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做简单的“行为管家”或“放养顾问”

2018-03-09陈莉莉等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爱玩柱子天性

陈莉莉等

孩子来到世界上,就像一朵朵自然烂漫的野花、一粒粒饱满无邪的种子,他们好奇好问、爱玩爱闹、喜欢模仿、渴望成功……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成人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呢?

爸爸妈妈的分享

陈浩睿妈妈:

保护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天性是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而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就要给儿童自由。

首先,给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能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沉浸其中。我们会让孩子自由地玩泥巴、玩沙、玩纸……即使家里弄乱、全身弄脏也不会中途叫停。小朋友在发呆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无故地去打扰他。

其次,允许孩子犯错。因为试错的过程,也是满足好奇心、获得知识的过程,拆玩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然,家长应把握原则,如,当孩子将手伸向插着电的咖啡机、烧着水的铁锅时,我就及时阻止了他。

再次,给孩子接触世界的自由。我们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走入人群,讓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小手去触摸世界。孩子体验越多,好奇心越强,对知识的渴求也就越多。

吕墨阳妈妈:

尊重孩子爱游戏的天性

儿子点点爱玩、爱思考、爱学习、爱问问题。从2岁开始,他就非常喜欢大型机械,挖掘机、水泥搅拌车等特别喜欢看,如果家门口刚好遇到有设施维修,他能看大吊臂操作大半天。既然他喜欢,我就在网上搜罗了各类玩具工程车、模型并买给他玩。他还爱玩游乐场里的仿真挖掘机,经常用手臂模仿挖掘机“挖沙”,3岁时他能够用乐高玩具组装简单的挖掘臂。我注意到了这点,就和他一起拆解玩具,学习一些基本的机械原理。当他看着自己搭建的齿轮装置、杠杆升降机、涡轮箱时,可得意了。渐渐地他对机器人感兴趣了,开始阅读关于机器人的书籍,学习简单的编程游戏。有一天,他忽然问我,既然机器人是人造出来的,为什么还有机器人要来伤害人类?我给他粗略说了一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没想到他在幼儿园里就和小朋友讨论了这个话题。

玩能启迪孩子的兴趣,要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

俞恩霁爸爸:

这样对待孩子的好胜心

前几天,我和女儿玩一个“抢扇子”的游戏。前几次我让着她,都是她抢到,她赢了就很开心。后来有一次我抢到了,她居然“耍无赖”:坐在地上哇哇大叫,脸涨得通红,两只手乱舞,两只脚乱蹬……

我先把扇子还给她,制止了她的撒泼,然后想了个对策。接下来的一局,我故意让她赢,她马上破涕为笑。这时轮到我来表演了。我坐在沙发上,也学着她刚才的样子手舞足蹈,嘴里还叫着“我要扇子,我要扇子”……她很吃惊地看着我,懵了半天,说:“爸爸,你这么大了还要耍无赖。”我故意说:“输了,我就要耍无赖,像你一样。”我不知道这样教育她妥不妥,但是自此以后,她因为输了游戏而撒泼的情况确实是少了一些。

教育无定法,唯有多爱心。

教师每日与孩子为伴,他们也有话说。

教师的建议

陈莉莉老师:

努力走进孩子的心灵

幼儿园新装了两个螺旋形的大柱子,有几个调皮孩子经常围着柱子转,还要往上爬。出于安全考虑,园里派了教师专门“守卫柱子”,提醒孩子注意安全。有一天,我在柱子旁蹲下来,以孩子的高度往上看,却发现了以前未发现的景象:柱子像云梯一样向上盘旋,色彩斑斓,神秘壮观。这是因为柱子底部刷着各种颜色的油漆,但从成人的高度却无法看到,这也就解释了孩子们有点儿出格行为的原因。

后来我常常想,孩子许多看似调皮、捣蛋的行为背后可能有着许多我们不可知的缘由。在许多事情上,我们与孩子的认识有着霄壤之别,孩子拥有自己的“天性小宇宙”,与成人世界有着不同的法则与逻辑,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走进儿童世界的。

2010年,我园提出了“了解儿童、顺势而为”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首先要有一双孩子的眼睛,一颗与孩子一起搏动的心。老师与孩子在一起时,应尽量靠近儿童,与孩子的目光在同一水平线上,以接收所有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信息,它们是解读孩子真实状态的第一手资料。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倾听不仅是指认真去听和理解儿童用语言表达了什么,而且是指成人全身心地关注儿童,投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感受他们的感受,享受他们的享受,好奇他们的好奇。比如,当我们懂得孩子为什么“爬柱子”时,我们就可以跟孩子围坐在柱子前,一起观察、描述柱子的变化,并用画笔画下来。当我们学会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思考问题,不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标准时,才会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郦周琼老师:

尊其天性,顺势而为

“我家熊孩子,在马桶里玩水,把洗脸毛巾丢进去甩来甩去,被我狠揍了一顿,从此不敢了。”有家长A这样抱怨。

“贝贝把我的整串钥匙丢进马桶里,去按冲水开关,可惜按不动,笑死我了!”有家长B这样描述。

“小如以前舀过马桶里的水,想喝,幸好我及时发现,再也不敢放她一个人进卫生间。”有家长C向我述说烦恼。

A家长容不得孩子的行为,不惜动粗以制止;B家长觉得孩子本性就淘,不用过多干涉;C家长苦恼于孩子的行为,却只能严加看管来“堵漏”。如果马桶事件发生在你的孩子身上,你会如何理解并采取何种行动呢?

其实,不妨跳出马桶事件,先试着从孩子的视角,去思索孩子为什么有这样那样的行为。在儿童好奇、好问、好动等天性的指引下,与其称他们的方式为“破坏”或“淘气”,不如理解为“积极探索”,因为这正是他们与外界互动的方式。天性本没有绝对的好坏,而其所表现的外显行为则有是非对错,我们都是社会人,个体行为要受规则与秩序的约束而不能随心所欲,所以,儿童的天性不能脱离行为方式单独解读,需要正确理解并科学引导。

尊重天性绝不等同于放纵,当然也不是事事限制,它需要家长做好“三部曲”,即观察、分析、引导,在细致观察言行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其兴趣点与情绪点,运用智慧的方式加以巧妙地引导。

回到马桶事件,我们来进行分析,一种可能是孩子在懂得水可以洗漱和饮用外,对水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探究水的属性,而马桶的高度正好契合孩子的高度;也有可能是孩子懂得马桶水可冲走东西,因此在破坏心起时想了解冲水行为,将手边物品丢进马桶;还可能马桶是成人固定思维中较为避讳的物品,而越忌讳可能越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在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后,采取适宜的行为,如,提供充足的玩水材料与机会满足其欲望,利用绘本故事等帮助孩子了解马桶,结合情境引导孩子对破坏行为形成正确的认识等。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正强化某些良性行为,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弱化某些负面行为,教孩子意识到分寸感与界限感。

吴妙珍老师:

因势利导,满足孩子的天性

保护和利用好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是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工作。

首先,我们要清楚孩子有哪些天性的表现。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天性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好游戏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喜欢成功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喜欢合群的、喜欢称赞的。”此外,孩子还具有占有欲(控制欲)、敌意(警觉心)、嫉妒心、恐惧感、懒惰等天性。我们要分别对待,或满足,或保护,或引导,或控制,努力促成孩子健康活泼地发展。

其次,针对不同的成长阶段,需有不同的策略。不同阶段的孩子,认知发展有明显差异,因此家长对孩子天性的表现也要不同对待。如,1岁左右的孩子,刚学会独立行走,好奇的天性使孩子东摸摸西看看,家长主要是保护好孩子的安全。但孩子到了3岁,如果随意打开别人的抽屉、柜子,家长就需告诉孩子“不”,明确探索的界限。

天性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先天倾向性,它是先在的,教育是后来者,这意味着陪伴孩子成长的大人们应该遵循孩子天性的“自然法”,因势利导。

猜你喜欢

爱玩柱子天性
城里有朋友
希腊遗址
观察:长廊和柱子
校园足球,从“娃娃爱玩”做起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校园足球,从“娃娃爱玩”做起(二)
或许,只因为天性
卖牛
爱玩泥巴的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