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温度从故乡来
2018-03-11艾星良
艾星良
“爹,你的茶地有人打理了!”大声告诉暮年耳背的爹时,他久违的笑容,又绽放在脸上;那密麻如丝的皱褶,像丝丝春风吹过,纹路变粗了,恰似三十年前、我家沙坝地上一道道微缩的沙埂子。
爹这一笑,仿佛茶叶的温度又从故乡传来了;爹这一笑,表露他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放处;爹这一笑,宛若清泉流进了我的心窝子、爽爽的。
爹是年纪大了,带着十个不情愿的心情,“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挚爱的故土---景东县,来到我们几个儿女身边生活的。
爹82岁生日那天,我像陪着儿童般兴高采烈的他,回到故乡那个隐身于千山万壑中的小山村。但是,当爹跌坐在他精心打理过的茶地边沿的高台时,一时惊呆了,喃喃自语:“咋个就成这个样子了?才一年多的时间!”我,也心生荒凉,默念着“过去绿得不得了的茶地哪里去了?”三亩多的茶地,只见乱蓬蓬的杂草一种比一种茂密、尤其是黄草更是肆无忌惮、疯狂乱窜,合起来把茶树都遮掩了。茶地,像是一只千疮百孔的小船,泊在墨绿色的如海洋一般的依山开垦的万亩茶园里。
几天的走亲访友忙碌后,爹和我带着余兴,穿过初春细雨的朦胧,回到喧嚣城市的家。但是,故里一行的精彩演出刚谢幕,爹又陷入了无边的思乡之中,又恢复到了原先闷闷不乐中,虽是这样,但却每天都要重复着别人听多了也不厌其烦的话,如“城里的生活如何如何的不好、烦人,老家的东西什么什么都好、亲切”,有时听得我头皮都发麻了,不耐烦,想发火说道他,但还是思前想后地克制了,因为自己的经历使我深知一个人到陌生地域生活的不易。所以,这次下定决心要了解爹的心结所在(以前也倾听过爹的诉说,但总认为一段时间后他就适应新生活了),就与他进行了深入地交谈,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爹是为他三亩多茶地没人打理而焦虑,担心储存的茶叶泡完喝完,就再也不能够天天品尝故乡味道的东西了。
爹的心境,同时触动了我的思乡情绪,使我即刻打开了回忆的闸门。
爹的茶地,是乘着好机缘迈进我们家门的。那是上世纪的一九七九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即将吹到俊秀却贫穷的小山村的时候,读过六年书的爹,灵敏地嗅到了国家允许家庭开荒种地的气息,便带领我们姊妹几个,披星戴月,率先开起荒来。虽然冒着被批斗的风险,但他却坚定地跟我们讲:“民以食为天,农民再不种地还是农民吗?边开荒边看看形势吧,不消太着急。”果然,爹的判断是正确的,待村民们纷纷扛锄冲出家门奔向荒地的时候,我家已抢占了几处地肥水美的地方。爹说;“这块地当阳,种植普洱茶最适合不过了。”从此,爹的茶地诞生了;随之还有道不完、说不尽的关于这块茶地的悠悠过往。
爹的茶地,成了我们家经济收入的渠道之一。茶地开摘后,正是我们姊妹几个人勤学苦读、憧憬未来、盼望成才的时期,正是我们只会花钱不会挣钱的日子。所以,一年四季,那片茶地、除了冬季为茶树挖土松根、修剪零乱的枝桠、使其恢复元气三个月,其余时节,茶叶都经过爹的粗糙手掌、纷纷流向茶叶交易市场,换回微薄的辛劳钱来贴补家用。如今,每每想起朝朝暮暮、日光当头,爹在茶地上挥汗劳作、汗甩八瓣的劳动场景以及他在茶叶买卖时大声讨价还价、恨不得多卖些钱的画面,至今我依然记忆犹新,一辈子都忘不掉,那是印刻在我心上的绘画了。但那时我“年少不知愁滋味”,无法体会出爹的百般辛苦,然而随着我年纪的增长,慢慢地对爹的茶地有了亲切感,并且明白了因那些不起眼的、不像现在这么名气冲天的茶叶的收入,才让我们姊妹几个的求学之路走得顺畅、多年后都有了理想的工作归宿,也才让爹在小山村有了严严的威望和受到应有的尊敬,也因为相邻相亲都佩服爹通过诸如种茶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的能耐,所以都把爹当成教育自家孩子的榜样。
爹的茶地,满足了爹的喝茶嗜好。如今想想,爹的嗜好就是喝茶了,而且几十年笃定不变,比如:“清晨起床空腹喝,他说是清醒睡眠;劳动间隙喝,他说是提神;饭后喝,他说是利于打瞌睡;晚上睡前喝,他说是助眠”。有时,我看见他咕噜咕噜一大杯浓茶就喝进肚子里了,生怕他受不了、会生病,但他的表现恰恰相反,反而精神几倍,活蹦乱跳地忙这忙那。有时,我从学校回家,看见他好像是刚从泥塘里爬出来、脏兮兮的,却坐在旧迹斑斑的小桌旁,悠然地喝茶,享受我琢磨不出、体会不到的乐趣。有时,在夏天满是星斗的夜晚,他邀来亲朋好友,聚集于简陋的小院,泡上一壶茶,在滇西南清风吹拂下,享受茶水的清香,同时,谈天说地,抒怀一番,那场景恰似水浒英雄阔谈的场面,热烈至极。现在想想,我才悟出了一些道理,正是爹的喝茶嗜好,才激发他精神倍增、毅志坚定、向前眺望,才鞭策他带领我们全家度过了漫长的一个个米缸见底、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才鼓舞他脚踏实地奋斗、无怨无悔的苦干、把几个孩子培养成自食其力的人。
忙想着这些过往,突然不知哪里“哗”地响了一声,把我拉回到现实中,但仅一只“红塔牌”香烟的功夫,又不期然地想起了前人的诗句“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的确,就在一连串的不知不觉中,时光“倏”的流走了三十多年,好多事物悄悄变化了,因为那年刚过知天命之年的爹,已然进入“满头稀疏银发白”的暮年阶段。而我,也已成为跨过知天命之年门槛的中年人,有着自己的工作和追求,不再是当年那个少不更事、只会花钱的懵懂少年了。而一直不变的,却是爹乐此不疲地种茶、喝茶;同样不变的,还有爹给我的茶叶所泡出的茶水,就像白花花的自来水一样,天天滋养着奔波于喧闹尘世的我,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生态的清香的独特饮品,之所以如此,是骨子里流淌着父辈血液的缘故;我常想,我的生命意义,在无限的时空里,或许就是在如此类似的坚持、执着、追求中体现的。
如今,我明白了爹的痛楚,因而决定施予良方而治疗,并期盼取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效果。从另一个层级说,了却爹的心愿、让他安心欢度晚年,是我义不容辞的殷殷责任,也可使我赓续不绝故乡的温度。于是,我在微信里广征亲朋好友的意见,最终敲定“委托他人打理、每年支付酬金”的管理模式。至于打理的委托人,那是多着呢,有邻居、亲戚、熟人,因为,所开的意向性酬金他们都非常满意,这从他们黧黑殷实的脸上可以看出。选来选去,还是选择了与我家相处最融洽、仅百步之遥的邻居。但是,我未将此事告诉爹,原因是我想给他一个意外惊喜,让他感受子女对他辛劳一辈子的满满之爱。
一个风定日灿的午后,我把圆鼓鼓的一麻袋茶叶扛到爹的跟前,随之飘到他鼻翼的、还有那掺着宽阔无边的无量山野气的茶香。当爹知道了茶叶的来处、晓得了他的茶地有人打理的一刹那,脸上泛出的表情,不亚于孩子见到了久别母亲的样子---欢喜、滿足、幸福相融,也使我的心头热乎乎的。从此,爹就天天能够喝到他的茶地的茶叶所泡出的茶水了。
爹那日的表现,诠释了我的内心预判。在自家小巧自足的庭院里,在牵牛花满架之下的漾漾碎阳里,爹穿着老旧却干净的“的确良”衬衫,靠着藤制躺椅喝茶,很恬淡悠闲的样子;我一看就知道他是在静心喝故乡的味道。它的清香味道,来自于滇西南大川河不舍昼夜的润泽,亦得益于莽莽苍苍无量山大太阳的烘烤。
是啊!不论是爹,还是我,一缕故乡的茶叶就是故乡的一个载体,捧着它,就感受到了故乡的温度:听得见鸡鸣狗叫,看得见炊烟袅袅、牛羊满圈、茶浪滚滚,还有亲人、乡邻的切切容貌。
——选自2018年第一版《楚雄日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