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尼尔的影视特色化妆作品赏析

2018-03-09维·尼尔著李姝特译

演艺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得尼尔

[美] 维·尼尔著 李姝特译

编者按:

2017年12月,国际舞台美术联盟主办的“iSTAN国际人物造型设计学术周”活动邀请维·尼尔在中央戏剧学院举行了《特效化妆的技法与角色塑造》《特效化妆师的工作方法与经验》专题讲座。

维·尼尔(Ve Neill),美国电影化妆界大师级人物,美国好莱坞化妆设计学院名誉主任。曾八次获奥斯卡最佳化妆设计提名奖,三次荣获奥斯卡最佳化妆设计奖、两次荣获艾美奖最佳化妆设计奖和土星奖最佳化妆设计奖,担任美国《特效化妆师大对决》系列节目专业评委。

【摘    要】 维·尼尔的经典影视片段之特效化妆作品欣赏及创作心得。

【关键词】 维·尼尔;特效化妆;心得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8.09.015

Appreciation of Ve Neill's Design Works

[US] Ve Neill      Translate /iSTAN(International Stage Art Alliance) , LI Shu-te

【Abstract】Special effects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experience of Ve Neils classic video works is introduced.

【Key Words】Ve Neill; special effects make-up; experience

前言

5岁时,我就想成为一名化妆师。每次万圣节,邻居化妆师叔叔就会帮我和他的女儿化妆,其他女孩都想要成为公主,而我却总想变成恐怖的妖精。

特效化妆有一种魔力,可以把人变成另外一种形象,我从小就有表演欲望,喜欢各类模仿与表演活动。20世纪70年代,出于自幼兴趣,我开始了化妆师的职业生涯。当时美国化妆职业工会成员大部分都是男性,我是第一批进入化妆职业工会的女性。由于跟地下摇滚乐队合作,我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比较出格、特别的造型,甚至需要改变五官的结构。这使我意识到特效化妆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进入工作室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在前期假皮制作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更擅长与演员和制片方打交道,对于现场化妆更加得心应手。于是,我开始跟美国几大特效化妆制作工作室进行分工合作,他们负责把模具假皮制作好,而我则去现场与导演、制片方进行沟通,与演员进行试妆磨合等。我认为,与其做我不擅长的事,不如将我所擅长的工作做到极致。

下面我将自己作品中的部分经典影视片段的特效化妆及幕后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

1  《捉鬼小精灵》(lost boys)(1987)

喜剧片《捉鬼小精灵》由乔·舒马赫执导,于1987年在欧美发行,影片主要讲述了山姆和哥哥麦克原本过着普通美国少年的生活,然而当他们搬到加州的一个小镇后,生活不再平静,麦克完全变了一个人……

这是一部奠定美国现代吸血鬼基础形象的影片。导演希望这部影片里的吸血鬼形象能够跟以往的单一恐怖的形象不一样,他是一位非常优雅、性感且有趣的男孩,为此,我们在妝面中加入了荧光闪粉的效果,塑造了一位从天使变为恶魔的主角。至此,我的工作开始往返于特效化妆制作工作室与现场电影导演之间。

2  《阴间大法师》(Beetle juice)(1988)

由蒂姆·波顿指导的恐怖喜剧电影。该片讲述了一对因车祸丧生变成鬼魂的夫妇为了能够留在生前的家,请了一位来自阴间的法师试图把房子里的新住户吓跑。影片将美式郊区童话、哥特式恐怖、巨大的沙虫等元素融合在一起。

这是我首次获得奥斯卡奖的作品,也是我和导演兼艺术家蒂姆·波顿的首次电影合作。蒂姆是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家,他对角色有着清晰的概念和独特的审美,例如他的电影角色中最突出的黑眼圈妆容。他会在创作初期绘制一部分人物造型手稿,《阴间大法师》第一版手稿中,主角像是一个从垃圾箱里走出的形象。主角奠定了其他所有角色的风格,因此,我着重对他进行了设计,我希望给予他一种卡通而有趣的人物感:面部肌底使用泛着黄色的白粉,眼睛阴影是棕紫色,头发的颜色也经过多次染色,最后选定现在有点偏黄的青柠檬色,鼻子上有一些受伤的效果,所以,加了两个假片。在制作轻微模型的地方找到一些像青苔的绿色泡沫,融入妆容后有一种像是从石头里爬出来的感觉。

这个角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在当时,材料和工具不像现在,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特效工具和材料。不过,即使没有很多专业的工具材料,也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设计者可以随时随地发现很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在设计其他背景角色时跟服装部门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通常会根据服装颜色进行妆容发型的搭配。导演非常注重视觉的表现和传达,每个视觉都会给予很大的创作空间。所以,我认为服装、化妆、发型的合作有着统一一致性,需要相互协调配合,相互成就,整个人物造型是集体智慧创造的结果。

3  《至尊神探》(Dick Tracy)(1990)

影片由沃伦·比蒂执导,讲述了正义警探狄克崔西为自己洗刷冤情,同时将歹徒绳之以法的故事。

《至尊神探》是一部根据美国经典漫画“狄克崔西”改编的电影,人物形象偏动漫风格,带有夸张元素。当时的特效技术还没有大规模使用硅胶,因此,在化妆造型上使用了全脸的发泡乳胶。其间多次使用假皮在主角脸上进行尝试、拍照,按照照片重新进行雕塑、压模,制作了贴合演员面部形象的模具。右图为角色塑造后的效果。

4  《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1990)

由蒂姆·波顿执导的一部关于机器人的影片。该片讲述的是带有剪刀手的机器人爱德华独自在古堡生活,直到佩格误闯古堡把他带回了自己的家,之后与佩格的女儿金相恋后却无法在一起的悲情童话。

这部电影依然由蒂姆·波顿执导,所以,观众可以看到人物经典的黑眼圈形象。进组前,蒂姆已经设计且制作好了造型小样,我需要把这些小样的造型感结合到演员的面部妆容。

刚开始的创作也遇到了挑战,主角爱德华的眉毛妆容是由一片假皮和脸上的伤疤所组成,同时,我也使用了一些新材料,例如刀疤水,可以使皮肤呈现陷下去的伤痕效果,再加上蒂姆·波顿经典的黑眼圈形象,旨在创作出一个有点悲情、令人同情的角色效果。电影中对爱德华一角的设定是要面部略带悲伤并且没有过多表情,因此,我在上妆时通过改变黑眼圈的形态来区分角色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情感,比如在最后一幕他杀掉金发小男孩后,就是使用这样的方式使他由悲伤改变成愤怒的人物状态。

5  《窈窕奶爸》(Mrs. Doubtfire )(1992)

克里斯·哥伦布执导,罗宾·威廉姆斯主演的喜剧电影,于1993年11月24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卡通配音员丹尼离婚后,为了能多看到孩子,男扮女装化身为英国老奶奶去前妻家做奶妈而引发的一系列喜剧故事。

这部影片使用了全脸的发泡接片,共8~13片。这些发泡接片必须要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缝隙,否则,汗液就会顺势流出来。上妆近54次,每一次都需要十分小心细致。

主角定位为一个日常化着精致妆容、男扮女装的老太太,她慈祥、甜美。这一定位,使得化妆稍有不慎就会使她看上去像是个不男不女的化了妆的老男人。特效化妆的操作是面部能增不能减,所以,只能放大或者缓和演员的面部特征,并且添加的夸张性特征也不宜过多,需要保证演员表情动起来自然、舒适,因此雕刻的衔接、过渡是非常重要的。

6  《艾德·伍德》(Ed Wood)(1994)

该影片由蒂姆·伯顿执导,是一部1950年背景下的科幻片。由翰尼·德普、马丁·兰道主演。

这是我的第三个奥斯卡奖项,这部影片对于化妆部门的最大挑战是黑白片的妆容处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演员的口红其实是希望呈现出深红色效果,但为了在黑白电影中凸显出来,甚至将口红涂成了黑色。这部影片必须要考虑到黑白的拍摄环境,因此,化妆过程中不断结合之前拍摄的视频小样来决定之后的上妆效果,并且要考虑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表现高光、阴影的效果,最后甚至采用了棕色或灰色等夸张性的色调来明确演员的轮廓,使之更加清晰。要注意在处理黑白片的色彩关系时,片中化妆效果在肉眼和镜头中的呈现是不一样的,必须不断尝试、试妆,在镜头中观察,在实践中得到完美的效果。

本片的人物造型属于写实塑造,化妆成功之处是:对于此类写实剧情的人物造型,角色的塑造着重点不在于夸张和华丽,而在于跟故事本身相符的角色塑造。

7  蝙蝠侠系列

蝙蝠侠系列,第一部具有蒂姆波顿式风格元素,第二部也有丰富的彩绘和马戏元素,第三部有好看的夜光装、妖女以及健身先生的人体彩绘。妆容都很夸张,带有很浓烈的美式漫画风格。

7.1  《蝙蝠侠归来》(Batman Returns)(1992)

《蝙蝠侠归来》由蒂姆·伯顿执导,该片讲述了蝙蝠侠遇到一强大对手企鹅人的攻击,在他斗智斗勇的谋略下拯救了歌潭市的危机 。

其中的反派角色企鹅人是我的作品。它有着“蒂姆波顿式人物造型”的经典黑眼圈,后来蝙蝠侠系列电影的人物造型更偏向动画一点,没有早期这么诙谐真实。企鹅人的形象由斯坦温斯顿工作室负责制作假皮,但在试装时我发现眉毛部分的假皮有点厚,演员无法做出微妙的表情。所以,特效化妆的试妆部分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前期假皮做得再完美,如果跟演员表演不契合,也需要再做调整。这个角色的每次上装时间大概为一个半小时,手部也模仿企鹅的样子做了假皮,上妆需要半小时。

处理假皮的关键在于它本身的材质。硅胶材质的特点是灵活柔软,有着皮肤的质感,看起来很真实。但是发泡乳胶材质不稳定,需要制作得比较薄,把假皮服贴地粘在脸上后,还需要处理一些接边工作,如果皮的边缘已经处理得很好,用刷子沾取稀释过的酒精胶在皮的边缘做一个延伸,这样发泡乳胶皮的边缘就会很好地衔接上皮肤。在这个基础上再用pax(pax颜料是指用医用的白胶prosaide加丙烯颜料调成的,其实是用丙烯颜料调成的一种胶,它具有防水的效果同时又更具延展性)。之后,用Rmg的油彩(国内很多翻译中最接近的是塑形油彩),它的好处是有一种湿润的质感,并且不会看上去有油光或者反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上色。边缘过渡衔接比较自然,演员面部活动表情比较细腻。另外一种方式则是使用分片重叠的假皮方式来制作,边缘部分会有相互重叠。这样会减少整脸活动带来的不自然,可以使局部动而不至于牵带别的地方,看起来会相对自然。

7.2  《永远的蝙蝠侠》(Batman Forever)(1995)

《永远的蝙蝠侠》由乔·舒马赫执导,影片讲述了蝙蝠侠在一个心理学家和一个马戏团杂技演员的帮助下大战双面人和谜语人。

双面人一角的特效化妆中,我首先使用强力发胶把他的头发黏住,在头上罩上塑料壳,将假皮贴在演员头上,然后用两三片假皮贴在演员脸上,使之有延伸。根据现场昏暗的灯光将颜色调亮,使之在荧幕上看上去更加和谐明亮。

7.3  《蝙蝠侠与罗宾》(Batman & Robin)(1997)

《蝙蝠侠与罗宾》由乔·舒马赫执导,影片讲述了蝙蝠侠将面临毕生中最强劲的对手急冻人,并与他之间战斗较量的故事。

这部影片中的毒藤女一角,原本是个呆板科学家,在实验室爆炸后就变成了妖女的模样,当她亲吻一个人时就会释放毒素。全剧共使用8个妆面表现了妖女变异的过程,在给演员上装的过程中也是演员逐渐适应的过程。

8  《加勒比海盗》系列

《加勒比海盗》系列:《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2003)、《加勒比海盗:聚魂棺》(2006)、《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2007),三部影片均由我作为化妆总监,大群戏的现场上装时有50个化妆师,保证专人化妆,上妆时长2~4个小时,大戏不会用喷枪上妆,因为喷枪上色缺乏真实自然的质感。整个工作过程十分有趣,创作了不同种族、类型的妆。

《加勒比海盗》系列由戈尔·维宾斯基执导,约翰尼·德普主演,是一部美国奇幻电影。影片讲述了加勒比海上一条大船载满了极其凶残的海盗,他们四处烧杀抢夺的故事。

8.1  《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

第一部《黑珍珠号的诅咒》中有各种不同种族类型的海盗,例如黑人海盗,这是个健壮的角色,他的身上有很多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挂饰,这些种族海盗的设计基于全世界各族群海盗文化元素的大融合。

8.2  《加勒比海盗:聚魂棺》

在第二部《聚魂棺》中,德普脸上有好多眼睛的妆是我在现场根据导演要求即兴创作的,由多双眼睛组合成为虫子的形状,整个妆容花费不到半小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形象。拍摄时水手眼珠使用了全包的隐形眼镜,眼球掉下来的部分,结合了CG技术。剧中除了德普,电影中死人的造型,也使用了全包的特制隐形眼镜。德普佩戴着带一点颜色的隐形眼镜,原因是为减轻在强光下拍摄对演员眼睛的刺激。第二部影片和周润发的合作中,我使用了许多富有中国特点的元素。

結语

特效化妆师在角色造型设计中的作用,取决于导演和项目本身的性质。例如蒂姆·波顿,首先他是一个出色艺术家,擅长绘画,电影角色造型设计初期都由是其亲自绘制手稿,上装试装过程中,会参与并指导,给出他的想法和意见。但是每个导演的工作方式都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要根据不同项目来确定。化妆师最重要的工作是来传达和实现导演的想法,化妆师和导演、设计有着一种紧密配合的关系,都是为了共同推进并促使这个角色变成现实。与对视觉造型有明确想法的导演合作时,化妆师其实是实现角色塑造的的工具和桥梁,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方式和处理手法,将导演的意向进行内化处理再把它完美呈现。这也是能看出化妆师功底的地方。

猜你喜欢

心得尼尔
一个小奖品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幼儿教育心得
浅谈英语词汇学习心得
尼尔丝历险记
浮世绘
英背包客奇迹生还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