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18-03-10陈颖任山
陈颖+任山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对健康中原建设作出战略决策,建设健康中原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打造健康中原,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健康服务需求,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河南省卫计委主任阚全程在记者会上就“河南着力打造六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健康扶贫”工作作了介绍。
《决策探索》:河南正在着力打造六个国家级的区域医疗中心,将如何建设?又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实惠?
阚全程: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卫生大省,但不是卫生强省。目前河南省每千人口的执业医生数和护士数分别是2.17、2.33,均低于全国的2.31和2.54的平均水平。河南省人均寿命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为补齐短板,结合省情,河南省率先在全国提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根据河南省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发病率比较高,儿童数量多,中医骨伤科优势明显和提升尖端医疗技术的情况,河南将努力着重打造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儿童、器官移植和中医骨伤等6个国家级的区域医疗中心。
为了建好六大中心,我们将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医疗重症的诊疗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科研创业能力提升、对外交流能力提升,谋划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医疗技术平台。
同时着力从“引人才、引技术、引平台、引管理”方面下功夫。目前在引人才方面,省委出台了新的政策,对高级人才的引进、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待遇都作了规定,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思路,引进高级人才和尖端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区域医疗中心将逐步引进科研平台,目前已引进了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打造了自己的博士点。在引进管理上,区域医疗中心将采取与国内相关学科顶级医院合作的方式,快速复制其管理模式、管理经验、人才培养方式等,使区域医疗中心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力争到2020年完成六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使这六大学科在诊疗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科研创业能力、对外交流能力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中心成立以后将降低河南病人外转率,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河南省外转率达到20%,有将近10万人到外省看病。区域医疗中心建成以后,这些疑难重症患者有望留在省内解决,可以有效节省就医支出和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减轻医保压力。此外,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也可以辐射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辐射基层的发展,促进全省医疗水平的提升,看病難、看病贵问题将会进一步得到解决,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决策探索》:健康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省卫计委将从哪些方面加强健康扶贫的力度,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阚全程:随着全省扶贫工作的有力推进,因病致贫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这是正常的规律。目前,全省317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口有170万,占53%。今后,河南将紧紧围绕“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少生病”这四个目标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让群众看得上病。河南省有县级医院108所,乡镇卫生院2066个,村级卫生所56774所。为了让老百姓看得上病,河南省今年将持续推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五个一”标准化建设,即县级政府要办好一所综合医院、一所中医医院、一所妇幼保健院,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实现贫困地区全覆盖,促使基层“硬件”“软件”双提升,让百姓能够在县域看得上病。
让群众看得好病,就必须弥补基层的服务能力不足这一薄弱环节,其核心在于提高人才队伍水平。第一,人才培养。河南省将继续推行369人才工程,从今年开始,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将采取等额对调的方式,开展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贫困乡镇卫生院“等额对调式”支援帮扶。第二,加紧医联体建设。要求每个县建立两到三个紧密医联体,采取捆绑式扶持进行水平提升。第三,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服务内容进一步细化,针对性进一步加强,真正让老百姓从签约得到实惠。第四,发展远程医疗。2018年实现远程医疗覆盖全省所有的乡镇,通过远程医疗、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提升基层水平。
让群众看得起病,河南将继续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就医结算服务。持续提供医保支持,困难群众继续享有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和困难群众补充医保。河南省基本医保、大病医保报销比例达到60%。家庭困难群众医保报销比例达到83%。2018年,河南大病集中救治要覆盖到所有农村贫困人口。继续推行困难群众门诊报销,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保障病种达到15种以上,门诊重特大疾病保障病种增加到25种以上,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这些举措为全省贫困人口健康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阻断了“病根”变“穷根”。
让群众少生病,河南省卫生计生委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个是抓好公共卫生;另一个是抓好传染病、结核病、艾滋病和地方病防控,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振兴农村计划开展农村卫生和厕所革命,提升整个基层工作的防控能力,使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少生病。
《决策探索》:打造健康中原, 2018年卫生计生工作有哪些惠民生的实事,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阚全程:要持续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工作的“生命线”。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了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工作会议,启动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3年行动计划。各级医疗机构要坚持需求和问题双导向,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9月底前,所有公立医院都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应用。
要在全省医疗系统开展“患者满意工程”,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切实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开展“卫生厕所”行动,所有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建设水冲厕所,让患者方便干净、舒心;开展“健康食堂”行动,加强营养食堂建设,为患者提供健康合理膳食,让群众吃得安全、放心;开展“暖心开水”行动,让就医群众喝上热水,感到温馨、暖心。持续开展平安医院建设,畅通医患沟通机制,化解医患纠纷,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对暴力伤医“零容忍”,坚决保护好医务人员安全。
免费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在去年实施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基础上,今年又把免费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纳入省十大民生实事,决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用5年时间对全省农村适龄妇女免费开展一次宫颈癌筛查和一次乳腺癌筛查,2018年完成筛查140万人。要继续做好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切实提高覆盖率,提升筛查质量,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启动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及各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推进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以优质服务保障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开展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科学研判人口形势,把握工作主动权。做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融合。加强乡村计划生育协会建设,提升基层协会的服务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