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山区二级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措施

2018-03-10关墨东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山区

关墨东

摘 要:山区二级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在交通方面经常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一旦失控,便会直接引发追尾事故,严重时还会冲出长下坡。文章主要对山区二級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山区;二级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防护栏;警安全示标语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5.097

0 前言

目前,对于公路长达下坡路段,我国尚未形成明确定义,相关行业标准未明确要求依标执行,但若从车辆运营特性上来分析,该路段主要是在线形设计的基础上出现,且极易出现车辆空挡滑行及长时间制动的大坡度、长距离路段。西盟公路分局负责养护管理的S230澜芒线(K0+00至K53+600)就属山区二级公路,基于此,应执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免出现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1 安全警示

正常情况下,安全警示可设置在车辆进入长大下坡路段之前经过的最后一个服务区中,并选择显眼的位置设置警示牌,以此引起司机人员注意,基本内容一般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告知驾驶人员前方不远处存在长大下坡路段,需引起注意。第二,关于该路段的驾驶操作具体包括:进入之前应减速减挡慢行;更换档位,使用低速档行驶,禁止进入长大下坡路段后再换挡;禁止空挡滑行,借助发动机的牵引力量减缓车辆的滑行速度;进入前司机人员应检查制动性能,并排除所有故障,慎用制动;禁止猛打方向盘,由于惯性较大,故一旦速度较快则极易发生翻车危险;要与前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出现连环追尾事故;禁止疲劳驾驶,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

2 山区二级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几何线形

(1)直线路段。如路段过长,则极易使司机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若司机人员未能及时反应便会发生安全事故。另外,长时间保持直线行驶,司机经常会在不自觉中加速快行,在突遇弯道时便会措手不及,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2)平曲线和竖曲线路段。平曲线路段与交通安全具有紧密关系,若曲线半径过小,当司机人员驶入弯道时,便会由于相对初速较高而出现交通事故。对于竖曲线而言,若其半径过小,便会使司机人员的视野变窄,如此同样会导致交通事故。

(3)纵坡坡度。在国外,很多研究学者都普遍认为,该路段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在坡度较大时,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也会明显增加。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坡度大于4%时,事故率也会急剧猛增。

(4)线形组合。线形组合的协调与否与交通的安全性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纵、平线性组合,会对人的视觉产生一定的诱导作用,如此也极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一定要注重线形组合的合理设置[1]。

3 山区二级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措施

(1)避险车道的设置。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某山区内一条公路的紧急避让车道,从2009年正式投入应用到2010年,一共有26辆车进入该通道,挽救45条生命。而另外一山区内公路建设的避险车道,仅一年时间就避免车祸90余起,避免经济损失400万元左右。结合上述,可见车道设置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根据以往经验,在设置紧急避险车道的过程中,通常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完整的避险车道应由服务车道、避险车道以及避险车道引道等共同构成;进入避险车道的车辆一般都为失控车,故在设置时应确保车道的平纵线形均为直线;尽可能的减小驶出角,以此确保车辆能够顺利进入避险车道;避险车道的长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其长度越长,失控车辆停下的概率越高,正常情况下,受地形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当车辆因为避险车道坡度和长度不足而无法停止时,通常可在车道末端设置防撞设施。例如S230澜芒线(K0+00至K53+600)段,就结合实际情况在K4+500、K7+800、K41+100、K47+00使用碎石堆结合防撞桶设置了避险车道。

(2)限速。设置限速标识的目的是为了引起驾驶人员的注意,从而使其意识到前方路线的危险性;通过减速慢行可防止车辆出现失控问题,同时也可为驾驶员预留足够的反应时间,并作出相应操作;由于速度较慢,故通常可避免车辆追尾事件的发生。

(3)设置信号诱导系统。首先,应强化小半径平曲线路段的诱导功能。在连续性下坡的后半阶段中,小半径的曲线通常也会比较集中,车辆在以较高速度向下冲时,极易出现翻车事故,为了缓解该问题,并强化视觉诱导效果,通常需结合实地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诱导标志。

其次,系统性标志标线。在设置标志标线的过程中,要确保前后的一致性,同时还要与其他设施共同匹配,相互协调,以此提供及时、精准的信息,确保行驶路段的安全性。在道路的下坡段,也应设置一系列标语,具体内容如“减速慢行”、“前方急弯”、“禁止空挡滑行”等等。

最后,对紧急避险车道位置的信号设施加以完善。如可在避险车道前1000m左右的距离设置引导语,以此引起驾驶人员注意。如此对于引导失控车辆顺利进入避险车道具有着很关键的意义[2]。

(4)积极应用新材料。提升路段的抗滑性,车辆在下坡路行驶的过程中,若车速较快,在紧急刹车的过程中,一旦路面较滑,便极易出现交通事故,若能在此使用一些防滑材料,提升路面的抗滑性,则可有效缓解上述问题。近年来,我国开始从欧洲引进彩塑防滑路面,个别区域的山区公路已开始投入应用,效果显著,制动性能良好,且具有较强的警示性,大幅度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另外,还可设置减速护栏,以此实现沿线防护,目前,其已逐渐成为公路安全防护的主要措施之一。在长大下坡路段中,通常可选择具备消能减速功能的护栏,从而为车辆行驶建立一到安全屏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山区二级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车辆安全事故发生几率较高,随着近年来私家车辆的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上述情况,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以此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为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彭敏,郭沛,赵晨.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措施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4(13):157-160.

[2]赖世桂.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置的分析与评价研究[J].福建交通科技,2015(02):71-75.

猜你喜欢

山区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山区10kV配电线路防雷技术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设计
山区
利用山区区位特点 大力推广适用农业机械
小龟捕鹰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