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对住院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2018-03-10安娜
安娜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在住院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应用数字随机法抽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B组,各45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应用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的低血糖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低血糖相关指标及护理前后自我管理知识评分。 结果 护理后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自我管理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自我管理知识评分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A组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能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专科护士;低血糖管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b)-0104-02
糖尿病是有一种慢性的终身疾病,病程较长,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往往需要通服用降糖药物而维持正常血糖水平[1]。糖尿病患者发病后,需及时接受治疗,否则很容易发生并发症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健康,低血糖就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可能会引发心血管及脑损伤等,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配合专业、全面的护理服务,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预防并发症发生。鉴于此,为了分析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对住院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抽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对象实施了详细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数字随机法抽取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B组,各45例。A组患者中有男25例,女20例;其年龄为30~75岁,平均年龄(49.41±5.01)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14±0.68)年。B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22例;其年龄为30~75岁,平均年龄(48.24±3.58)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24±1.47)年。所有患者自愿参与研究,且其临床资料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高血糖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意识不清醒的患者等。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对比。
1.2 护理方法
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详细询问其病情,并测量其血糖水平,评估病情后遵医嘱给予用药指导,同时嘱咐患者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有低血糖征兆时可以通过补充含糖食物来改善。除此之外,护士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介绍与糖尿病有关的知识,增加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同时也了解低血糖的发生机制与危害性,提高患者预防低血糖的警觉性。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实施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下的低血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专科护士对研究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档案的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家庭住址、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等,此外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疾病评估结果,预估低血糖的风险以及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等。
1.2.2 建立专业低血糖管理团队 科室建立专门性的低血糖健康教育管理团队,管理团成员包括:专科医生2名。专科护士3名,责任护士5名。团员责任有:专科医生为患者制定治疗护理的方案,同时为责任护士及专科护士解答患者健康问题及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专科护士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统计其低血糖的相关情况,对患者实施低血糖风险评估及自我管理评估。分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对病程较长且自我管理困难的患者实施一对一教育,组织护士培训,同时制定优化低血糖管理的措施并对临床护士进行培训、考核。责任护士只要负责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每天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及运动、饮食情况,督促患者每日定时定额用药;对病程长且自我管理困难的患者预约专科护士进行一对一教育。
1.2.3 健康教育内容 在患者入院期间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如宣传栏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宣传栏及病房内粘贴的图片主要内容应为低血糖症状及处理方式。视频播放的知识可以为胰岛素注射操作流程视频或低血糖时可以食用用的家常食物等。同时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教育或病房内集体授课的方式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1.2.4 优化低血糖处理流程 对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加强对患者血糖水平的监测。按照15∶15(患者在进食15 g含糖食物后15 min复测血糖)的原则,为患者测量恢复后1 h的血糖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了低血糖,要第一时间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此外,护士还需为患者展开关于饮食、运动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如患者因为食物原因产生低血糖,应该为患者制定具体的食物选择、食物量及进食频率等计划书。
1.2.5 加强护士培训 主要针对责任护士及临床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糖尿病日常護理、预防低血糖的措施、低血糖症状识别与处理等等。定期组织护士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理论考试及动手操作考试,针对护士考试中的问题对其进行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记录。②对两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情况进行评分,主要包括饮食(6分)、运动(2分)、用药(5分)、血糖监测(2分)、并发症(8分)5个内容,总分23分,分值越高表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越好。③以该院自制护理满意程度调查表评价两组糖尿病患者对该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分是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该文数据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n(%)]为计数资料,χ2检验;(x±s)为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护理后,A组45例发生低血糖15例,发生率是33.33%;B组45例发生低血糖4例,发生率是8.89%;A组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自我管理知识评分
A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自我管理知识评分为(10.27±1.84)分、(14.14±2.54)分,B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自我管理知识评分为(10.48±1.58)分、(18.26±3.27)分,两组患者护理前自我管理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自我管理知识评分明显高于A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对该次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A组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有18例,基本满意有19例,不满意有7例,护理总满意率为82.22%;B组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有20例,基本满意有22例,不满意有3例,护理总满意率93.33%;可见,B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如果糖尿病患者频繁发生低血糖,不但会对其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会诱发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甚至引起脑血管疾病,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3]。在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糖尿病护理知识和护理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性的疾病知识咨询,同时还要具备预测低血糖风险的能力[4]。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管理护理模式是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糖尿病护理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护士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宣教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对治疗的配合度,提升护理质量[5]。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其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疾病监测管理。不仅如此,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管理及血糖监测,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对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方案,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同时又能预防低血糖发生。
该研究结果中,护理后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知识评分(18.26±3.27)分显著高于A组(14.14±2.5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A组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与一般的护理相比,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管理护理能够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评估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风险,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进而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频率,有利于患者
综上所述,由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知识的认知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少琴,付淑珍,胡杰茜,等.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对住院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35-36,43.
[2] 刘欢欢,李斌,刘海蔚,等.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对驾驶的影响及干预研究现状[J]. 护理学杂志,2018,33(13):101-104.
[3] 韩晶晶. 糖尿病连续性护理的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1):23.
[4] 柴剑丽,吴春燕,王文娟,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70-174.
[5] 肖凌凤,迟金凤,耿丽荣.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 中华护理教育,2015,12(3):207-211.
(收稿日期: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