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 嫂

2018-03-11何惠芳

西部散文选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借书渔民油画

何惠芳

距离上次去舟山群岛,匆匆又过了数年,我至今也没有收藏岛上画嫂的画为憾事。

看海,观海岛,是潜伏我心底多年的梦想。那一年夏天,我突然空闲了下来,当这个梦想在初夏的午后又一次在我的脑海里出现的时候,我依了它,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出行的清晨,天气和我的心情一样美好,风儿带着和煦,阳光携着柔情,粼粼的海水缓缓的漾着微波,仿佛母亲的手一遍遍轻拍着睡梦中的乳儿。当我从汽车上下来,终于面对多年来魂牵梦萦的大海时,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眼前鲜亮的景致是多么令我舒心、惬意啊!然而当脚步随检票的人流,踏上轮船二层甲板,凭高远眺蓝天、阔海、远山及海上大大小小的渔船时,我的心里却涌动起别样的情思。

在辽阔无边的大海面前,人类啊!渺小如沧海之一粟,短暂如蜉蝣,因此渺小而短暂的我不想用诸如浩瀚、宽广等词语来感叹大海,只倚着甲板护栏,默默念着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任眼眸静静地凝视一望无际的海水,如凝视一幅鲜亮,生动、内涵丰富的水墨画。船儿在海上极速滑行着,我就这样呆立着,一任时间的流走,竟忘了拍照,忘了船儿在耳边“哒哒哒”的响着,一切如梦似幻,也不知过了多久,船速慢了下来,远处岛已清晰可见。待离船踏岛,努力镇定自己,心儿却还似在海船上荡漾。

定好旅馆,天空飘起了雨丝,海岛的气候瞬息万变,看来真是这么回事。中国的山水诗里向来不缺少雨的情境。雨中游岛,自是另有一番情趣,丝毫不影响我游玩的心情,依岛民的指引,一头扎进雨里,沿着宽敞而湿滑的石板路朝岛顶进发,开始了环岛观景游览。

渔村的房屋大多依山势而建,层层上叠,仿佛彼此相连却各自兀立。

遇到画嫂纯属偶然。因画嫂所开的店就在上坡路上。

迈进书店时,她正背对着我,在擦拭书架上的书,脚下零零落落还散着好些本。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她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头也没回,只一句:借书吗?

我诧异地回她:“我是来这儿旅游的,第二天就走,也可以借书吗?”

“可以。”

话音落地,她回转头来,向我耐心地介绍如何借书和买书,我无意借书,当听到也能买书后,就随手拿出书架上的文学书翻了翻,好像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就买一元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有些心动了,好像凭空捡了个大便宜似的。可当我展开书页时,却发现里面居然有好些字不认得,通篇繁体字,好像是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书潮乎乎的,朝外散发着浓浓的霉烂味和海腥味。看我皱起眉头,这位看上去六十开外的普通妇女又热心地解释这些书是如何因受潮霉烂而被县图书馆丢弃又被她如何收集起来,我费力的听着她夹着本地方言的“普通话”。当目光浏览到书架顶端一字排开的油画以及散摆在身后桌上、地上的油画时,我震撼了,仿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止因为远隔海洋生活的我深深被五彩斑斓、鱼蟹蹦跳的强烈画面所吸引,尤其听说这些‘活蹦乱跳的油画竟出自她——一个目不识丁的老人之手。

这些画作隶属抽象派,色彩鲜艳,想象奇特,人和物做了恰当的夸张、变形,给人一种震撼的美感,如享受一顿视觉大餐。老人坦诚的给我介绍了这画的用料和选此材料的目的和意义。几句话反反复复,我琢磨了半天,才听懂说这些画确切叫“丙烯画”,就是把丙烯颜料绘在亚麻布上,画出的画比油画干得快,性能稳定,易于购买者长久收藏。如是而已,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画好后基本不修改。

每一幅画都有一个故事。老人深沉地说。其中一幅“阿娘布褴当米缸”在北京举办的渔民画展中获专家高度评价。这幅画因其结构合理、寓意深刻,色彩搭配和谐,给人一种深沉的美。赤脚母亲过去用布褴当米缸的故事深深刺痛了她。正因为家穷,可怜老母亲七十多岁才穿上鞋。看来渔民的苦难在她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才有了这幅经典之作。还有“年糕”“妹妹做船头”、“水猫上船”等等都栩栩如生,引人入境,遐想翩翩……

这些画作均看不到题名,我是从她嘴里听到的。其中“年糕”这幅画的背景里镶有年糕两字,她说是托人在纸上写着,她照葫芦画瓢硬描上去的。

画画是她小时候的梦想。因家穷读不起书,看着孩提伙伴放学回家画画,她心里羡慕极了。长成大姑娘后,擅长绣花的阿姨鼓励她学绣花,一次偶然被绣花针扎手的经历让她最终厌弃了女红。初做渔人妇时,远离熟悉的亲人,目光所及,除了海便是岛,生活苦闷单调至极。尤其男人出海捕鱼后,鲜活蹦跳的她犹如欢快的小兔生生被困牢笼。她想到了又喜又怕的女红,想到了儿时的画画梦想。何不换一种方式描红呢。悄悄地,她想方设法把小学生学画画的颜料买回家,躲在家自个在枕头布上学起画来。从此,画画点缀了她孤寂空闲的时日,点燃了她生活的激情。她画海岛、画渔船;画打鱼的艰辛,画丰收的喜悦。渔民生活的苦、乐、酸、甜在她的彩笔下,得到酣畅淋漓的呈现。有了画的相伴,她的生活变得色彩斑斓。

一天,她在庭院收拾被突兀的雨水打湿的画作时,恰巧被路过的美术老师看见,被雨水咽湿大片的彩画显得那么美轮美奂。于是老师的脚步凝住了,于是她被老师推荐进了培训班系统学习,于是她涉猎油画,技艺有了跳跃式的发展,于是她参加了全国的渔民比赛,获得了很多荣誉。

她说她开了一家“画嫂客栈”,客栈地板上绘着斑斓的油画;墙上、门上挂着斑斓的油画,全是出自她的手笔。还有很多的画,多得没地放,于是想着租一个门面,光有画还不行,于是她又陆续收集了许多书。如飞蛾扑火,她把整个身心都扑进了店里。书、画在她的店里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融,走进来的人无不被浓浓的书情、画意包围,久久割舍不去。书可供人免费借阅;画既悦人又悦己,偶尔有赏识的也会被买走收藏。若是遇到游客中的艺术家指点,她还能学到更多,岂不更妙。

上级领导和当地镇上领导参观了她的简陋的书屋后,对她极大的赞赏。镇上领导承诺店面租金由镇政府负责垫付。

开店两年多来,书店不知结缘和方便了多少游客。

一直以为画画是精致、高雅的艺术。是优美的散文、精致的小诗,是阳春白雪,是水中月、天上虹。得具备开阔的视野、一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之人为之。

眼前的她,一身普通的衣着,微卷的短发,站在一群粗手大脚、说话直来直去的老渔妇中没有一丝特别,你觉不出她有多少艺术细胞,更不会联想到她与眼前的艺术品有丁点关系。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妇女,竟然创作出高水平的佳作。成了画渔民画的丹青妙手,被冠以“民间艺术家”称号。

问画嫂活着为了画画,还是画画为了活着。这样看似高深的哲学问题她肯定回答不上来,就像她不知道架上的几近霉变的书有多大价值一样。她只知道书是拿来看的,画是拿来欣赏的。你说她是因了喜欢而坚持作画,她必频频欢喜的点头。

做一幅好画犹如作一篇好文,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清楚。从灵感突现到铺布扬笔,从结构到色彩,看似一蹴而就,殊不知在腹中打了多少次底稿。从一笔一划的学到游刃有余的画,延续数十载春秋,画嫂因了欢喜而坚持。

岛上还有太多的风景等我去欣赏,我匆匆走了,竟忘了向画嫂购一幅画。记得临别时画嫂赠我一席话,回来后我给理了理,大体这样: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在有限的生命里,找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做,人生路上相伴而行,纵然前路漫漫,纵然狂风大作,只要不泄气,就能活出精彩。这番话犹如画嫂笔下的画,足够我一辈子欣赏玩味。

前两天,我做了一个美梦,梦中求得画嫂一幅画。画面好像是蔚蓝的天空下,数十只帆船在翻滚的汪洋里收网,千万條斑斓鱼跃进船舱,渔民们扯着网,咧着大嘴,东倒西歪的在笑……

——选自第三期《长河》endprint

猜你喜欢

借书渔民油画
借书去
油画去哪了
钟繇学书
上海:从书店里借书看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
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