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
2018-03-10徐颖
徐颖
摘 要:为满足素质教育理念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标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并借此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策略
数学学科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从而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教育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单一,加之小学生个性十足、不受管制,致使整体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以“独立思考”作为教学主题,既能够改变数学教学成效较低的困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一)学习地位过于被动,学生积极性较低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各级教育之中,但是总体来看,其执行力度尚显不足,尤其是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仍然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教师的知识讲解往往占据了整节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长此以往导致个人思维僵化呆板。“灌输式”课堂显然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这对学生全面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二)“题海战术”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都是源于应试教育体制,分数是衡量学生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业,这就为教师、家长乃至学生造成一种对学习的误解:只要分数高就可以了。想得“高分”,就要攻克各种类型题,“题海战术”由此而来。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所谓的“独立思考”只能成为空谈。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教师负责教学引导,可适时插入相关问题,激发小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数学教学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各种层次的学习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比如,在《找规律》一课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关注:一个学生摘一个桃子放进筐里,是为1;一个学生摘两个桃子放进筐里,是为2……以此类推让学生接下去,一直说到10。然后教师更换教学形式:两个学生每人摘一个桃子……两个桃子……三个,一直说到第十个,随着数字的增加,回答可能会出现错误,此时教师给出问题引导:你们可否利用先前学过的加法,总结一下其中的规律?比如学生数量为x,每人摘两个桃子是2乘以x,每人摘三个桃子是3乘以x……并留给学生5~10分钟时间组内讨论。这是一个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的学习策略,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结合生活案例,创新数学教育
不借助外力,利用自己的方式思索、解答,是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策略,掌握这种技能,有利于学生独立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案例陈设、分析、实践,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提升他们的思维活跃能力。
比如,在《正负数》一课中,构建“买铅笔”这样一个场景,教师扮演购买者,学生扮演销售员。规定每支铅笔进价1元,售价2元,每人3支。依次安排2~3名学生到前面来与老师完成活动,教师随机购买一名“销售员”的货物,买一支学生记为“+1”,买2支记为“+2”……没有卖出货物的学生记为“-3”。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一下,最少需要卖掉几支铅笔才能赚钱呢?有些学生反应快,及时算出进货花销,1乘以3等于3元,每支卖2元,最后得出结论:最少卖2支才能保证赚钱。案例教学可开动学生脑筋,让数学课堂从此不再枯燥单一,实现“寓教于乐”。
(三)做好课后教育,正确评价学生
学习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数学知识往往可以“学到老、用到老”,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完成学习,在课下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并传授一些自学的技巧和容易引起孩子兴趣的课后问题。此外,在开办教学活动后要客观评价每个学生的表现,确保评价的多元化方式,如生生互评、个人评价、教师综评等,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总而言之,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与基础,对于小學数学课堂来说,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迎合学生的个性需求。
参考文献:
[1]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5):14.
[2]朱晓东.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发展思路分析[J].考试周刊,2017(6):66.
[3]王相阳.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19(19):120-12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