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活”起来
2018-03-10陈惠平
陈惠平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课堂教学必须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要从内容的提炼,模式的运用,媒体的使用、练习等方面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引导的作用就够了。
关键词:语文;课堂;含金量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与调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
一、提煉内容,问题激活
语文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曾让有识之士深恶痛绝。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初时便以“发挥主动性,激发创造性”为切入点。一时间,课堂上沸沸扬扬,这些课都注重学生的活动以体现对“主体”的尊重,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以及显示思维的活跃。由于讨论的问题狭隘与封闭,学生为得到老师的表扬所表现的积极主动根本未能擦燃其创新的火花,“堂上热闹却无实效”。原来,我们只追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却忽略了教学内容的精彩和深度,致使学生仍在原有的认知层次上徘徊。
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必须注重内容的提炼。于是,我们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前提,从内容入手,备课时挖掘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内容,要求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挑战性,果然,可以窥见课堂教学的“绿”了。教学《西门豹》一课,教师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感到痛快吗?”……“你有愤恨吗?你有没有同情?”“你佩服谁?为什么?”并要求答案不要与他人雷同。而这几个问题几乎涵盖了内容的全部,却又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个性与思维的发散性。学生畅所欲言,“真是大快人心,西门豹把作恶多端的巫婆和官绅头子扔进了河里,为民报了仇……西门豹吓得那些官绅面如土色,磕破了头,真痛快!……我佩服西门豹,既惩办了坏人,又救了好人,他还会修水利,真棒!……我佩服两门豹的机智,还有他只问了四个问题,就把问题全弄明白了。……我同情……我愤恨……”学生思维活跃,见解新颖,表现出创新思维的多解性与多元性。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二、因文制宜,活用模式
当前教学模式改革如火如荼,“质疑解疑”与“自读自悟”为两大热门。由于我们未权衡模式利弊,简单地把这两模式视为万能钥匙,以不变应万变,一律简单机械地套用,学生已由兴致盎然变为兴味索然。通过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充分认识,对众多的教学模式进行聚类分析,我们认识到,语文学科以练就听说读写技能为归宿,技能的生长依赖于语言的积累,是一门个性特殊的学科。语文教学的内容千姿百态,教与学的主体千差万别,教学模式的采用必须因文制宜,因课取式,因生取式。
“内容决定形式”,我们要求教师用自身的个性、灵性与悟性,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去重组、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接受性教学”仍有一席之地,但要变单向传授、被动、低效的“接受性”为多维互动、主动、高效的“接受性教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活动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模式”“互动交往教学模式,”等模式均有“含金量”,我们应灵活地选择、重组、运用。“宁舍其型,专为其用”力图以多维的、立体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感情充沛的课文以情境教学与互动交往重组;《爬天都峰》属于冷静分析的课文,教师力避琐碎的分析,让自读自悟与问题探究式重组。
三、有的放矢,活用媒体
对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我们慎重而目的明确。因为我们知道,运用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能带来现代教育理念的产生与教育的创新。多媒体对语文教学来说是把锋利的双刃剑,运用不当,会削弱了语言文字的练习,有时甚至会削弱思维能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有一个属于自己内心多彩的形象的世界的话,又何必将那固定的单一的画面强加于学生呢?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课文与教学需要中,有不同的“含金量”!
我们主张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在刀刃上。该用时毫不吝啬,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突破重难点、提高信息素养、加大练习的密度与速率上的作用。如利用音乐欣赏,让学生欣赏后将感觉写一篇短文或画一幅画。多媒体技术使全体学生能迅速交流。教学《翠鸟》一课,事先叫学生上网找寻有关翠鸟及其他相关鸟类的资料。上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各种翠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展示出来,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知识信息的杂交、融合、互补和泛化,犹如火柴与火柴盒的碰撞一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滋生和激发。此时,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短短的时间内,学生增强了对翠鸟的了解,并完成作文《我与鸟》,思维的阀门打开了,学生立足于原有的资料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早就不再是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学,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层次的立体教学。也就是说,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已把触角延伸至课外活动及各种社会实践中。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