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生植物在滨水生态湿地公园的应用浅析

2018-03-09宋邦繁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水生植物应用

宋邦繁

摘 要:水生植物在园林湿地景观中既具有观赏美化环境的功能,又具有调理改善水质的作用。本文以汉中市一江两岸汉江滨水生态公园为例,对水生植物在滨水生态湿地公园中的应用做出了分析,对于丰富湿地景观、美化提高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水生植物;滨水生态湿地公园;应用

中图分类号:S68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8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人们对改善环境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汉中市一江两岸汉江滨水生态公园项目为湿地保护项目,是按照一江两岸总体规划,依托汉中市环保局积极向上争取的一个绿色环保项目。项目以线形栈道连接,配备坡面绿化和湿地植物组团营造以及水中岛屿的植物栽培,岛屿上的枫杨、芦苇,水中的再力花、鸢尾、美人蕉、蒲苇等,形成以栈道观赏草、岛屿芦苇荡、栈道湿地植物为主要亮点的湿地景观。通过对该项目水生植物的应用分析,为滨水生态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采用提供借鉴。

1 滨水生态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原则

1.1 因地制宜

水生植物的配置原则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在确保植物品种多样的基础上,将乡土植物品种作为主选类型,避免植物配置不适宜生态湿地环境。一般而言,滨水生态湿地公园一般可选用香蒲、芦苇、美人蕉、蒲苇、再力花、哈默林狼尾草等水生植物。由此,在植物搭配上,既多样化,又使植物适宜于滨水生态湿地的环境,适宜于植物生长。

1.2 遵循植物习性

水生植物也有着不同的色彩和生态习性,充分利用植物不同色彩可以打造不同的植物景象,从而传达多样的情感动态。譬如各色荷花,竞相斗艳,时而静如处子,时而热烈娇艳,时而妩媚蹁跹。因此,在水生植物配置上,应注意水生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考虑到不同水生植物不同的色彩、大小、形态,使之与植物姿态相适宜,周边环境相协调。

1.3 空间层次布局

植物不同,其生长所需的水深也不同,例如,荷花、睡莲、芦苇等需要的生长水位为30~100mm,菖蒲生长所需水位为10~30mm。

1.4 四季有景

生态湿地公园应保证四季景色皆宜,因此,在水生植物配置上,可按照植物生长季节及生长花期,合理搭配,实现三季花开,四季景绿。例如春季配置香蒲、菖蒲,看黄花簌簌;夏季配置睡莲、荷花、再力花,观各色花开;秋季配置芦苇、美人蕉、海寿花,花色点缀其间;冬季旱伞草绿草盈盈、芦苇随风摇曳。由此在生态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上实现生态协调、四季景观兼顾,实现持续的生态景观效益。确保滨水湿地公园在造景的基础上,为两栖动物打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真正实现生态景观相统一。

2 濱水生态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设计特色

汉中市一江两岸汉江滨水生态公园项目为湿地景观项目,要求功能性和使用性共存。既要使游人能充分领略湿地景观风貌,还要确保对汉江水质、周边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整个项目的景观设计对原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在部分区域新增湿地自然景观效果。植物配置上以乡土品种为主,着力打造自然的生态环境。

2.1 水生植物自身的多层次配置

汉中市一江两岸汉江滨水生态公园溪流景观中,上层采用彩色苗木鸡爪槭,下层临近溪流边选择再力花、美人蕉、水生鸢尾组合,红色的鸡爪槭倒映在水中,与水中的开花植物交相辉映,丰富了景观观赏层次及效果。

2.2 水生植物从生态功能的角度进行配置

水生植物在滨水生态项目的采用需考虑其对生态功能的作用,在设计采用时需要以水质处理为出发点,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只有形成良好的生态群落,形成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有效抑制低等藻类植物的水体富营养化,单种水生植物不如搭配种植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强,如采用像水葫芦、石菖蒲、美人蕉、芦荟、水竹等水生植物是所有水生植物中净化作用最好的植被。通过不同的搭配方法,形成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以达到净化作用的目的。

水葫芦铺在水面上淡绿色的一片,映衬着池水更加清澈透底,为小池中的自然景色增添了一份静谧,木栈道是紧挨着水边建设的,池中大片的水葫芦种植在木栈道两旁,植物与景观完美的结合,透着浓浓的自然风光之美。在木栈道不远处还种植着石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让到此游玩的游客们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也是一种别样风情。

2.3 水生植物与跌水自然景观的搭配

该湿地景观项目溪流出水口景观跌水植物搭配,结合景观置石,最下层选择荷花、睡莲等植物组景,石缝位置配以美人蕉、菖蒲、灯芯草等植物,上层点缀些水葱、香蒲、花菖蒲等水生植物,各种水生植物覆盖率高有利于净化能力增强,保证了整体的观赏性,使出水口景观显得更加自然而充满乐趣。

2.4 水生植物与园林硬质景观的搭配

汉中市一江两岸汉江滨水生态公园湿地景观以线性栈道连接,整个游览环境以栈道引道,游人在栈道行走过程中,体验坡面芒草景观区、湿地植物组团、水中岛屿景观等自然风貌。在项目建设中,细叶芒、花叶芒等芒草的采用,让人眼前葱葱郁郁,随风而动,人在栈道边能清晰的感觉到芒草的律动。远观景观亭在枫杨、朴树等树种的环抱下清新明朗,湿地植物组团区域栽植的哈默林狼尾草、小兔子狼尾草、白穗狼尾草等狼尾草俏皮灵动,能让来湿地游玩的人真实的感受到植物的俏皮可人。

3 滨水生态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空间布局

根据实际调查,滨水生态湿地公园也可根据不同的水域形式来规划水生植物的配置,分别从宽水域、小面积水域和人工溪流3种水域形式来配置水生植物。

3.1 宽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在宽水域的配置上以群落景观为主,打造出连续和宏大的视觉效果,采用数量繁多的方式来取胜,在视觉感受中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比如说,荷花群落和睡莲群落等。

3.2 小面积的水生植物配置

在小面积的配置上以近距离的视觉感受来打造水生植物景观,在配置上尤为重视镜像作用,所以,滨水生态湿地公园小面积的水生植物配置以稀疏为主,需要水面留出倒影空间,需要水域周围留出隔岸观景的空间。比如美人蕉植于水中,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感觉,让人观看植被在水中形成的不同效果,感受不同的风采。

3.3 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在人工溪流的配置上,由于池水清澈见底的缘故,所以,在人工溪流的配置上往往采用了植株较低的植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以此达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配置特点上以路易斯安那鸢尾、花菖蒲、石菖蒲为主,具有清新自然的视觉感受。在池底采用了盆栽的形式,减少人工的成分,使自然景观更加秀美。

4 结语

近些年,水生植物被广泛应用于别墅水景及园林景观中,在滨水生态湿地公园配置水生植物,可借助水生植物对再生水的净化作用,打造适宜的生态湿地环境。我国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滨水湿地生态公园选择的水生植物具有耐污性强、去污效果好的特点,加强水生植物的搭配,提高污水进化的能力,有效的维护生态环境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表现水生植物的自然之美。水生植物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是园林造景不可缺少的自然景色,给人们提供舒适自然的场所。

参考文献

[1]陈乐谞,龙岳林.水生植物在湿地景观中的应用——以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6(36):131-132.

[2]于国超.水生植物在滨水生态湿地公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6(7):103.

猜你喜欢

水生植物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