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国学的海洋中徜徉

2018-03-09王天抒

新少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学学科历史

王天抒

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经典名著,集浩瀚五千年文明之大成,蕴上下两千年古圣先贤之思想,年方十一岁的何俊熠遨游其中,如鱼得水——

作为辽宁小学生的唯一代表,何俊熠参加了在山东举办的“第二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与全国17个地市的选手聚集一堂。何俊熠在预赛中以排名第一的成绩免去复赛直接进入了决赛。决赛是采用抢答模式,所有问答题何俊熠都能答得出,但因为一直没抢到抢答器,所以具备冠军实力的他只能屈居亚军!

在盘锦市大洼区实验小学,记者见到了何俊熠,他有点瘦,戴着眼镜,是个很斯文的男孩儿。聊起话来,谈吐很不一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史书,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情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自豪,古人的聪明才智让我敬佩,这就是我和国学的不解之缘吧。”

先喜欢上历史,再喜欢国学。何俊熠说,一本《三国演义》他7岁前就读了三遍,这萌发了他对历史的浓厚兴趣,此后一本本国学书籍成为他的最爱。每读完一本書,他都会给妈妈讲里面的精髓,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词典或者和父母讨论。

不仅妈妈支持何俊熠买书学习国学,他所在的学校也一直大力推广经典阅读,他的国学储备量越来越丰富。

读背经典,揣摩圣人的智慧,让何俊熠乐在其中。面对每科老师每天布置的习题和作业,按照什么顺序来完成各科作业?何俊熠运用了“三国”中的兵法: 先做优势学科,再做学得差一点的学科;先做作业量小的学科,再做量多一点的学科;先做今天上课听得好、学得比较明白的学科——由易到难,由少及多的思路,会较快地进入作业状态,并随着部分作业的完成,增强自信心。

继承国学中知大义、明事理的优秀道德传统,何俊熠的人格修养得到了提升。读了《挨杖伤老》的故事,何俊熠对于孝顺父母有了更多的认知,在家里他会打扫卫生、洗衣服、收拾碗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程门立雪”成语典故令何俊熠对老师的每一次鞠躬和敬礼都源自内心;管仲与鲍叔牙、山涛和嵇康、文天祥和张千载……被那么多古人的友情故事打动以后,何俊熠懂得了交友之道——与朋友相处要互相理解,互相忍让,不能自私,要为朋友多着想,这样的友情才会变得坚固,不会说散就散。

广博的国学储备量让何俊熠的精神世界变得丰满厚实。同学们经常会在课间将他团团包围听他讲历史,将乏味的历史讲得鲜活、有趣儿,何俊熠会因同学们的受益而感到满足。

因为“获奖”的事情一直被“保密”,直到记者来学校采访,学校才知道何俊熠获奖的消息,杨晓光校长笑着感叹:“咱们学校一直都是藏龙卧虎之地呀!”

有古语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意思是天地虽没有说自己如何高如何厚,可人们都看得见天地的高旷宽广——真正有学识有涵养的人是不会得意忘形到处炫耀自己的。针对“低调”行为,何俊熠说:“大赛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只是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在国学大赛中遇见了很多和我一样热爱国学的优秀选手,在享受比赛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是比证书、比奖杯更可贵的收获。”

班主任马秀娜老师这样评价何俊熠:“他处事十分冷静,总爱给同学普及历史知识,他的国学功底连老师都自叹不如。”马老师表示,下一步她会因材施教,鼓励何俊熠当“小老师”,上台为同学讲述国学,锻炼他的表达能力,引领同学一起热爱国学。

“小人有恶中之善,君子有善中之恶”,在与史书对话的六年时光里,何俊熠收获到了明辨是非、善恶的智者境界。刘备是何俊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因为他仁德,知人善用,能听从别人的意见,有器量,胸怀宽广。然而,何俊熠的理想不是当“皇帝”,而是当中医,因为中医也是一门仁德之学,还可以用一生去践行对医道的追求。

“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马上就要步入初中了,学业会逐渐繁重,虽然不能再抽出太多时间研习经典,但我们相信,有国学作为人生道路的指引,何俊熠距离真善美的目标会越走越近。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学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垂”改成“掉”,好不好?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