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画”,引人入胜
2018-03-12唐惠忠
唐惠忠
【主题导语】
在写作中,“画面感”的提法并不鲜见——北宋文学家苏轼曾用“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著名作词人方文山也说,写作就是“把脑海中想到的或眼睛观察到的画面具象地用文字表述,利用必要的元素建立起画面感”。确实,好文章要具象地表达,要像中国绘画里的“万绿丛中一点红”那样醒目、耀眼,如此方能使自己的记叙文具有很强的辨识度与感染力。
【思路点拨】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生成“画面感”呢?至少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多感官并用
“多感官”包括人的眼、耳、鼻、口、触五种感觉器官,多感官并用就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充分接受外界信息(光、声、味、嗅、触等),从而表达出对事物的多重感知。就记叙文而言,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其中视觉又与色彩紧密相关。如下面两种不同的表述:
1.纸月上身穿着袖口大大的褂子,下身穿着裤管微微短了一点的裤子,背着一只绣了一朵莲花的书包,正怯生生地看着大家。
2.纸月上身穿着袖口大大的紫红色褂子,下身穿着裤管微微短了一点的蓝布裤子,背着一只墨绿色的绣了一朵红莲花的书包,正怯生生地看着大家。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语段1虽也能体现纸月穿什么衣服,但由于缺少了色彩,人物显得呆板;语段2添加了暗色的色彩,这就恰当地点化出纸月“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性格,文段的画面感也就大为增强。
如果能在描写过程中,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的描写效果。如鲁迅先生在《社戏》中写双喜他们一起月夜行船去看社戏,描写一路上的见闻感受时,综合调动了嗅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让读者仿佛看到了淡黑的起伏的连山,闻到了豆麦和水草的清香,又感受到拂面而来的清风……多觉并用,把相关场景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味,可视、可闻、可感,诚可谓逼真而有味。
二、过程分解
过程分解,指的是把一个完整的过程分解为若干有层次的细小部分来描绘。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写父亲爬月台的文字,向来让人们为之感慨。不过,这一经典语段并非一气呵成,未定稿是“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后来的定稿是“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此段文字将人物重要的言行举止细细分解,把每一个步骤都细致地刻画出来,写作就有了灵气与生命,所形成的画面也十分感人。
三、有机组合
描写景物时,既要有“特写”,又要有对背景式的画面的“广写”。所谓“广写”,就是把众多场景艺术地组合起来,展现出一幅生动广阔的画面。常见的组合方式有:1.空间组合,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也可“由周围到中心”。2.时间组合,可以是“春夏秋冬”,也可是“晨午昏夜”。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写“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作者注意到了写作的层次和顺序,由每一穗花写到每一朵花,由整体到局部,又由上到下。再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文中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在作家笔下,这幅雪后初晴图层次清晰,以由远到近的顺序来描绘,让我们更加喜爱济南冬天雪后的小山了。
四、修辞细描
即运用联想的思维方式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加描摹,突出景物的特征,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神韵。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本段文字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又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荷花,“袅娜”写其饱满盛开,“羞涩”写其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以生命力和感情;接着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最后以通感写荷香,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相似之处是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
【考场佳作】
月河镇的一天
2017年广东一考生
五月的月河鎮已进入暖春,依旧是白墙青瓦老房子在晨光中透露着岁月抹不去的韵味。石板桥下的小河向东流去,像一条丝带环绕着月河小镇。
市集上传来的叫卖声,声声入耳,各类早餐的香味牵动着早起赶集者那空虚的胃。“滋滋”,食物在油锅里翻身,发出阵阵声响,那是杂菜香煎包,早餐的必备。“咕噜咕噜”,文火上的瓷煲里是滚着新鲜鱼片的白粥。加入几撮姜丝,洒上几粒细盐,入口满满是鱼香味。
镇上的人谁都认识谁,生得俊秀的小孩儿总被相识的阿姨们塞给各类早餐。“拿着吧,小心别饿着。”这是月河镇日常的交流,人情在晨光中尽情地表现出和谐友爱。
中午,太阳渐渐高升。每家每户的厨房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食材,自家后院种的各种蔬菜都会在这里变样。切片,切丝,腌制,下锅,翻炒,调味,收汁,上盘。
每到这时候,香气又再一次散满整个小镇。门前的大黄狗都张开了口,馋得深深吸一口。嗯,有宫保鸡丁,清蒸鲈鱼,鱼香茄子,啊,还有那甜酸猪蹄。
家里的小孩这时都会帮忙摆碗筷,等着菜肴上桌,迫不及待地等家里长辈说一句“起筷吧”,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着碗里的还望着锅里的,满脑子都在想怎样吃得最多最好。endprint
下午,烈日当空。镇里的人们躲在家里凉快。有些老人坐在树下的藤椅上,听着那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曲,不成调地跟着哼唱,不时地点点头,挥挥手,想象自己便是那剧中的人物,收复江山,气若山河。小孙子尚不懂事,摇着老人的手臂问道:“姥爷,这是什么调子?”老人笑嘻嘻道:“小滑头,这是京剧,咱们的国粹。”小孙子又问:“什么是国粹,可以吃吗?”天真烂漫的样子引得老人大笑:“国粹是国家的宝贝,不能吃。”“但能听对不对?那我以后去学,学了唱给姥爷听好不好?”小孙子一番话让老人十分暖心,将他抱在怀里连声称好。
晚饭后,作为娱乐活动的广场舞在小镇中心广场开展了起来。相识的人们聚成一片,跟着节拍舞动起来。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展示着自己的舞姿,引得他人喝彩。
刚好是十五,天空中挂着一轮满月,有人家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拿出自家酿的米酒,扇着蒲扇,赏着月色。有文化的人脱口而出一句诗,十分应景。
夜色渐深,小镇又将恢复宁静,月河镇的人们在睡梦中等待着新的一天。
亲爱的外国朋友,你愿意来月河镇一游吗?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点 评】这是一篇有特色的散文。大多数考生选择议论性文体,而本文作者以小乡镇呈现大中国,以小场景折射大背景,其选材新颖,构思巧妙。文章通过多感官描述月河镇的风貌人情,巧妙地串联起三个关键词“美食”“京剧”和“广场舞”,准确而充实地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富裕幸福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笔端饱含深情。
开头以简洁的景物描写呈现月河镇的概貌,总领全文。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依次描述了月河镇人民一天中不同的生活场景,结构清晰,过渡自然;每个场景的描述都注重细节,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如对早餐的描写,小孙子和姥爷的对话等,真实细腻,体现了作者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结尾点出写作对象,属于回应写作要求之笔,不可缺少。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景色有别,风情更是迥异。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
【佳作展示】
江南·清明
顾海樱
似乎人人都喜欢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是马致远的向往,“重湖叠巘清嘉”则是柳三变的钟爱;也似乎人人都更爱江南的春天,于是“池塘”能“生春草”,“园柳”会“变鸣禽”。看来,欣赏江南的景色,便不能错过春天这个时节;要想领略春天最美的景致,也不能不到江南。
找一个普普通通的江南小镇,我陪你去看看江南的春天吧。出门前别忘了带上一把古老的油纸伞,清明时节,江南少不了雨。霏霏的细雨,不断地飘到黑瓦白墙上,飘到深深的雨巷里。那已悄悄站立了几十、几百年的老屋,因雨而变得灵动起来。滴滴晶莹的雨水从瓦楞间滴下,滋润了小巷内鲜嫩的青草,也奏出一曲我所深爱的江南丝竹,清脆如珍珠落地,简洁如琴弦轻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朝的春雨一直下到现在,江南的景也一如宋朝般雅致。
江南的春天,河水也因多雨而變得格外新鲜明丽。你可以坐上小巧整洁的乌篷船,静静地看那穿着印花布衣裳、鬓旁插朵梨花的船家女,轻轻摇动船桨,破开平滑如绸的湖面,溅起点点新绿的水珠。如果有兴致,你还可以掬起一捧清水去体验她的美丽。船要过小桥了。江南水多桥也多,不管是平平的石板桥还是弯弯的石栱桥,都记录着江南人有条不紊的生活。他们会在早晨上菜场拎回一尾鲜鱼,也会在傍晚领了儿女回家。小桥上已被磨滑的台阶,向你讲述着江南人安宁的生活。
走累了,选一个用老虎灶煮水、白瓷杯沏茶的旧茶楼喝口清茶吧。轻轻闭上眼睛,任那片片碧绿的茶叶在杯中轻轻打转,幽香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散开来,进入你的心中,悄悄熨平你心底每一个不快乐的地方;桌上的青团是清明的时令食品,糯糯的,有一丝清甜。此刻,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不经意的快乐。
透过茶楼那镂着花纹的阁窗,偶然看到人家院里的动人春色:粉嫩嫩的桃花,白晶晶的梨花,还有墙角那不知名的紫色的小野花。你会想起童年时放学回家,站在左邻右舍家墙外嗅着花香而不忍离去的情景,心里该是无比怀念了。
就在这样一个清明,我又欣赏了一次江南风景,自认为逃不出这样的江南情怀:她让我感到平静,感到真实……
[点 评]这是一篇优美雅致的习作。作者从朱自清《春》、郁达夫《故都的秋》等名篇中汲取营养,以柔婉的笔调,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秀丽迷人的春景图。文中绘春雨、流水、小桥,写茶香、青团、普通人家院落里的春色,无不紧扣时令特点,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深的爱、眷恋的情。
全篇修辞出彩,行文流畅,不少语句(如“宋朝的春雨一直下到现在,江南的景也一如宋朝般雅致”“自认为逃不出这样的江南情怀”)意味隽永。
[作者通联:江苏常熟市高新区常熟国际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