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笑的泪痣
2018-03-12倾荟
三倾荟:生于雨水丰沛的东南沿海,在京豢养见识,现又赴台交换一年,喜动爱玩,不动的时候就会想要打字。
孟舍友过生日时,我们给她买了个蛋糕,要了个“3”字造型的蜡烛。在学校附近一家名叫“小公寓”的咖啡馆里,点起蜡烛后,孟舍友双手合十闭眼许愿。蜡烛跳动的光落在她的脸上,睫毛扫出一圈阴影,尔后她吹灭蜡烛,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眼角的泪痣跳向眼角的褶皱。我赶紧掏出手机,拍下这个瞬间,心里想,这样好的女孩子,是该被当成三岁小姑娘宠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全寝都改口喊她“孟三岁”。在这样的年纪,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总免不了有些故作成熟的姿态,但孟三岁不这样。她话多,每天咋咋呼呼的,全是坦荡的天真。
到台湾之前,我在网上主动联系上三个舍友。我本想,尚未谋面,打招呼也只能客套一番。毕竞投不投缘,总得见面才看得出的。微信上的孟三岁却格外话多,她说起自己感冒了,发来一个语音消息展示她浓厚的鼻音。我讶然于她自然而然的熟稔,也期待起与她的见面。
九月一号抵台,孟三岁给我们每人各带了一条苏绣丝巾,当她将丝巾捧到我眼前的时候,我发现她长了一颗泪痣,安静地待在右眼角,有如温婉的江南女子般。可一旦她开始讲话,缄默里显出的温婉就全消失不见。她会不时地丢出沪方言,常用的形容词是“好灵啊”,又会自言自语道“哈死宁”,有时候可能也来句她学来的成都话,小嘴巴里每天跑着好几火车的话,搭配夸张的语气和大幅的动作,笑起来的时候连泪痣都格外生动。
中元节的时候,我和她一块儿出门,到台北有名的寺庙行天宫的时候,已经人潮攘攘,走廊上有信众专注地念着经,大堂里志工告知我们正确的参拜方式。末了,见一旁有人双手合十,闭目许愿后拿起两个木块往地上一扔,问后才得知这叫“掷菱”,闭目时是向神灵请愿,如果落地后的桃木块一正一反,便是“圣菱”,意味着不论你求的是什么,神灵都应了。孟三岁苦恼地对我说:“怎么办哦,我要求的东西好多。”其实我不知道,她看起来这么快乐,有什么好求。但她还是认认真真地,掷了很多次菱。
到了傍晚,我们在一家小巷子里吃韩餐。台币百元以下的都是硬幣,我一枚枚数着餐费,坐在对面的孟舍友突然说:“我好喜欢和你出来玩呀。”盂舍友的表情看不真切,话却渗进了心里面,我的心里软了一下。
这个长了泪痣的女孩子,却又那么爱笑,天真到惹人怜惜。这样的女孩子到底是怎么长大的呀?我忍不住想。
我以为她不会哭的,后来,却碰上了她的眼泪。
上个周末,扎了双马尾的她捧着脸笑得一脸甜蜜,告诉我她喜欢的男孩子要来台北玩了。当晚回宿舍,她的情绪却异常低落。原来,那个男孩子,是专门来台北参加同志游行的。有人说,喜欢上不该喜欢的人,就像在飞机场等一艘船。
我看到她的泪痣在发抖,和笑的时候不同。
几天后,我把那天拍的她出门前的照片发给她,出门前的她连侧脸都溢着欣喜。没一会儿,她在朋友圈发图,配文“孟××真可爱!”像个讨“赞”的三岁小孩。哭过之后,她还是这样,咋咋呼呼又叽叽喳喳。
可我不会再问,她到底是怎样无忧无虑地长大。相似的年纪,谁长大的时候没酿出一些苦恼呢,孟三岁的天真,是努力过滤掉了苦涩,而非成长得太过无忧。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天赋。
孟三岁选择用平目的笑包住苦,我便希望她的泪痣永远笑着,但哪怕哭,我也喜欢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