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3-10王群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4期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王群

[摘要]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该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 对照组依从性为78.2%,与观察组的9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心理学层面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學意义(P>0.05),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也可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值得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b)-0115-02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症状表现以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无力为主,患者长期处于高水平血糖状态,发病期间可累及肾脏、血管、神经,引发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该疾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对象,体重超标者发病概率相对较高,一旦发病,往往会伴随患者终身,难以彻底治愈,只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血糖水平[1]。在糖尿病患者长期治疗过程中,负面心理状态的存在通常会阻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患者依从性。为此,该院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笔强化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手段为依据分成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中有29例男性患者和2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1.5)岁,病程0.8~9.5年,平均(5.7±0.6)年;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7例和28例,年龄在35~78岁之间,平均(57.9±1.6)岁,病程0.9~9.6年,平均(5.9±0.7)年。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②年龄:35~80岁;③入组患者自愿参与,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心、脑、肝肾等组织器官严重病变者;②精神病患者或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③合并恶性肿瘤和免疫系统病变者。对比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根据患者症状表现采取护理行为,严格检测患者不同阶段的血糖水平,同时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规范的运动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具体措施为以下几方面。

1.2.1  入院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作自我介绍,为患者进行科室人员和基础设施的讲解,消除患者面对陌生环境的负面情绪;主动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和既往治疗情况,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作出相应评估;与患者展开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拉近护患双方的距离。

1.2.2  出院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帮助患者在熟知自身疾病的前提下与护理人员配合,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与自己负责的患者展开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针对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予以针对性疏导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坚定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念;必要时可由控糖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提高患者自信心。

1.2.3  出院护理  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将患者住院期间的基本情况告知患者家属,耐心讲解出院后护理工作的注意事项,充分发挥家属作用;多陪伴患者,给予足够鼓励、关怀与支持,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告知患者继续保持良好心态,同时注意血糖水平的控制。

1.3  观察指标

两组护理依从性、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依从性判定标准:完全依从:患者严格遵照医嘱,按时定量用药,期间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心理状态平稳;部分依从:患者基本上能够按时定量用药,血糖水平有所下降,心理状态未出现明显波动;不依从:患者私自调整用药情况,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存在明显的心理波动。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分别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为判定标准,HAMA评分:得分在7分以下,无焦虑症状,>7分,可能有焦虑情绪,>14分,确定存在焦虑情绪,>21分,焦虑情绪明显,>29分,焦虑情绪严重;HAMD评分:得分在8分以下为正常,超过20分为轻度或中度抑郁,得分在35分以上时,表明患者存在严重抑郁情绪;GQOL-74评分包括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得分越高,意味着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4]。

1.4  统计方法

将文中数据置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予以统计处理,依从性用百分数(%)表示,χ2检验,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依从性对比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94.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HAMA评分为(27.8±1.5)分,HAMD评分为(28.4±2.1)分,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和HAMD评分分别为(27.5±1.2)分和(28.1±2.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8,P=0.125;t=0.681,P=0.249);对照组护理后HAMA評分和HAMD评分分别为(24.2±1.8)分和(24.9±2.0)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7.4±1.6)分和(17.9±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0,P=0.000;t=19.018,P=0.000)。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结果

对照组物质生活得分为(50.2±1.6)分,躯体功能得分为(49.8±2.4)分,社会功能得分为(50.4±1.8)分,心理功能为(48.4±1.2)分,生活质量得分为(202.3±3.5)分,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7.4±1.2)分、(56.8±1.6)分、(57.0±1.2)分、(54.2±1.4)分和(228.1±2.7)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98,P=0.000;t=17.998,P=0.000;t=22.626,P=0.000;t=23.328,P=0.000;t=43.285,P=0.000)。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病变,是胰岛素分泌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水电解质代谢异常,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它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甚至会使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滋生出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为此,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也要重视患者情绪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

心理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和谐人际关系为基础,合理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巧,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确保患者在护理治疗工作中保持良好心态的护理服务[5]。其目的在于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减少或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措施。减少负面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对身心疾病的产生有着明显的预防作用,也可促进药物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发挥、帮助患者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动护理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该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对照组依从性为78.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强化心理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证明强化心理护理可缓解糖尿病患者负面情绪;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证明强化心理护理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强化心理措施,既可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也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值得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侯清涛, 李芸, 李舍予,等. 全球糖尿病疾病负担现状[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24(1):92-96.

[2]  林婉媚, 彭成丰, 曾彩云. 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效果差异[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3):139-141.

[3]  张静, 安松林, 王黎明,等.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 25(7):646-649.

[4]  毛勤玲. 基于GQOL-74量表的肝癌规范化癌痛护理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4):164-166.

[5]  翟启焕.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9):244-245.

(收稿日期:2018-09-27)

猜你喜欢

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糖尿病患者食用无糖食品的现状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