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困生”有效学习的途径
2018-03-10冯婉霞
冯婉霞
摘 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有些老师只关注优等生,而忽视“学困生”。在实验中,通过合理分组、适时讨论、加分鼓励、作业捆绑等方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困生”有效学习的途径,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有效学习
“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成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重要突破和补充,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试验,在教学方式的变革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本人经过了两三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激起“学困生”有效学习的途径。下面结合我在实验中的一些做法具体谈谈。
一、合理分组,让“学困生”拥有得力的帮手
在实验中,我把全班分为若干组,一般以6人为一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分组原则。尽量做到每组之间的水平相当。包括男女生的比例、成绩、能力等方面都平均。首先是选好组长。因为组长是一组当中的最高领导人,他的能力、态度决定这个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氛围等。因此组长要品学兼优,最好在全班进行推选,这样才有威信,才有利于组长开展工作。每组各个层次的同学都有。每个小组内再搭配两个副组长,成绩在中等以上。这样组长和副组长每人负责一个“学困生”,组长负责较差的那个。帮扶的内容包括课堂上所讨论的问题、作业等。这样班内的学优生人人都有帮扶对象,而且帮扶的对象基本上是固定的。这样组建出来的学习小组,在课堂容量大,“学困生”多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同时也便于课堂上小组内成员更好地交流,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困生”。
二、适时讨论,让“学困生”拥有充分的准备
“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体现在心理、行为习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心理方面表现为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兴趣不浓厚、对自己缺乏自信;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目的不明确、意志脆弱、不愿动脑、缺乏稳定性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欠缺、思路不够畅通、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为了让“学困生”克服这些问题,大胆地表现自己,就要让他们有充足的准备。那么在提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语文课上,需要讨论的问题一般是不容易回答的,这些问题对于“学困生”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中,我充分让各个小组的组长发挥他们的优势,启动说、教的方法。在讨论问题时一般先让组长说,然后让组长教“学困生”说。那么当教师提问“学困生”后,再做肯定或总结,“学困生”就已经听了两遍和说了一遍了,无形中这些学生就对这个知识加深了印象,掌握得比较扎实了。
三、加分鼓励,让“学困生”拥有表现的动力
那么小组当中如何才能让组员推选“学困生”来代表小组发言呢?这就要实行加分了,而且这个加分要比其他同学加分要多。例如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有时教师会指定学生汇报,有时小组内定人员汇报,教师对汇报学生进行评分(这评分是代表小组的),如果找组内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那分数就越高。因为问题答案是小组内讨论的,所以孩子们想要争取多加分,组长就会让一些平时少发言、表现不那么好的同学回答。在组长的“教导”“鼓励”下,甚至有的在组长的“威逼利诱”下,“学困生”也变得乐意接受汇报的任务了。而且在加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也使学习成绩有了提高。
四、作业捆绑,让“学困生”拥有完成的驱动力
“学困生”有的由于学习差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的是由于懒惰而没有完成作业,这些情况都是令老师头疼的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会大大改善这些情况。小组长每天早晨到校后先检查、收交家庭作业,对于小组全体成员每天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每人每天都加分,小组成员作业完成质量优秀的再加分。假如有一位组员没有完成作业的,全组不能加分,如果超过一个的就要被扣分。假如有些作业个别“学困生”不会做可以回校请教组长,组长教组员,这也可以加分,组长还可以另外多加些。当然不能让他抄,如有发现就要扣分。这样一来,“学困生”就有了完成作业的内驱力,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做作业不是个人的问题, 而是全组成员的问题了。
“学困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所不可回避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存在虽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给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只要我们心中有他們,乐于为他们的进步动脑筋、想办法,相信丑小鸭也会有春天!只要学生成功了,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就成功了!我更坚信只要多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他们自我展示的背后就是一个积极的、有效的学习过程。
通过这些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促使“学困生”进行有效学习,但它也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学困生步不可“火箭式”地进步,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张宗梅.从教育公平视角看小组合作学习[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S1).
[2]丁亮.小学生合作学习知识建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