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观察
2018-03-10韦永光陈晶
韦永光 陈晶
[摘要]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方法 选定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研究时段自2015年1月—2018年6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2例,采用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试验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贝前列素钠、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63%)显著较对照组(68.7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周,试验组尿素氮(BUN)、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 、血清肌酐(Cr)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各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肾功能,且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贝前列素钠;缬沙坦
[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b)-0175-03
糖尿病临床发病率高,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以高血糖为特征,主要为患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所致,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对其机体组织各系统,尤其是肾脏、心脏、血管、眼部等影响较大,最终发展成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就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肾病为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脏病中的第二位病因,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必须尽早诊断并做及时控制治疗,以此争取逆转最终结局[2]。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常规治疗以控制蛋白摄入、控制血糖血压等方式为主,但临床治疗效果不尽理想,近年来临床日渐重视药物联合治疗探究,主要选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改善肾脏微循环等药物,其中缬沙坦和贝前列素钠应用较为广泛,且二者联合使用日渐受到临床重视,具体效果值得深入探究。鉴于上述研究背景,该文选定2015年1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研究,旨在于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一种优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n=32)、试验组(n=32)。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40~78岁,平均(59.13±3.22)岁,糖尿病病程3~18年,平均(10.63±1.22)年,BMI为22~25 kg/m2,平均(23.11±0.61)kg/m2;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1~78岁,平均(59.79±3.13)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10.11±1.51)年,BMI为21~25 kg/m2,平均(23.51±0.31)kg/m2。兩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患者,肾功能正常范围;②入组前3个月内未服用过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③无药物过敏史患者;④资料完整且依从性良好患者[3]。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肾原发性疾病患者;②意识障碍或语言障碍患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④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血肌酐大于265 mmol/L);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4]。
1.2 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常规检查,了解患者肾功能状况,并以检查结果为参照指导患者合理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蛋白摄入量,每日摄入量控制在0.8~1.0 g/kg,若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情况,则控制钠盐摄入量。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双胍类、磺酰脲类等常规口服降糖药物,若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则配合开展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此外还配合使用缬沙坦(国药准字H20050508)治疗,以控制血压低于130/80 mmHg。;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开展贝前列素钠(国药准字J20080087)联合缬沙坦(国药准字H20050508)治疗,前者口服40 μg,3次/d,后者口服,8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比较:显效: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命体征稳定,尿蛋白减少,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 UAER)改善,且改善率超过50%;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明显改善,尿蛋白减少,UAER改善,改善率低于50%(不含50%),大超过2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临床症状加重,总有效率为前两者占比之和[5];②肾功能指标比较,具体包括:尿素氮(BUN)、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Cr),于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4周进行检测,清晨留取患者尿液和静脉血液进行检测;③血糖水平监测比较,使用该院血糖检测仪,定期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并记录比较;④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以χ2检验为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63%)显著较对照组(68.7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肾功能指标
治疗前1周,试验组尿素氮(BUN)、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Cr)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血糖指标
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5.27±0.85)mmol/L,低于对照组(6.87±0.5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0,P=0.000);试验组治疗后餐后2 h血糖为(6.88±0.75)mmol/L,低于对照组(8.97±0.7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2,P=0.000)。
2.4 不良反应
试验组中3例患者在第1天服用贝前列素钠时出现轻度颜面潮红和头晕、头痛情况,医护人员予吸氧、留观,第二天服用时1例上述情况消失,2例减轻,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较高,糖尿病患者众多,而对于糖尿病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健康,其中糖尿病肾病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患者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尿微量白蛋白增多,因此临床治疗应降低此项指标含量,延缓患者病情发展[6]。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63%)显著较对照组(68.7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肾功能及血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明显下降,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可有效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促进患者病情恢复,较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更为理想,该次研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高达90.63%,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过程安全。
已有的研究结果[7]和临床经验表明,微量白尿蛋白尿为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可将此指标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以治疗效果评估的主要指标之一,该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此项指标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明显,提示联合给药更利于患者病情控制和恢复。贝前列素钠是第一个结构较为稳定的活性PGI2类似物口服剂,带有PGI2生物特性,能够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调整,长期给药后可调节调节患者动脉压情况,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效延迟患者动脉高压进展情况,进而降低患者临床死亡率。同时此药物能够扩张肾血管,有效预防肾小球内血栓形成,达到保护肾脏功能的效果,同时此药物具有脂微球靶向性,对病变血管亲和力较高,能够有效聚集在病变组织,且浓度较高,同时其可对痉挛的肾小球动脉起到直接作用,提高肾血管血流量,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进行抑制,对肾小球入球、出球小动脉进行有效调节,从而促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降低,進一步降低肾血管阻力,纠正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高灌注状态,减少其蛋白尿。此外此药物还可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进一步保护细胞膜,并确保溶酶体膜稳定,并有效将循环免疫复合物清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二者联合使用较常规治疗方式效果更为理想,提示联合给药可发挥药物协同作用,且联合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增加,原因可能为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在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存在不同作用途径,临床给药安全性较高,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降低蛋白尿水平,并进一步改善肾功能,且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但是该次研究样本来源单一,样本容量较小,研究结果难免存在不足之处,需在今后探究中做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凌, 崔光淑, 黄金华,等. 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5):63-66.
[2] 单玲. 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11) :75-77.
[3] 钟林娜, 张志民, 张丽锋,等. 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0):46-47.
[4] 刘岩, 董茜妍. 贝前列素钠片及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15):81-83.
[5] 许旭光, 孔刘莎, 韩菡,等. 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20):2603-2606.
[6] 江乃宇, 江挺. 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24(3):274-276.
[7] 鱼建平. 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内皮损伤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24):2989-2992.
(收稿日期: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