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的两封入党申请书
2018-03-10冯建玫
冯建玫
叶挺,“四八”烈士,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之一,在1988年中央军委确定的36名开国军事家中名列第13位,是我党我军拥有特殊地位的老一辈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从北伐战争中战功赫赫的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到抗日战争时期威名远扬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一生功勋卓著,周恩来赞扬他“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46年写下第二封入党申请再次入党,经历10年流亡,5年牢狱,遍尝挫折与艰辛而初心不改,高官厚禄置于前却矢志不渝,以其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而彪炳史册,一如他在诗作《囚歌》中所写:“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所向披靡,战功赫赫
叶挺出身于广东惠阳的贫寒农家,自幼刻苦求学,民国元年入黄埔陆军小学,1916年以优异成绩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顾祝同、薛岳等同为第六期学员。毕业之后,年仅25岁即任孙中山先生警卫团第二营营长,陈炯明叛变之时,叶挺率部下拼死冲杀,保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1924年,叶挺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于同年底经聂荣臻、王若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学成归国,叶挺担任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独立团团长,隶属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独立团多次担任先锋部队,在汀泗桥、贺胜桥、攻打武昌城等战役中,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战功,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也为自己赢得了“北伐名将”的美誉,而立之年就已名扬四海。
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大革命遭遇失败,面对一片白色恐怖,叶挺坚持自己的政治选择,继续为信仰而战。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8月1日,叶挺率部与朱德、贺龙、刘伯承一起,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2月,叶挺又与张太雷、叶剑英等共同发动广州起义并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叶挺以其超群的军事才能参加并领导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次武装起义,为人民军队的缔造立下了卓越功勋。毛泽东为此曾当面评价叶挺:你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领导抗战,卓著勋劳
广州起义失败之后,叶挺辗转抵达莫斯科,却遭到共产国际的不公正对待,受到严厉批评和无情打击。叶挺性格刚烈,离开莫斯科流亡海外10年之久,经历了一个困惑与迷茫阶段,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却从未曾改变。九一八事变后,叶挺与家人由欧洲返回澳门居住,时刻关注时局变化。全面抗战爆发伊始,叶挺即刻回国投身抗战,在国共双方二次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游击队万余人组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此时,叶挺脱离中国共产党已有10年之久。为表达自己对党的忠诚,1937年11月,叶挺抵达延安,在中共中央为其举行的欢迎会上,叶挺真诚表示:“同志们欢迎我,实在不敢当。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远,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坚持抗战到底。”此后,叶挺全身心投入新四军工作,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与广泛人脉,往来斡旋于国民党上层,为组建、壮大和发展新四军倾尽全力;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新四军吸引各界人才和社会贤达,为壮大抗日力量不辞劳苦;他施展军事才能,领导队伍驰骋于大江南北与日军苦战,赢得嘉奖无数。事实证明,叶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在延安对党所做的承诺,虽然留在党外,但是坚决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中央敌后抗战路线。正是在叶挺的坚持和鼎力推动下,新四军在复杂局势下稳步发展,迅速成长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抗日力量,名震江南,为华中敌后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曾称赞新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赞扬叶挺“领导抗战,卓著勋劳”。
爱国爱党,矢志不渝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变起仓促,叶挺将军于混乱中临危不惧,率众与数倍于己的对手浴血奋战7昼夜,最后决定以一己换部下,前往谈判时遭无理扣押,被辗转关押于上饶、桂林、恩施、重庆等地,囚禁长达5年2个月。为使叶挺屈服,国民党使尽种种手段,在花样翻新的威逼利诱面前,叶挺丝毫不为所动,写下“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条幅悬挂于居室以明志。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因与叶挺私交甚厚,自诩可以袍泽之谊影响叶挺。在叶挺被关押于第六战区长官部所在地恩施的两年多时间里,对叶挺及家人多加照拂,许以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职位,并不断邀人举行各种名义的聚会以动摇叶挺意志,终究还是无功而返。即使面对蒋介石的当面劝降,叶挺也决然回答:我不能这样做,请你枪毙我吧!5年牢狱,叶挺无惧无畏,坚贞不屈,却也承受了无法征战沙场的巨大煎熬。抗战烽烟正浓,这位满腹军事才华、曾经叱咤风云的英武战将,或关押于牢狱之中,或流连于田间农舍,其内心的失落与痛苦,透过他笔下的文字得以宣泄。1942年,叶挺在重庆的牢狱写下这首名为《囚歌》的诗作: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诗以言志,郭沫若先生当年乍读这首诗,便由衷感佩,这位将军的内心,任何力量无法摧垮,因为他有着峻烈的正义感,使他对于横逆永不屈服,而同时又有透辟的人生观,使他自己超越在一切苦难之上。
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和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之下,叶挺终于迎来自由,出狱后第二天,他写下人生第二份入党申请,致电党中央、毛泽东:
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毛泽东对叶挺的申请给予高度关注,曾对同意叶挺入党的批复做过三次修改,并亲笔将抬头改成“亲爱的叶挺同志”。得到同意入党的批复,叶挺兴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记者问:5年牢狱为何作出如此抉择?他回答:5年的思考让我更加深信,今天的中国,真正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的,只有中国共产党!记者又问:将军今后有何打算?叶挺回答:除了为人民外,还有什么?
1946年4月8日,葉挺与王若飞、博古等人乘飞机返回延安,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叶挺的生命在光明开启的时刻戛然而止。从1924年初次入党,到1946年重回组织,经历20余年奋斗,叶挺每一次面对个人荣辱甚至生死选择,都表现出极强的政治立场,经过了种种严峻考验,终于再次回到中国共产党的怀抱,其献身国家民族,矢志追求理想的执着与忠贞,将永载党的历史。叶挺的名字与其精神,如他的诗作描述的,已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了永生!
(本刊编辑部摘自《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 / 陈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