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藏高原地区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模式探讨

2018-03-09王吉芳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模式技术

王吉芳

摘 要: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小,秸秆熟化慢,加上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秸秆不再作为燃料使用,秋收后大量秸秆就成了废弃物堆积在地里,如何防止秸秆焚烧、以及合理利用作物秸秆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秸秆还田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高原地区;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中图分类号:S2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47

青海省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总面积2700km2,平均海拔2225m,平均气温5.1℃,年平均降水量900~1000mm,属青藏高原凉温半干旱地区。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44万,主要作物有春小麦、油菜、马铃薯、蚕豆、青稞等,有耕地560km2,是全国100个农机化科技示范县。

湟中县耕地面积560km2中,能产生大量秸秆作物的主要是小麦、青稞、油菜,面积在400km2左右,每年秸秆出产量在30万t。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追求,秸秆已不再作为燃料使用,秋收后大量秸秆就成了废弃物散落和留在地里。政府明令禁止秸秆焚烧,以防止造成大气污染,大量作物秸秆难以进行有效技术处理,农民抵触情绪较大,矛盾十分突出。近几年对秸秆还田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由于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湿度小,秸秆熟化较慢,所以认为秸秆粉碎还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利用方式,秸秆被粉碎后易于腐烂,并可减少对种子架空现象。秸秆粉碎还田不仅为秸秆禁烧找到了一种技术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有益于增产。在高原地区秸秆粉碎还田的技术模式可采用以下3种。

1 技术模式

1.1 秋季秸秆粉碎翻埋模式

技术路线: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深耕翻—春季整地—播种。

机械配置: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还田机、80马力以上拖拉机、秸秆粉碎还田机、铧式犁或深松整地机。

技术关键:秋季收获时或者收获后,将秸秆打碎抛洒于地表,晾晒一定时间后翻埋入地,进行适当镇压。

1.2 秋季留茬春季秸秆粉碎还田深松浅旋模式

技术路线:机械化收获—秸秆残茬覆盖—春季秸秆粉碎还田—深松整地—播种。

机械配置: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80马力以上拖拉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深松整地机。

技术关键:收获时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还田机,将部分秸秆粉碎还田,并留15cm以上的残茬覆盖地表至春播时节,在春季结合深松整地将残茬再次粉碎还田后进行播种,播后需进行镇压作业,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与种子的紧密度。

1.3 秋季留茬覆盖免耕播种模式

技术路线:机械化收获—春季秸秆粉碎平铺—免耕播种。

机械配置: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80马力以上拖拉机、免耕播种机或旋播机。

技术关键:收获时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还田机,将部分秸秆粉碎还田,并留15cm以上的残茬覆盖地表至春播时节,在春季实施免耕播种或旋耕播种,播后需进行镇压作业,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与种子的紧密度。

2 秸秆粉碎还田的技术要求

作业时间可选在秋收后或春播前,但春季作業质量优于秋季作业。秋季作业后被粉碎的秸秆可平铺地表不翻埋,有利于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土壤保护,也可以翻埋入土使秸秆早熟烂成为土壤有机质。春季粉碎还田后要及时翻埋镇压。粉碎长度在5cm以内的要占80%以上,站立漏切的不超过0.5%。粉碎的秸秆地表抛撒覆盖均匀,抛洒不均匀度达到20%以下,覆盖率不低于60%。秋季粉碎还田未翻埋的地块,在来年春季宜早耕翻,但不宜深翻。春季灭茬的地块,即可由旋耕耙或者浅耕犁翻埋入地,并用机引V型镇压器镇压,使耕地达到待播状态,亦可实行免耕播种。

3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作业要点

万向节的安装。应保证机具工作和提升时,方轴、套管及夹叉既不顶死,又有足够的配合长度。检查万向节传动轴夹角,工作时不得≥±10°,地头转弯时不得≥30°。万向节方轴、方套长度,应根据所配拖拉机悬挂机构的尺寸和动力输出轴转速的不同而异,购买时应咨询有关生产厂家。

秸秆还田机的横向、纵向水平调整。即调节拖拉机悬挂机构的左右斜拉杆成水平,调节拖拉机上悬挂杆长度,使其纵向接近水平。旋切刀的作业深度应根据土壤坚实度、作物种植形式和地表平整状况进行调整,一般应保持≥10cm。

作业方式。一般采用2次作业的方式,第1次机具前进速度稍慢,I~Ⅱ挡浅旋;第2次略快,Ⅱ~Ⅲ挡旋耕,深度达到预定要求,达到将秸秆压入泥中,均匀搅拌的效果。

机具的作业质量标准。秸秆还田机作业质量以能满足下茬农作物种植要求为标准。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模式技术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31 例高原地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