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马尾松毛虫危害现状与防治对策

2018-03-09陶怡莫慧华明财道明安刚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防治对策松树广西

陶怡+莫慧华+明财道+明安刚

摘 要:马尾松是广西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马尾松人工林的发展给广西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马尾松人工林极易受到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危害。马尾松毛虫是广西地区历史性森林害虫之一,更是马尾松人工林主要虫害来源之一,严重影响广西马尾松人工林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笔者对广西马尾松毛虫危害现状与防止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广西地区松树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松树;危害现状;防治对策;广西

中图分类号:S7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53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毛辣虫、毛毛虫。主要为害马尾松,亦为害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是广西地区历史性森林害蟲之一,以幼虫取食松针,大发生时连片松林在数日内,即可被蚕食精光,远看枯黄、焦黑,如同火烧一般,常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被害松林,轻者影响生长,重者造成松树枯死,严重影响当地森林产业的发展。

广西属于亚热带气候,接近热带北缘,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森林覆盖面积非常广泛,目前约为15333.33~17333.33km2,森林树种繁多。正是因为森林面积广阔,以及气候、地理等因素,遭受到的病虫害也多,在全国范围内广西已经成为受森林病虫害危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病虫害防治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尤其是马尾松毛虫这一历史性森林害虫,在广西地区危害松树相当严重,可以造成大量的松树变黄枯死,所过之处如同火烧,常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1 广西地区马尾松毛虫危害概况

受暖冬天气影响,2015年入春以来,广西部分市、县(区)马尾松毛虫大面积发生,局部区域灾害严重,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尤以广西中部以及南部与西南部的一些市、县(隆安、宾阳、横县、兴业、港南、扶绥、宁明、凭祥)等马尾松毛虫危害甚为突出。到2015年3月底,发生马尾松毛虫危害区域已经达到广西全区的1.81万hm2,同比上升了102.24%,造成约32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对生态造成的影响高达2.6个亿。据广西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预测,马尾松毛虫危害现象在广西2015年上半年内有可能扩展至4hm2以上,全年内达到5.33万hm2,成灾面积约为6 700hm2。如此广泛发生的马尾松毛虫危害,给当地松树生长、松脂产量造成相当大的影响,阻碍了广西森林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马尾松毛虫进行综合防治,成为了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2 防治对策

2.1 选育和引进抗虫树种

对于马尾松毛虫的防治而言,优良树种的选育与抗虫树种的引进,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如选择对马尾松毛虫具有一定抵抗性的火炬松、湿地松、长叶松、马尾松抗11号(广西玉林林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等品种,这些品种能够有效减少马尾松毛虫发生。在我国河北一些地区有些赤松林植株,对赤松毛虫的发生具有很好的抗性,应当进行详细研究,并加以引进。

2.2 改松树纯林为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

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松树纯林大面积的栽种存在很大关系,特别是一些生态条件恶劣的区域,极易引发马尾松毛虫的大量发生。因此,应当改松树纯林为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丰富林区植物种类,合理栽植蜜源植物,对多次发生马尾松毛虫的虫源地以及没有太大经济价值或长势不良的纯松林进行砍伐,对增加阔叶树种的种植面积,形成混交林,逐步改善松林地生长环境,有效抑制马尾松毛虫的生长繁殖,降低马尾松毛虫灾害的发生,促进林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封山育林、及时合理抚育

采用封山育林的方式,增加林分,不断增加密度,植被繁茂,减少林分内过大的昼夜温差变化,增加林分湿度,形成不利于马尾松毛虫的生长环境,还可以促进寄生蜂等一些天敌的不断发展。要及时合理地对郁弊后的松林进行修剪或者进行间伐等,促进松树的生长,有效遏制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为害。

2.4 加强森林病虫害测报站网络体系建设,加强虫害监测,及时了解虫害情况

对于一些马尾松毛虫常发区的松林,应当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调查,通常每年内应当进行4次以上的作业。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汇总,绘制图表附带说明,而且要进行明确标定。调查工作要做到及时、定位准确,采集的数据可以真实反应这个时间段内的虫情情况,为虫害防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及时发现、尽早防治。并根据具体的虫害情况,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指导林主进行科学防治,减少马尾松毛虫造成的危害。

2.5 物理防治

物理方法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由于该虫的生长过程中分为卵块、幼虫、茧、成虫等几个生长阶段,可以依照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人工手段对马尾松毛虫的卵块、幼虫和茧进行摘除,利用诱虫灯、诱捕器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使马尾松毛虫的下代虫口密度得到控制。为降低幼虫上树进一步增加为害程度,可将毒环、毒绳等放置在松树合适的位置上,形成物理阻隔,减少虫害。

2.6 生物防治

在广西地区通常会使用本地生产的白僵菌这种生物农药进行防治。3月初,在温度24~28℃,相对湿度90%左右,土壤含水量5%以上的适宜天气可喷施白僵菌,白僵菌在该温湿条件下就会不断发芽,对马尾松毛虫虫体进行侵入,寄生于虫体内,不断繁殖,最终导致马尾松毛虫死亡。宜可利用苏云金杆菌对马尾松毛虫进行防治,实践经验表明苏云金杆菌里混合一定农药防治效果更佳。

2.6.1 病毒防治

多角体病毒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具体防治过程中,可将0.1亿孢子/mL 的白僵菌加入到病毒液(50~200亿病毒晶体/666.7m2)进行喷雾防治。

2.6.2 释放寄生蜂

该方法操作简单,无毒无害是生物防治工作中非常有效的1种手段。通过寄生蜂在马尾松毛虫卵内产下携带设定病毒的卵,让马尾松毛虫群感染病毒,导致其病变死亡,起到防治虫害的效果。通常选择黑卵蜂以及赤眼蜂与平腹小蜂等在虫害发生的始盛期进行释放(45~150万只/hm2),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6.3 招引益鸟

招引益鸟在防治马尾松毛虫方面也有很大的效果。尤其是大山雀在采食马尾松毛虫的量上非常突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虫害的危害。因此,应当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益鸟,禁止捕杀,采用人工巢箱,为益鸟提供可供繁衍生息的良好环境,扩大益鸟群量。

2.6.4 引移蚂蚁

该方法在福建、湖南,广西、广东等一些地区通过实践效果明显。引移蚂蚁主要为双齿多刺蚁,选择冬季进行移窝,在植被繁茂,郁闭程度高,具有良好水分条件的松林内进行引移,初夏分窝,使其达到1窝/hm2左右。这种蚂蚁适应性非常强,稍加保护,即可在此地建立蚁巢。通过观察,引移蚂蚁的松林,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明显减少。

2.7 化学防治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化学防治,小面积发生,危害不是很严重的松林通常选用生物技术进行防治。倘若松林出现大面积的马尾松毛虫,而且危害很重的情况下,应当积极采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尽最大努力控制虫害程度,减少经济损失。药剂选择:马拉硫磷原油+敌百虫原液+二线油依照1∶1∶3比例进行配比,也可选用敌-双油雾剂+敌-丙油雾剂+敌-马油雾剂等与柴油按1~2倍进行稀释,采用喷雾器械械进行喷洒,可以有效防治2~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还可选用20%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加水进行稀释,按照240~300mL/hm2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杀灭3~5龄的虫体。

参考文献

[1]赵清山.森林病虫害数理统计预测预报方法及应用程序[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2.

[2]广东农林学院森林病虫教研室.森林病虫害防治[M].广州:广东农林学院出版社,2013.

[3]杜德鱼.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对策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

[4]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昆虫教研组.森林昆虫学[M].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防治对策松树广西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