,节约了治理成本,使治理效率得到加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结构需要法治文化来进行优化,治理者从政府拓展到基层组织、公益机构、社会团体甚至公民个体,形成多元主体模式。法治文化可以提高治理者的素质,通过相关的学习教育,帮助人们进一步认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这不仅需要巩固公民的法治意识,还要强化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让更多的人能够理性约束自身行为。法治文化还能改进国家治理方式,促进多方参与,创造共治、规范、民主的良好局面。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融入法治文化,使道德的理性与法治的权威性得到共通,有助于清廉务实的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整个社会的德法共治水平,最终推动国家与社会文明的进步。
法治文化促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态建设。在法治文化下,国家意志与公民道德的追求得到弘扬,司法实践改革洗涤了人心,引领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当司法透明成为现实,社会公平正义得以改进,则法治文化的精髓更加深入人心,人们获取了正义感、安全感,国家治理也更加具有权威性。法治文化还增进了道德对法治的支持与协同,构建起和谐的人文环境,使人们的理性价值观得以回归。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寄于法治文化中,可以调动起积极因素,让社会资源得到整合,以法规制度为基础,最大程度发挥传统道德、礼仪、习俗、城市守则、乡约民规等民间规范对社会治理的调节作用,使得法治文化充满正能量。法治文化所彰显出来的法治意识与道德自觉,有助于平衡社会心态、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做到崇德向善,促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态建设。
(作者为中共丹东市委党校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温权:《记忆史棱镜下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生产史、文化史与精神史批判》,《学术交流》,2017年第10期。
②刘作翔:《法治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法学论坛》,2012年第27期。
责编/贾娜 美编/杨玲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