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不喜平
2018-03-10张媛媛
张媛媛
专题片解说词的故事化叙事,是指创作者在保证全片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艺术种类的叙事特点,将故事化创作理念与全片整体叙事巧妙结合,从而产生生动活泼有趣的效果。具体写作时,则是通过对叙事环节的精心设计、叙事视角的灵活运用,叙事时间的巧妙安排和叙事事件的精心筛选等一系列的匠心独运,让全片呈现出较强的引力、新鲜的活力、独特的魅力,从而为基层党员群众带来“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美”的视听享受和教育意义。
壑谷幽深峰峦起
——悬念设置
专题片解说词的故事化叙事,离不开悬念设置。悬念设置是一种受众被调动的心理,受众在未知状况的诱导下产生了对故事更加关注的心情。悬念在专题片中犹如“炸弹”,一旦“点火”,受众就会产生强烈的紧张和期待的心理,等待“爆炸”。当然,悬念设置必须尊重事实,做到先“设悬”,营造悬而未决的状态,再“释悬”,合理地将问题阐释。悬念设置最好有一个贯穿全片的“大悬念”,形成叙事的主线;中间再穿插着若干“小悬念”,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频繁设置悬念,也就是“一分钟一个小悬念,五分钟一个大悬念”,通过悬念设置来彰显叙事技巧,从而让专题片变得“有故事”。
悬念设置还必须注重叙事视角的合理选择。叙事视角有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通过视角的灵活巧妙运用来凸显和营造悬念。全知视角洞悉事态发展并控制着叙事的走向;内视角从线索人物的认识出发,观众所能接受到的信息量和这个人物对等;外视角则从外部观察的角度来叙述,观众知道的比叙事作品中的主人公更少。对于视角的选取可以直接影响叙事的效果。
为了讲述需要,创作者往往放弃以往常用的全知视角,采用信息量更少但也更容易产生悬念的内视角或外视角。专题片《盲游》从一个党员导游的视角出发,通过他带领一批盲人游客到景区参观旅游,展开故事的讲述,从而反映了风景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带头作用。这样的叙事更加具有亲切感和可信度,也方便悬念的展开。与内视角相对应的,外视角的叙事优势是戏剧性强,容易营造悬念、调动观众的参与心理。在外视角的使用上,创作者更注重主动设置悬念,将重要的信息一层层逐步展开,更容易形成叙事所需的节奏感。以专题片《家》为例,其多次采用的“设问——回答”的模式成为了一种经典的结构,正是因为对于外视角的灵活使用,叙事节奏和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体现。
除了对内视角、外视角的灵活运用之外,我们在专题片解说词的故事化叙事中,更多的是看到内视角、外视角以及全知视角被混合使用,按照叙事风格或内容的需要,适时选择不同的视角。专题片《交通站》就是由全知视角展开叙事:“解放战争时期,李士娘地下交通联络站为昆明和滇东南游击区的部分物资的供应及重要信件、刊物、宣传材料的传递发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交代了历史的大背景。接着,用梁明珠和杨艳波等人物关系密切的线索人物的内视角,直接讲述他们所见证的地下交通站的历史,结构完整,叙事流畅。多种视角相辅相成,之间的衔接也被巧妙处理,不显生硬,让这部作品既紧张有序又真实可信。
风起云涌穿时空
——高潮制造
在专题片解说词的故事化叙事中,叙事时间的重构有益于情节的重现,特别是情节的高潮部分,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策略的时间叙事。叙事时间一般分为实在时间、被叙述时间、阅读时间。实在时间和故事时间概念相同,即故事原本存在的状态;被叙述时间是指在文本中加工过之后的状态;阅读时间是指受众阅读叙事所需要的时间。根据全片主题的需要,解说词创作者均会对叙事时间进行重构,对叙述事件进行缩写、延长、倒叙、顺叙等,使得全片最关键也是最出彩的部分在“重要时间点”出现,成为高潮。
专题片《田间地头土专家》讲述的是,在高寒山区一对夫妇为了供孩子上学外出打工摔伤了腿,回家后农业局的技术人员送来了技术,帮扶夫妇俩种植三七、走出困境的故事。因为距离事件的开端——一年以前技术人员教他们种下三七的时间有点久,而该片的时间跨度又比较长,于是便巧妙使用了时长以及时序的变化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以发现,《田间地头土专家》主体叙事顺序是线性的,同时,创作者又精心穿插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使得事件的展现富于变化,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在开头就使用了插叙手法,时间跳到客商到夫妻俩的田里来收三七的镜头,画面中,夫妇俩开心地数着钱。接着,片名之后正式开始顺序记录。这样的插叙看似突兀,但实则是编导的精心安排,收入增加在全片中具有很强的意义,它浓缩了夫妇俩辛劳付出的收获,用这样的代表性事件开始全片,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迅速将观众带入高潮,而不是需要经过漫长的铺垫。
除此之外,片子还同样较好地使用了倒叙手法,通过夫妇俩的讲述以及三七生长的影像,该片在顺序讲述的同时也交代清楚了这对夫妇曾经的遭遇。可以说,时序变化的巧妙处理,使得《田间地头土专家》的叙事细致而不杂乱,同时也很好地抓住事件的重点、营造故事的高潮,从而让故事具有了持续的吸引力。
绝崖飞瀑惊心魄
——冲突效应
解说词在故事化叙述过程中,更多的是一种“选”的艺术,是发现生活中的戏剧性的过程。选取主要有两种,或是完整地表现一个故事,或是选取多个内涵类似的小故事。电影剧作者曾说过:“任何戏剧性的场景关键就是让人物之间或者人物和某件事情之間处于相互对立的位置上。”解说词如果没有冲突就没有戏看,可见,冲突是专题片解说词故事化叙事的关键因素,也是事件发展的动力。正因为有了冲突打破平衡,营造出非常规的矛盾状态,才有事件继续发展的动力。而为了恢复原有秩序所展开的过程,则须架构起故事,形成作品的主干,也是受众欣赏的主要部分。冲突在生活中相当常见,能否如实地选择并加以展现是一部专题片具有可看性的关键。
专题片《远教催开致富花》的叙事从主人公毕华平静也即“平衡”的生活开始;接着“平衡”被打破:社区党员领导干部研究决定统一规划、连片种植、大力发展苗木产业,而毕华不同意,这时就形成了“相矛盾、相抵触、相冲撞、相斗争”的冲突状态;然后社区党员带着毕华到外地考察、到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上学习,使毕华找到了“新的平衡”。在这个故事中,毕华这个小人物的命运成了吸引人看下去的关键,而他也正是一切冲突的载体。“冲突与人有关系,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关切的是人——人的遭遇,人的命运,人的生活道路。”同时,这个“故事”也很符合故事的定义,同样是由冲突来推动,以寻找“平衡”的过程作为作品的主干,从而对观众展现出了强烈的吸引力。
正是专题片解说词对于叙事的故事化要素的精心设计,才使片子呈现出了绵绵的活力,同时也给了观众持续的收视兴趣。它“将解说词叙事表现的真实性与故事片展示情节的艺术性有机结合,使讲述的事实对观众更有感染力、说服力、影响力和教育意义”,将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有戏剧性的事件进行精心加工,观众在被这些故事化手法所吸引的同时,又清楚这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因此比“常规”的专题片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这正是专题片解说词的故事化叙事的优势所在。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纪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