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姨的命

2018-03-10田章夫

湖南文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万宁

田章夫

在文联混日子的那些年月,有幸结识了一大帮智商与颜值都很高的男女。一个女子,获得的评价如果有些高度,有才貌双全一说。审美力颇强也懂些相术的一位老兄评价道,热恋文学的万宁就是这样一位女子,而且,其婚姻幸福也很是让人艳羡,只须观其相貌就知命好也!

该先生关于命与婚姻的感叹,令我感觉有些趣味,因为我正在读万宁的《与天堂语》,那就是一个关于命与婚姻的故事。

很有些年月未见到万宁君,在网上偶然读到她的几篇小说和散文,那些有关生命和人生的文字,让我心生感叹,这就是记忆中的那个年轻女子吗?

不久,与她在一次会议上邂逅,那是一个秋日,但她的脸上分明洋溢春的气息,也就是人们夸赞一位久别重逢的女子所描述的状态,风韵犹存。只是那温柔的目光里,增添了一些锐利。

在读《与天堂语》时,我清楚地读到她的温柔,也读到她的锐利。简而言之,一个被作者称为九姨的女人沉甸甸的命,就是故事全部的分量,这个分量足以让读者为之动容。

在中国文化里,命是一个重大的话题,关系到人生的悲喜祸福。万宁君已然成为一个讲故事的能人,九姨就如同她的家族成员,整个生命流程她了如指掌。那些不动声色娓娓道来的文字,牵动读者的心绪,使人欲罢不能。

九姨原本有个好命,出生在殷实人家,天生丽质,又是满女,所以成为母亲掌上明珠,因为她的出生,那些哥哥姐姐全都“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成为她生活中的仆从和陪衬。

在中国人观念里,有不少带有宿命论的东西,奇怪的是不难在生活中找到印证。

九姨因为是家里的满女而受父母宠爱,也因为生得乖巧可人而被看重。但国人偏偏有两个逆向论点,听起来如同源于道家的咒语,一曰“娘疼背时崽”,二曰“红颜薄命”。不幸的是,这些妄语都在这个可怜的女人身上变成现实。有阳光时也会有阴影,一些人站到阳光下,另一些人则如同九姨被阴影所淹没,成为苦命人。人们的思考在陷入困境时,便用“命”来解脱自己。

对九姨命运的描述,我们看到作者在文化层次上的挖掘。文化,会在每个人身上留下胎记,并且是存在于血液与灵魂中的,就像基因存在于生命,世代相传。身为一位日益崛起的作家,万宁君的着力点令人瞩目。

随着故事的发展,她进一步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情节。九姨的母亲生育了众多的子女,替家族创造了人丁兴旺的局面,在中国人看来,当然是福大命大的女人。“养崽不怕丑,生到四十九”,九姨就是这个命好的女人在四十九岁时生的。命好的父母当然也关心子女的命,有种想超前知晓后人未来的冲动,于是请来算命先生。这种事情很怪异,明眼人的前程要请瞎子来看,明眼人不辨东西南北,需要瞎子指点迷津,除了荒唐还是荒唐!但不少人对这类两眼一抹黑的先生深信不疑。

轮到给九姨算命时,瞎子突然改变此前的恭维态度,叹息不止,继而表明不計费用,弄得做父母的惶恐不安,赶紧将其请至里屋,嘀咕了不少时辰。这个情景造成九姨心间一生的阴影,母亲死后,她还对着遗像不断地追问,那个算命先生到底说了些什么?

这恐怕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情节,九姨始终未摆脱的噩梦大概就发源于此。故事的发展证实,瞎子在事实上给这个女子的人生指定了很深的陷阱,又因为迷信从中作祟,她的母亲也不幸成为事实上的同谋。

当时的情境,九姨必定能推测出那个江湖术士说些什么,只是心存不甘。虽然受过高等教育,面对存在千年的强大气场,她缺乏否定“命”的勇气和力量,在其潜意识中,会有苦命如影随形的恐惧。

万宁君用大量篇幅讲述主角的感情生活。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使着墨点有一个准确的座标。婚姻,对于女人的命运起决定性的作用,她们往往把宝押在男人身上,从来就有的说法是“夫贵妻荣”。男人是世界的主宰,女人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过,九姨有所不同,她是个傲气十足的女人,同时又有一个难言之隐,她还会是命中注定的命途多舛的女人。作者在这里埋下伏笔,接下来的段落,让读者看到的九姨是有别于他人的,是独特的。九姨感情上的追求,不像是在寻找幸福,而是在等待痛苦,以求证她的苦命。这就是造成可怜女子人生悲情的迷药。

在众多失意女人中,万宁以敏锐独到的视角,发现了九姨。作家忠实于生活、深入思考,因而获得奖赏。有发现才能摆脱平庸。

九姨带着姿色、高傲以及深藏不露的不甘走进生活,蜂拥而至的追求者,或许让她觉得与苦命的距离仍然遥远,匆促中,她选择一个心仪的男子,并且演出一幕充满罗曼蒂克色彩的私奔,对九姨而言,这个行动就是希望摆脱苦命的逃逸。

是命运之神短暂的疏忽吗?她享受了一些时日的快乐,但转瞬即逝,苦命闪电般露出狰狞,她的大儿子被凶险的江流劫去性命。女人的精神世界终于崩溃,苦命得到求证,冥冥之中等待的痛苦降临了!她变得神神道道,深陷在追悔之中,忘却这个世界上还有她的丈夫和小儿子。于是厄运接踵而至。被疏忽冷落的男人尝试去家庭之外寻找慰藉。发现丈夫背叛的九姨立时“清醒”,认定身边这个前世注定的冤家就是她苦命的制造者!高傲的女人往往是刚烈的,她不顾男人的苦苦哀求,牢牢抓住小儿子,义无反顾离去!

生活中单身女人永无宁日,上门做媒者络绎不绝,种种议论不绝于耳。再则,九姨大约依旧不甘,她需要另一次求证,便又步入婚姻殿堂。第二任丈夫原本不错,更重要的是儿子岩岩乐于接受。只是生活过于现实琐碎,而她又过于敏感强硬,命苦的阴影重新扩散开来,作为母亲,她丝毫未顾及儿子的感受,再次展开夫妻间的战斗,之后重演撕裂一幕。

作者对岩岩的描述是令读者心碎的一笔。他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耳濡目染的就是永无休止的悲剧情节,苦命,甚至在母腹中就埋下了种子。他是母亲有关命运的战争最大的牺牲品。在这里,我们读到万宁对生命的悲悯情怀。尽管岩岩作了最大努力,希望能自立于这个在他眼中十分灰暗的世界,无奈母亲太强势,他没有力量中止命运的连锁反应,摆脱不了与生俱来的阴影。岩岩无法理解,“妈妈为什么总是与他生命里爸爸的角色相背离”!自闭与忧郁使他绝望,最终自已为生命画上休止符。此前,他甚至提出,希望与深陷在苦难困境里的妈妈一起去死,以求相依为命的母子一起得到解脱。作者笔下的悲情催人泪下,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咒使人万念俱灰?endprint

九姨对命运的思考已然进入病态。她曾经把毅然决然离开前夫的事,当成一个胜利向兄弟姐妹炫耀。切不断亲情的前夫,很久之后还来探望过她,得知岩岩已经离世,心怀愧疚与悔恨的男人抱着儿子遗像失声痛哭。此时的九姨望着已显老态的前夫,突然产生一丝快感,自己的痛苦就是婚姻带来的,现在,她把痛苦还给这个男人了!

作者无情地把九姨的内心剖开来给大家看,因恨而生的畸形病态令人心悸,以此揭示古老的宿命论根深蒂固存活的悲剧现实。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进入摩登时代,而不少人的精神世界还弥漫着前朝腐朽的气息,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心生不安。

经历反复的求证之后,九姨对自己的苦命已经深信不疑。为了不让人知道自己命交华盖,这个傲气十足的女人疏远人群,倾诉的对象只有离世者的灵魂,从而构成莫奈何的“与天堂语”凄冷情境。在相依为命的岩岩离世之后,巨大冲击使她的自傲发生动摇,想要试探改变自己,在余生与痛苦平静相处,心甘情愿向命运臣服。她尝试将生活之门开启一些。或许,她还想求证一下,命运之神会不会因此对她有所改变。

读者揣测,九姨的遭遇让人太过沉闷,作者写到这里,是想让读者与九姨都轻松一些吗?是要给小说安一条光明的尾巴吗?事实上,一切為时已晚,痛苦的幽灵对九姨紧追不舍,她试图翻过来的只是一张纸的另一面。

在大学美好的岁月里,她众多追求者中有个叫林民的同学,是最优秀也是最热烈的,但是她轻率地错过了。晚年的林民仍旧挂念她,在她拮据之时帮助她。面对这一切,女人只用一句话作出了结:听天由命。

大约是对命运的一次试探,九姨在垂暮之年,也曾做个一件大胆而浪漫的事,——与从远方来投奔她的一个老头同居了一段美好时光。但是没过多久,老者的家人寻来,被类似战斗的行动带回老家。她与他也只能认命了。

在《与天堂语》的字里行间行走,读者的感情经历巨大压力。万宁君看来是个善解人意的人,用女性的狡黠舒缓了这个进程。她始终以家人身份在故事里突隐突现,用聊家常的随意口吻,讲述九姨的感情经历,并未受到时空局限。那些成块的材料被碎片化,万宁君获得调度与拼接这些碎片的自由,从而摆脱单调乏味的格局。当读者因为某个关注点突然转向而感到失落时,作者又出其不意,在另一处为热心的读者再续前缘,让其获取阅读快感的福利。这种手法令人想起章回小说的所谓“扣子”,每每在关键处,比如描述到“手起刀落”或“美人被迷魂香熏倒”之类的节骨眼上时,写书人立刻打住,说是“且听下回分解”,造成一个悬念,以此来增添可读性。由此可见,决非传统的就是负面的,必弃之如敝屣,也不是说凡祖宗的遗传都是金科玉律,必须香火伺候,但积极的方面肯定居多,就看今人会不会有智慧做古为今用的变通。

《与天堂语》文字的平实风格也不应等闲视之,语调强化了讲述者的家人身份,从而让九姨的故事更其可信,也使读者产生亲近感。任何的装腔作势,只会加大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万宁的明智选择是可称道的另一点。

小说中关于九姨孙女素儿的文字不多,但因为对比强烈,给人留下色彩鲜明的印象。年轻的女孩也许幼稚,虚荣,不成熟,但天然的趋光性,让她选择站在太阳下,摒弃陈腐的阴影,远离虚幻,亲近现实,勇敢甚至有些鲁莽地追求自己的生活。令人心生温暖的是,素儿的“疯癫”还不同程度地感染了奶奶。九姨那一代人正在淡出生活,社会应该为这一代完全不同于九姨的新女性,构建一座生活与精神都充满愉悦和光明的乐园。人的改变是社会根本的改变,这也是一种必然。万宁君这一次真的给《与天堂语》添了一条光明的尾巴,她的选择不是心血来潮,我们有机会读到了作者敞亮的心境,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在谈到这个小说时,万宁恳切地说,希望读者指出笔力不够的地方。这透露出一个信息,作为已经发表不少作品并产生相当影响的年轻作家,她仍然有更高的目标与追求。赞美是一种欣赏,真诚更是尊重。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文章,这个不够当然都会有的,够得不能再够的人,上帝大约尚未创造出来。读了《与天堂语》之后,如果要说点所谓不够,大概可以认为,作者或许还不够老,须再老一些,就如同一个长于精耕细作的老农。作为作家,万宁君正当妙龄。

责任编辑:赵燕飞endprint

猜你喜欢

万宁
社畜日记
中轴线上第一桥
万宁2019健美赏HBWA榜单揭晓
万宁2018健美赏HBWA 张含韵助阵
北京让人难忘的桥有哪几座?
你真是个好人
海上生明月
万宁2017健·美·赏HBWA盛典精彩绽放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龙舟大赛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万宁中国 “晶肌源”系列内地首发 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美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