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保护与传承的措施探究
2018-03-09管恒川
管恒川
摘要:吴歌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主要是以吴语或吴音的演唱方式在吴地流传的民俗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吴地人们的劳动生活和民俗文化。但是现在吴歌文化的保存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现状,尤其是吴歌的传承人出现断代的问题,吴歌的保护措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的保护和传承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吴歌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吴歌 非物质文化 民俗歌谣 传承 保护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2-0168-03
吴歌称吴地歌谣,又称为“山歌”,其主要是用吴语或吴音的演唱方式在吴地流传的民俗歌谣。其实,吴地就如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苏南平原、杭嘉湖平原以及上海市,这个地区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统治领域,因此,一直以来以吴地著称。吴歌在当地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中最具有特色的代表性,且拥有三千多年文化传承渊源以及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它的民风习俗内容非常的浓郁,而且语言音乐雅韵很婉约,彰显出了江南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一、吴歌的文化价值
吴歌是吴地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经历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中,已经蕴含了当地百姓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吴歌是吴地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真实的反应了吴地的社会生活,吴歌分为劳动之歌和时政之歌等,组成了吴地文化的历史画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吴地发展史。吴歌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在创作上运用了大量的比兴和烘托等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在歌曲中起到渲染与烘托的作用,形成具有特色的艺術表现形式[1]。这对文学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诗歌和散文。同时,吴歌清丽婉转的的音调,还影响了昆曲等众多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在建国之后,有很多的农村歌手和音乐家利用吴歌的曲调编排了很多的新山歌,比如,太仓双凤民歌传承人徐松明,他利用古老的吴歌曲调编排了很多关于歌颂祖国等的当代歌曲,且影响巨大。吴歌虽然是一种文学方言,但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和传承当地的文明,是吴语的标志。吴歌对人类和自然的一种博爱精神,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吴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二、吴歌文化的现状分析
(一)农耕环境的变化
由于现在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吴歌口传心授的方式以及赖以生存的农耕环境已经渐渐消失,现在的生产方式已经由过去传统的劳动方式改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城市化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因此,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量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了农业生产劳动方式的改进,吴歌也随即失去了生产的土壤和演唱的舞台。
(二)文化环境的变化
现代文化娱乐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人们的娱乐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现在的流行元素普遍非常迎合现代人的口味,现代音乐变化和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作为传统民间音乐的吴歌在唱腔和唱词上,已经很难得到年轻人的青睐[2]。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欧美和日韩音乐在我国的乐坛上的冲击,给吴歌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人们的心理发生改变
由于现在的社会生活迅速发展,人们的心理也在发生改变,认为传统民歌是一种落后的音乐文化,甚至有很多学习音乐的人都不太喜欢学习民歌,认为民歌已经落伍,从而导致了某些民族歌谣无人继承。尤其是在学习音乐的学生人数中,对西洋音乐的学习远远超过了对民族音乐的学习,这对吴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非常不利的。
(四)吴歌的传承人出现断代问题
根据调查发现,现在会演唱吴歌的艺人大多已经年迈,但他们依然有很好的乐感和演唱经验,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劳动生活而固定的演唱经验。可是演唱吴歌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再加上吴歌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对吴歌文化的了解非常少,更不用说会唱了。如今普通话不断的普及,在当地的一些小孩连吴方言都听不懂,对吴歌的演唱就不用说了。因此,吴歌的传承人出现了断代的问题。
(五)吴歌文化的传承存在自身问题
吴歌的传承是口传心授的方式,以乐谱的形式保存下来的非常少,更不用说以歌集的形式来出版和发行了,因此,对吴歌的收集和整理非常困难,已经有很多很好的吴歌曲目失传了。这主要原因是吴歌艺人大多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乐谱不了解,甚至不认识,根本就无法将吴歌记录成乐谱传承[3]。要解决吴歌自身存在的问题,就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并且要涉及到音乐专业人员、吴歌传承人以及政府等。
三、吴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措施
(一)采用数字化技术
目前,由于吴歌的乐谱非常的少,大部分的吴歌只有歌词,吴歌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的形式,如果吴歌艺人一旦逝世,吴歌也会随着失传,这对吴歌的保存和传承来讲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只是采用纸质书籍和录音的方式,很可能会出现书籍发霉、录像带的老化,导致吴歌文化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失真的现象。而采用数字化技术的保存方式,是通过图文扫描和立体扫描等将吴歌完整的记录下来,还可以取代纸质书籍和录像带,这不仅可以避免失真的问题出现,还可以更加有效的保护好吴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妥善解决吴歌后继无人的问题
1.制定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机制
要保护好老一辈的吴歌文化传承人,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首先要对吴歌艺人进行造册登记,并认可他们的社会地位,给予相应的物质补贴,尤其是在生活上有困难的吴歌艺人。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完整的表彰制度,专门奖励那些对吴歌的传承和保护有突出贡献的人,从而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吴歌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2.设法培养新一代的吴歌继承人
对于吴歌继承人的培养,当地是可以借鉴一些相关学者的意见,设立全方位的传承体系,从乡镇级别到国家级别的传承人,这是根据传承人的水平不同进行设立的。比如,苏南地区的常熟白茆山歌,他们的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他们的做法是让每一位传承人专门带一名儿童兵教唱当地的山歌,这就很好的解决传承人出现断代的问题[4]。同时,还可以和教育相结合,让吴歌走进校园,不仅要进入中小学的课堂,还需要走进高等院校的课堂。在中小学可供学生进行欣赏学习;在高等院校,对非专业的学生可作为一门选修课,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就定为一门必修课。让学生从小养成对吴歌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同时还可以很好的解决了吴歌后继无人的问题。
(三)改变民俗生活的环境
吴歌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民俗的生活环境中得到传播的,因此,对吴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就必须注重民俗生活的真实性,让吴歌的传承和保护融入到民俗生活的环境中,让吴歌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由于吴歌文化的生存空间是农耕环境,但现在的吴地已是高度发展的现代化趋势,恢复传统的农耕环境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建立吴歌文化的保护区,且保护区内保留传统的农耕环境。吴歌艺人可以在保护区内进行演唱和教授,或者开展吴歌比赛以及和吴歌相关的民俗艺术节;可以创办具有吴歌文化的传统农耕旅游景点,并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这不仅可以让吴歌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负担。
四、结语
吴歌文化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并且得到传承和发展,关键在于吴歌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吴歌文化的价值。但由于吴歌文化在如今的传承和发展中出现了严峻的现状,尤其吴歌文化的传承人出现断代的现象,以及吴歌文化的保护措施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护好吴歌文化,让吴歌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当地政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高燮初,蔡丰明.吴地歌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顾颉刚等.吴歌·吴歌小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15.
[3]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黄静华.民俗学视野中非遗文本的特征、形态与意义[J].民族艺术,2016,(03).261-2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