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确丧”
2018-03-09文华
文华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情绪低落,不想上学。没有目标,甚至,都没有欲望。
你确定自己没有抑郁症,好像也没遇到什么大麻烦。
恭喜你,你赶上了现在网上最流行的,“小确丧”。
最近一年,“小确丧”“丧文化”“丧现象”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得承认,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真的很“丧”。但是,可千万别以为“丧”是当代青年的特色。“丧”的曾用名包括颓废、浪荡、犬儒、忧郁,等等。熟悉魏晋史的人都知道,当时的年轻人,比今天的年轻人可“丧”多了,只是当时没发明“丧”这个词儿而已。
“丧”话题密集,表明时代进步了,人们对年轻人越来越宽容了。十几年前,“颓废”还是一个彻底的贬义词。而今天,我们往往会多一些理解和关心,年轻人也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归根到底,“丧”只是年轻人的一种自嘲和宣泄。在朋友圈里发“感觉身体被掏空”“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时,并不是真的打算自暴自弃,只是想让小伙伴们点个赞,一起抱团取暖而已。
所以,大可不必过于忧虑,着急着感叹“这代年轻人不行”。不忧虑,并不是不重视。所谓的“丧”,说白了就是“不开心”。我们的历史传统,讲的是严肃、认真、忧虑。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管开不开心呢?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正如那句话“人在饥饿的时候,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人在吃饱了之后,就需要解决无数个问题”。“丧”的背后,有许多社会因素。需要“诗和远方”“有趣的灵魂”……有趣的灵魂却没钱,丧。“代沟”越来越明显,跟父母聊个天都难,丧。学习压力太大,努力了却没有好成绩,丧……
要改变我们每个人的,具体而真切的“丧”,则需要我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没有人能一生顺风顺水。遇到困难,我们不必强颜欢笑,非逼着自己好起来,这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可以给自己一点时间疗伤,但是,也不能给自己打上“丧”的标签,然后沉溺于此,甚至以“丧”为荣。
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积极的行动。比如运动,让汗水和多巴胺洗去煩恼。再加上合理健康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以身体健康“倒逼”心理健康。比如尝试一点简单的改变,每天6点起床,每天读一千字的洋文,用一个个微小的成就来建立信心。如果有问题需要解决,不妨马上开始着手,切勿求全责备,以致迈不出第一步。如果确实解决不了,要学会求助,求助都解决不了,要学着接受。总之,大处思考,小处着手,踏实迈出每一步。
其实,“丧”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就好比是“疼痛”。疼痛是人类千万年进化带给我们的强大本能。假如你能感到疼痛,说明你知道自己受到了伤,就可以赶紧采取措施。但假如你感受不到疼痛,那么再小的伤口,都会因为得不到救治,而造成危险。
正如中国古话说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路上一定会有大量的坎坷。与其在坎坷来到的时候等待被碾压,倒不如先练就一副钢筋铁骨,笑着迎接挑战。人生之路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给自己信心,给他人温暖,给世界时间。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恋爱吧,就像你不曾受过伤;跳舞吧,就像台下并没有观众;歌唱吧,就像世上只有你的声音;工作吧,就像你不是为了金钱而来;生活吧,把每一天都当成是最后一天。这就是UC大数据看到的丧文化本质,与各位负重前行的年轻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