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种新分布种子植物
2018-03-12,,,,,,,
,,,, ,, ,
(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2.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于2014—2016年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福建省泰宁县试点工作的野外调查工作过程中,在福建省泰宁县峨嵋峰自然保护区采集到黄山龙胆(Gentianadelicata),在柘荣县采集到小果十大功劳(Mahoniabodinieri),上述2种植物均为福建省内首次记录,现予以报导。
1 黄山龙胆(Gentiana delicata)
一年生草本,高4~8 cm。茎坚硬,直立,紫红色,不分枝或有少数分枝。叶先端钝至渐尖,具短小尖头,边缘膜质,狭窄,两面光滑,中脉在下面突起;基生叶大,宽卵形或椭圆形,长6~20 mm,宽4~11 mm,叶柄扁平,长1.5~2 mm;茎生叶开展,疏离,短于节间。花多数,单生于小枝顶端;花梗紫红色;花萼漏斗形,长6.5~7.5 mm,裂片丝状或钻形,长3~4 mm。花冠内面淡蓝色,外面黄绿色,漏斗形;子房矩圆形,蒴果先端外露,矩圆形或矩圆状匙形,长6~7 mm,先端钝圆,有宽翅,两侧边缘有狭翅,种子表面具致密的细网纹(见图A)。
产安徽(黄山,模式标本产地)。生于山坡、路旁及潮湿处,海拔400~2 100 m[1]。
本次新纪录种发现于福建泰宁峨嵋峰自然保护区,海拔1 449 m,117°03′28″E,26°59′38″N,生长在保护区往东海洋方向的路旁,有较少量种群分布。时值4月下旬,植株正处于花果期。根据其直立不分枝的植株、植株高度、基生叶形态、花期、蒴果形态等特征,较易与《福建植物志》记载的龙胆属植物相区别[2],故鉴定为新记录种黄山龙胆(Gentianadelicata)。
图A 黄山龙胆(Gentiana delicate) 图B 小果十大功劳(Mahonia bodinieri)
2 小果十大功劳(Mahonia bodinieri)
灌木或小乔木,高0.5~4 m。叶倒卵状长圆形,长20~50 cm,宽10~25 cm,具小叶8~13对,最下一对小叶生于叶柄基部,上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黄绿色,网脉微隆起,叶轴粗壮;侧生小叶无叶柄,顶生小叶具柄,最下一对小叶近圆形,以上小叶长圆形至阔披针形,长5~17 cm,宽2.5~5.5 cm,基部偏斜、平截至楔形,顶生小叶长5~15 cm,宽1.5~5.5 cm,具小叶柄,长1~2 cm,叶缘每边具3~10粗大刺锯齿,齿间距通常1~2 cm。花序为5~11个总状花序簇生,长10~25 cm;花黄色;外萼片卵形,长约3 mm,宽约2 mm,中萼片椭圆形,长4.5~5 mm,宽约2.5 mm,内萼片狭椭圆形,长约5.5 mm,宽约3 mm;花瓣长圆形;雄蕊长2.2~3 mm,顶端平截;子房长约2 mm,花柱不显,胚珠2枚。浆果球形,直径4~6 mm,紫黑色,被白霜。花期6—9月,果期8—12月(见图B)。
产于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广西、浙江。生于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下、灌丛中、林缘或溪旁。海拔100~1 800 m。模式标本采自贵州平坝[3]。
本次新纪录种发现于福建柘荣县城郊乡岭边亭村、乍洋乡楼基村、富溪镇前宅村以及宁德市六都等地,海拔180~870 m。生长在村旁阔叶林下,有的村民在房前屋后有移栽。时值9—11月,植株正处于花果期。根据其花被片特征、果实特征、叶片形态特征,其中特别是叶型特征与《福建植物志》记载的十大功劳属植物区别十分明显[4],故鉴定为新记录种小果十大功劳(Mahoniabodinieri)。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六十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75.
[2]林来官.福建植物志(第4卷)[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1:398.
[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二十九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42.
[4]林来官.福建植物志(第2卷)[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8:46.
(本栏目责任编辑:周介雄、戴 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