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事情“三步曲”
2018-03-10陆建三吴友红
陆建三 吴友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记叙文包括叙事、写人、状物。吴立岗教授说过:“记好一件事是写好记叙文的基本功。”因为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状物,它们往往都以写好一件事作为基础。但日常教学中,对记事文章的学习,教师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学生“经历了事”,自然而然就会“写”。然而实践证明,这只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并且很难实现的假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毕业仍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记事文章。毕竟“经历了”和“会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除了那些在写作上有特别天赋的学生,其他学生不可能做到“无师自通”。
一篇好的记事文章应该符合“结构完整,重点突出,描写生动”等要求。但这些要求的达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落实。
一、理清结构,减少束缚,把事情写完整
学生要练就记叙文的基本功,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是前提。一件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其中的经过部分又可以细分为发展和高潮。刚学习写作的学生在叙述一件事时往往局限于笼统、模糊的概述,有时甚至不知从何处落笔。如果教师此时忽视对学生进行叙事方法的引导,任凭学生“信笔涂鸦”,就会造成学生叙述的颠三倒四,语无伦次,或是断章取义。四年级,学生开始由片段训练过渡到篇章训练,此时引导学生关注叙事结构的完整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提纲把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并把与主线事件无关的旁支未叶去掉。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建立起记事文的结构意识,动笔时就会关注叙述的顺序。之后经过一次次的习作强化练习,把事情写完整就不是难事。应注意的是,在要求学生把事情写完整的过程中,先应减少束缚,鼓励学生放开笔,按事件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不要提过多过高的要求,否则学生会无所适从。
二、明确中心,重锤敲击,把事情写清楚
吴立岗教授在他的《小学作文教学论》中提到:“能够通过观察把一件事完整地记叙下来是很重要的,就像画人物一样,首先要画完整,使人物具有坚实匀称的骨骼和躯体,但是要把人画活,使他具有鲜明的个性,看上去栩栩如生,就一定要把他的灵魂刻画出来。”作者记叙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目的和意图,这个目的和意图就是其要表达的中心。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它贯穿全文,统帅着所有的材料。文章中心明确,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则容易变成“流水账”,让读者觉得不知所云。所以,在学生能比较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时,便要培养学生明确表达中心的能力,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把事情写清楚。
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确定文章的中心呢?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让学生知道写文章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阐明某种道理。在经历的事情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和独到的感受,将这些加以概括、提炼,便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
确定中心时,学生容易犯“假大空”的毛病。因为确定的中心太大,太空,不够明确,写出的文章会让人读来毫无头绪。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遵从自己的内心,从小处着手,学会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真实的意义”来。
三、讲究方法,润墨着色,把事情写生动
写好一件事,不仅要中心明确,还要生动形象地表现中心。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既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突出事情的“高潮”“结局”部分,也要根据叙事的需要,恰当地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彰显“独具匠心”的效果。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单元习作四是一篇看图作文,要求学生根据一张照片想象“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一个孩子的悲惨命运,并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这是一篇记事文。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审题能力和写作经验,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图片确定出表达的中心,并能通过想象完整地叙述一件事,但因为学生写作手法的平铺直叙,少了许多感染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或补充。如可以将事情的发展部分“飞机的轰炸及人们的惊慌失措”放在开头,用倒叙的方法设置悬念,烘托出紧张气氛,也可以对轰炸前上海火车南站的繁荣景象及孩子一家的愉悦情景进行大胆铺陈,意在与轰炸后的荒凉、凄惨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
当然,学生对这些表达方法的习得,一部分源自课外阅读时的留心,更多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为之”,即以教材为凭借,挖掘出教材中的“有用方法”,在教学中巧妙渗透,引导学生积累、沉淀,并在习作实践中学会将方法转化为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生活是作文之本。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启发思考,这样学生习作时才能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场景,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感一旦被激发,笔端便会流淌出生动的语言,从而达到“其言皆出自吾之口,其意皆出自吾之心”的美好境界。
四年级主要进行记叙一件事的篇章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叙事能力,为写人、状物做好铺垫。教师要加强训练意识,以单元习作教材为凭借,将训练与阅读教学相整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把握训练的节奏,有计划、有梯度地实现“写好事”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王文娟.对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中), 2013(12).
编辑 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