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影响天气事件频发背景下气象预警信息的有效传播浅析

2018-03-09王锦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传播

摘 要:通过对2016年发生在新乡市的“6.4强对流天气”、“7.9特大暴雨”、“7.19大暴雨”等高影响天气事件的预警信息的发布传播情况的总结,对新乡市现有的气象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当前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形势下预警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性,并对气象预警信息真正有效的服务用户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影响天气;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灾害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93

高影响天气[1]是指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天气现象与事件,如对流性和地形降水造成的洪水、暴雨雪、沙尘暴,破坏性地面大风等,包括高温、冷害、干旱、影响空气质量的气候条件以及具有高度社会和经济影响的非极端天气等。高影响天气会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给人们生活质量、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甚至会威胁到生命。高影响天气事件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但风险很高,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中国每年遭受台风、暴雨、洪水、冰雹、干旱、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GDP的3%~6%。

2016年6月23日下午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射阳县部分地区的龙卷风造成了99人死亡,800余人受伤,是2016年发生的一起典型高影响天气事件。冰雹、龙卷、局地暴雨和大风等此类气象灾害在目前的天气预报技术条件下要做到提前24h预报,难度较大。因此如何在灾害来临前的短时间内有效将预警信息发送并且传送到群众手中,是目前减少此类灾害损失特别是人员伤亡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从2016年几次高影响天气时间发生后气象预警信息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预警信息的有效传播。

1 2016年新乡市高影响事件概况

1.1 2016年6月4—5日短时强对流天气

2016年6月4日傍晚—5日夜间,新乡市全区出现雷阵雨天气,并伴有雷暴、短时强降水、短时大风、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其中4日20:30辉县市洪州乡等地出现了冰雹,冰雹平均直径3cm左右,持续约30min。新乡市的红旗区、凤泉区也出现了冰雹。全市累计降水量有8个乡镇超过100mm,有56个乡镇超过50mm,最强降雨量出现在获嘉县城达115.4mm。辉县、延津、原阳等地先后出现20m/s以上的大风,最大风力出现在原阳的师寨达25.0m/s。

受强对流天气的影响,辉县、原阳、获嘉、新乡县和市区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灾情,特别是辉县大部分乡镇的小麦、果树等作物受灾严重。

据民政部门统计,本次灾害已造成全区65772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971hm2,直接经济损失达10550万元。

1.2 “7.9特大暴雨”袭击新乡

在尼伯特北侧东风气流和高空冷涡的共同作用下,2016年7月9日凌晨02:43—9日上午11:00,除封丘外,新乡全市普降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新乡市的平原乡,降水量达到450.2mm。强降雨过程致使新乡市14个县(市、区)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

据民政部门统计,此次灾害共造成全市507764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7509.3hm2,因灾死亡大牲畜1347头(只),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1808.84万元。

1.3 “7.19大暴雨”再次来袭

受高空低涡和地面气旋东移北上共同影响,7月18日夜至19日夜,新乡市出现暴雨、大暴雨,部分乡镇特大暴雨。乡镇雨量站数据显示:共有77个站点达到暴雨(50mm~100mm),40个站点达到大暴雨,5个站点出现特大暴雨,特大暴雨点集中在辉县北部山区万仙山附近,最大雨量是陈家院,达357.6mm。

据民政部门统计信息,此次强降雨过程致使新乡市凤泉区、西工区、原阳县、延津县、获嘉县、卫辉市、辉县市7个县(市)、区不同程度遭遇洪涝灾害。灾害共造成16945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7144.47hm2,直接经济损失55895万元。

1.4 调查分析

2016年的3次高影响天气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2016年6月4—5日的短时强对流事件冰雹发生的时间较长,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通常冰雹持续时间在10~20min。其二受灾作物大部分是经济作物,辉县市受灾严重的洪州乡、赵固乡及上八里镇种植的油桃已成熟正处于采摘期,冰雹过后基本绝收,未成熟的梨、桃等作物也被打落,对经济作物的影响期不仅限于2016年绝收,甚至会影响到明年的产量。“7.9特大暴雨”和“7.19大暴雨”给新乡市的经济民生造成了严重影响,是近几年气象灾害事件里影响较为显著的3起。

2 预警信息发布与接收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信息发布现状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辖2市5县4区,共有109个乡镇和20个街道办事处。由于地形特殊气象灾害频发,尤其是辉县山区不仅易受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侵袭,在太行山区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新乡当前主要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有:手机短信、电视、12121语音系统,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网络、国家突发事件系统等。在将要出现气象灾害时预警信息向政府决策部门和公众服务,农村由于其自身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同时农作物是气象灾害的主要危害近几年,依托中央财政“三农”专项及高标准粮田建设,气象预警信息硬件建设上不断加强,在80%以上的农村安装了气象预警大喇叭,各乡镇均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新媒体等预警发布设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警信息的覆盖面。

2.2 预警信息接收现状

当前,天气预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于各类气象灾害都能做到提前发布预警信号,但是现在目前接收气象预警信号的渠道主要依靠短信和网络,网络属于被动接受预警信号的方式,如果用户不主动查看,就接收不到信息。尤其是在农村大部分人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或广播接收灾害天气预警信号,等到接收到预警信号时基本就是灾害已经发生,失去了预警的意义,起不到预警防御效果。短信发布气象预警时,由于发送量巨大,会产生网络拥堵,从而使用户接收到预警信号的时间出现后延,最终无法发挥预警作用。

3 思考与建议

基于现有的气象预警信号种类,可对其进行分类,对于暴雨、冰雹、短时强对流等预警信号可将其归为特别重大预警信息,当发布此类预警信息的高级别预警时,应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而诸如高低温等此类预警信号,只走预警信号的一般流程,做到突出重点,也可以减轻预警信号主次不明带来的人民群众的麻痹思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

3.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功能

在高影响事件发生时政府有义务成为事件的组织领导者,组织协调各部门统一行动。目前已建立政府主导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应急联动机制,但是在出现灾情时特别是灾情发生在晚上,应急响应较慢。需将预警信号进行明确分级,对于特别重大的预警信息,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后,由市级应急部门协调通过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大屏幕滚动字幕等多种手段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

3.2 通信部门技术支持

运营商通过基站设备在特定时间对特定区域的用户发送预警信息。例如辉县发生暴雨气象灾害,气象局第一时间通知运营商,运营商通过辉县域内的所有基站向当时处在辉县境内的所有手机号发送暴雨预警信号,这样提高预警信号的有效性,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遇到全区性灾害时间应推动免费全网发布短信。

3.3 媒体积极介入

在农村,通过广播和电视获取信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充分利用这两种媒体,对于特别重大的预警信息发送,可在广播和电视随时插播预警信息,以达到信息的有效传播覆盖。

参考文献

[1]丁一汇.高等天气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2]徐琼芳,聂菊荣,冯海旭,等.基于微信平台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J].氣象科技,2014,42(6):1019-1022.

作者简介:王锦(1973-),女,满族,上海,助理工程师,大专,研究方向: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传播
阳信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气象灾害对农业方面的影响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