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

2018-03-12王琼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海量阅读课外阅读读书

王琼

[简 介]“黄鹤英才(教育)计划·吴继德名师工作室 ”是2015年5月武汉市教育局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而成立的20个“教育名师工作室”之一, 导师为2014年“黄鹤英才(教育)计划”入选人才、特级教师吴继德,共有来自武昌、洪山、蔡甸、江夏、黄陂、东西湖、东湖开发区的签约徒弟8人、访问徒弟5人。两年多来,本工作室以“丰厚自身素养、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研水平、形成教学风格、造成区域影响”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學教研活动,积极探索语文科学高效的优秀人才成长培养机制,培养了一批师德良好、理念先进、专业扎实、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了本工作室的品牌效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要求,初中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课标中有明确的数量要求。

2017年9月,武汉市初中七年级正式使用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新教材注重两个延伸:一是向课外阅读延伸,二是向语文生活延伸。”温教授特别倡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最大程度地扩大阅读视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甚至是应对将来的高考语文改革。

“海量阅读”即课本之外的大量阅读。学生通过这种开放性阅读,广泛涉猎各类作品,在古往今来浩瀚的经典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滋生美好的思想情感,获得情趣、情操、价值观的熏陶感染,于潜移默化中,不着痕迹地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自我升华。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跳进”书海呢?

首先,教师在阅读观念上的改变至关重要。读些什么书?怎样读书?教师需要改变一些“束缚”学生阅读的观念,解放思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降低”要求。例如“不动笔墨不看书”这句话,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要求,但不能凡是读书都要求学生“动笔墨”,那不切实际,很多情况下,要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兴趣。同时,教师应允许学生好读书但“不求甚解”。要求学生读书认真是必须的,但为了拓展阅读面,有时也可以允许学生读得快点,“连滚带爬”地读,甚至某些情况下(比如读一些比较“深”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为了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读一些“闲书”(纯粹为了休闲消遣的书,如娱乐、武侠、漫画类书籍),读书不能都是为了写作或考试,有时学生在读“闲书”的过程中,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其次,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阅读实践。

一、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的“海量”,必须有一定的速度。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能,从而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数量。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略读、默读,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阅读方法,都有不同技巧,部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种阅读方法的训练要求。如“精读”,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读,并能做圈点勾画批注。“默读”,一般要求学生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快速阅读”,每分钟的文字量应达到1000字左右;“猜读”就是碰到不怎么懂的词句,根据上下文语境去“猜”,大致理解,就往下读,不停留;“跳读”是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者不太感兴趣的内容,尽快往下读;“读整本书”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策略要求安排如下:

新教材虽然对阅读策略有明确要求,但方法措施不够细化,不够具体,语文教师在备课设计中要有明确安排,并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实践。

“海量阅读”,就是要让学生懂得有些书是必须精读的,但也有很多书无需精读,可以快速浏览。鼓励学生在精读基础上,针对不同书籍,熟练运用各种读书方法,最大限度地扩大阅读范围,拓宽阅读视野。

部编语文教材很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教材中区分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精读课,教师应讲得比较精细,析方法,做示范,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进行泛读,再把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二、立足课内,大量引入助读作品

部编语文教材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这既是基于阅读方法的科学考虑,也是从培养兴趣出发,使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向课外自然拓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 “1+X”的方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进行助读,既加深课内阅读的体会,又教给了延伸阅读的方法。增加的“X”部分,不一定读那么精,泛读也可以,也可以择要记诵,但要有足够的阅读量。

1.由单篇到多篇。助读文章可以是同一作者的系列作品,也可以是其他作家的作品。这种从课内到课外的延读,增加了阅读信息量,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更加全面丰富,立体深入。助读文章的选择有多种方式,以下略举几种方法:

(1)同作者作品助读。联读多篇同一作者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生活经历与写作背景,加深对课内文章的领悟体会,拓宽对作家的认识。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部编七(下)第五单元课文《紫藤萝瀑布》时,增加了作者宗璞先生的多篇文章的助读:《云在青天》《一九六六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蜡烛成灰泪始干》《哭小弟》《药杯里的莫扎特》《柳信》《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这些助读文章,打通了课内外的阅读界限,其丰富的文字内涵,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一位可亲可敬的作家形象。通过这些阅读,学生更好的了解到,深受家庭的濡养,传统文化的浸润,艺术的熏陶,自然的启示的作家宗璞,在遭遇人生各种重大厄运时,所表现出的坚毅顽强、柔韧隐忍的内在原因;更感受到作家经历岁月的磨砺后,变得宽厚温和、达观平静的可贵生命观。同时,这系列文章中,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的文字,也深深打动了学生。endprint

(2)同主题作品助读。部编教材单元课文,是按相同主题组成。同主题作品助读,可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灵活进行,不仅限于某一篇的拓展,阅读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主题相同或相近的作品,能使学生在类比中获得认识的深化,思维的提升,语感的内化。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四季美景”,教学中,可增加《看春》(丁立梅)、《品春风》(特里·米勒)、《夏天》(汪曾祺)、《海滨仲夏夜》(峻青)、《夏日连句》(李昂)、《秋唱》(谢应龙)、《秋天》(李广田)、《雪滿山野》《独钓寒江雪》《雪花的快乐》(徐志摩)等同主题群文助读,扩大学生见识,感受不同题材,不同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和情感世界,加深对春、夏、秋、冬四季之美的体会和感悟。

(3)风格相近或相异的作品助读。文体风格接近或相异,主要是指作品的语言风格或写作方法类似或迥乎不同。这种比较阅读,能培养学生更细腻的感受力,获得语言表达的丰富技巧,形成深层感知、探究语言情味的能力。部编本新教材八上 “生活的记忆”单元散文,情感真挚、深沉动人。有鲁迅的《藤野先生》和胡适的《我的母亲》。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补充阅读风格近似的散文,如《背影》(朱自清)、《我的父亲》(曹文轩)、《我的老师》(苏叔阳)、《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莫言)、《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等多篇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另外,阅读风格不同的作品,更易丰富认知,领略各家作品的个性之美,感受语言表达之妙,获得各种阅读之趣。例如,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部编本九上第一单元)感受诗境的壮美恢宏,感情的昂扬豪迈,胸襟的开阔博大;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九上第三单元),感受其清冷独绝,超拔孤傲;读鲁迅的《雪》,体会语言的细致生动,独特凝练;读余秋雨《阳关雪》,感受语言的典雅灵动,内蕴深厚,深刻哲思;读梁实秋的《雪》,体会其亲切幽默,古朴凝练,闲适含蓄的语言风格;读俞平伯《雪晚归船》,领略意境的朦胧别致,语言的细腻委婉,富于名士气质的思想和雅致脱俗的文风;柳宗元的《江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意境创造、语言特点、情感抒发上,也各有千秋,各具新奇之美。在如上这种类比阅读中,可以唤起更强烈的生活体认,获得更深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语言营养,提升审美愉悦感。

(4)其他方式的助读。“篇”的延读拓展,方式途径很多,可不拘一格,夯实课内阅读的同时,尽量扩大阅读量。如古今作品对照阅读,同时期名人作品联读,不同题材、不同体裁比读等。部编版七(下)第四单元课文《陋室铭》,教学中,可增加古今作品联读,如刘禹锡的《说骥》《乌衣巷》《秋词》《竹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及《刘禹锡传》《一首酬和两样情——试说刘禹锡是如何应答白居易的》等文,来加深学生对刘禹锡及其诗词特点的深入认识。一篇古文加上多篇古今辅读文章,能起到更快缩短时空,走近古人及其作品的作用。

由“单篇”到“多篇”的阅读,其特点是“篇”量的扩展。因其立足课内,选择助读文章时,最好与课内文章有一定联系,一方面加深对课本“例子”的学习巩固,一方面把阅读自然延伸到课外,顺利增大阅读量。

2.由“篇”到“本”的拓展。这种阅读已不仅限于助读,也是一种半自由阅读。这种“本”的选择,可以是同作者的作品,也可以是同类型不同作家的作品或更大范围的自由拓展。如: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可拓展阅读《苏东坡传》;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拓展阅读《朝花夕拾》;从《湖心亭看雪》到《陶痷梦忆》;从《纸船》到《繁星·春水》《飞鸟集》《舒婷诗集》等。由“篇”到“本”的阅读,是阅读的纵深,能大大丰富认知,沉淀思想,带来阅读上“质”的收获。

如果教师自己挑选助读文章有困难,新教材配套的《语文素养读本》(人教社),选文丰富,有导读,与教材呼应,可作为1+X的选篇参考。语文课本配套参考书《语文读本》,作为助读素材也非常好。

三、指导名著导读,开展整本课外阅读

部编教材注重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在“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中,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安排的是“名著选读”,每次名著阅读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学样式等方法,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七到九年级共安排了12次名著导读,教师应认真指导,真正落实。课标推荐的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目,也应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籍。各学期应完成的名著导读内容,见下表:

针对学生年龄、学段、阅读兴趣的特点,教师应有计划开展“整本书”的课外阅读,带领学生实现阅读“量”和“质”的突破。

有位七年级教师,在开展班级“整本阅读”时,安排有序,推进合理,做法科学,既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速度,成效也很显著。这位教师以“周作业单”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整本阅读,并做及时分享。一周之内,全班学生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收获很大。其做法如下:

“整本阅读”,文字信息量更大,逻辑结构更为复杂,思想内涵更为丰富和厚重。每一本好书都凝聚着作家的心血,每一次投入阅读都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是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路径。整本经典书籍的阅读,对精神生活的充实,审美愉悦的获得,思维的成熟提升,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海纳百川”,指导学生全方位自由阅读

“海量阅读”需要完全敞开书海的大门,让学生进行开放性阅读。但这种阅读不是完全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读,而应该是教师的合理引导与学生的自由阅读相结合。教师指导阅读的过程中,不光要注意阅读内容的丰富多样,兼顾各种作品类型,还应根据学生情况,提供科学的阅读建议,使阅读的宽度、广度、深度循序渐进,从而产生良好的阅读收效。

阅读要古今兼顾,尤其要加强古典作品的阅读,优秀古诗文,是经典中的经典,最好建议背诵积淀。新教材中,传统文化作品的比例大幅增加,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此种举措,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endprint

多样化文学体裁的阅读,能使学生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即生活,产生各种哲思体认和情感共鸣。比如,赏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产生审美愉悦,应鼓励学生积极阅读。

广博阅读,广泛摄取。社会人生的大书无穷无尽:文学、历史、哲学、科学、艺术等不同领域的书籍,能给学生带来全然不同的丰富滋养,应博览群书,阅读不可偏失。

五、拓宽渠道,创设条件,激励阅读

为使学生随时随地、身心愉悦地畅游书海,教师应积极拓宽阅读渠道,提供各种阅读条件。如鼓励学生利用城市图书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新华书店、家庭书房等藏书渠道进行阅读。创设良好地阅读空间,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让阅读者更好地沉浸其中,轻松阅读。如:丰富的书籍,舒适的桌椅,温馨的绿植,雅致的书画,宁静的氛围等。另外,应保障充足的阅读时间,如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利用早、午自习时间阅读;每天布置阅读作业;对每周、每月的阅读进行基本定量;寒暑假,是学生进行“海量”阅读的大好时光,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计划安排,积极鼓励学生多读几本好书。

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多样手段刺激阅读兴趣。例如通过开展说、读、写、讲、演、赛等活动,探究、交流、分享、展示阅读心得,点燃阅读激情,享受阅读趣味。如开展“课前三分钟”“读书分享会”“我与经典”“课本剧”“阅读漂流”等活动,都能起到尺水兴波的作用。“班级共读”,师生可同步閱读《汉字书法之美》《把栏杆拍遍》《朱自清散文选》《文化苦旅》《傅雷家书》等好书,充分交流分享;“名著推介会”,能推动名著的阅读与赏鉴;“读写欣赏”课,把阅读与写作实践结合;班级“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竞赛活动,能掀起阅读的热潮;邀请校长、家长赠送书籍,来培养“读书之星”;用名著或文化经典书籍作精神奖品;走进新华书店、走进省图等活动,均可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味,丰富阅读体验。

教师坚持做“读书种子”,使学生耳濡目染,“亲其师,信其道”。做语文教师,不一定知识非常广博高深,但气质风范必定是倾向博雅的,这会让教师在学生眼中成为值得尊崇的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如能发动家长,以身作则,营造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氛围,其熏陶作用也不容小视。某位语文教师制作的阅读卡,能帮助学生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读书,让学生‘潜心会文本。”在读、写、听、说四项实践中,“读”是基础,因为学生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积累语料,形成语感,悟得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同时又接受文本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情趣、情操、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著名作家林清玄也说过:“读书,使我们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更懂得宽容,更懂得生活的意义。”倡导中学生进行“海量阅读”,不仅仅是体现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更是对学生的人生与精神指引。现今中学生因应试压力,阅读少,精神上营养不良,语言感受能力、想象力、表达力退化,亟需大量课外阅读的营养供给。浩瀚书海,能滋养心灵生命,丰盈思想灵魂,铸造人格志气。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开卷有益。当然,学生的“海量阅读”,不应该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浅尝辄止,听之任之,空中楼阁。作为教师,应积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既要精心选择推荐阅读内容,也要全面指导阅读方法,更要有阅读兴趣的强力推动。“海量阅读”,会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不断成长。

[作者通联:武汉市水果湖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量阅读课外阅读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海量阅读丰富文化积累互动评改助力轻松写作
基于海量阅读提高学生英文阅读能力的思考
五好育入开出灿烂之花
我们一起读书吧
小学生海量阅读兴趣的培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