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2018-03-09徐长春
徐长春
摘 要:我国健康产业主要有四大产业集群。当前,医疗产业规模整体进入趋稳的平台期,正围绕服务质量提升谋发展;医药产业正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保健品产业正处在冲高后下滑的过程中;健康服务产业正呈现快速上升态势。我国要立足健康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破解,增加健康产业科研投入,夯实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开发传统医学潜力,走出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挖潜创新潜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充分利用好我国经济社会制度优势,推进我国健康产业弯道超车。
关键词:健康产业 趋势 对策
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增长的新动力,我国健康产业加快发展事关人民健康福祉,事关国民经济转型升级,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当前,研究和评估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发展的对策,意义重大。
一、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健康产业已经形成四大健康产业群: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健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产业。①
(一)医疗产业发展呈现趋稳态势
首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规模近年来变化不大,总体趋向稳定。如图1所示,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统计数据,自2012年以来,我国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三类医疗机构数量总体趋向稳定,变化不大。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数量分别稳定在34万个和37万个;只有医院由2012年的23万个增加到2016年的29万个。这表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是在现有机构框架下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服务功能的方式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增长,规模虽略微上升,但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其次,我国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稳步改善,服务能力提高的基础不断夯实。如图2所示,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医疗机构配置的床位和卫生人员等医疗资源的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2年至2016年的5年间,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和卫生人员数分别增长了294%和266%,分别年均增长59%和53%。这表明,近年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数量不断增加,医疗服务条件明显改善,硬件设施改善幅度较软件资源改善速度更快,医疗服务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有了巨大很大提高,而且还将继续保持提高势头。这为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民营医院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在政策和市场环境变革的推动下,我国民营医院规模快速增长。如图3所示,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最新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民营医院规模占全社会医院总规模的比重不断提高,民营医院占比从2012年的4224%上升到2016年的5639%,并有望继续保持这种增长态势。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计,自2015年末民營医院规模在全国医院总规模中占比达到5263、首次超过50%以来,民营医院数量开启占据医院领域半壁江山的历史。2016年末,我国民营医院的数量增长到16432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914家,同比增长1318%。与此同时,民营医院的服务能力也在快速提升。如表1所示,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次从2011年的21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42亿人次;民营医院的入院人数也从2011年的1047万人,上升到2016年的2777万人;病床使用率基本稳定,2011年为623%,2016年为628%。从表1也可看出,2016年,公立医院的诊疗人数、入院人数、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分别是民营医院的679倍、531倍、145倍和112倍。这些指标上的较大差距表明,占据全国医院数量半壁江山的民营医院服务能力远不如公立医院,两者服务能力的拉近还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某些指标也呈现出逐步提高态势、逐步好转的迹象,从实力悬殊向差距很小方向转变。这表明,在公立医院占有先天优势的背景下,作为新生力量的民营医院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总之,我国医疗产业总体已经进入了稳定期,目前的发展主要围绕内部结构调整,表现为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医药产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首先,我国药品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加速增强。如图4所示,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2011年全年批准新药临床149件根据现有资料整理的数据。;2012年全年批准新药临床250件;2013年全年批准新药临床148件;2014年共批准新药临床344件;2015年共批准新药临床606件;2016年共批准新药临床4011件。
整体来看,我国每年批准的新药临床数量发展呈现在震荡中稳定加速上升态势。这表明,我国的药品研发能力在稳定中持续增强,我国的药品科研创新能力在快速增强。
其次,我国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如图5、图6所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实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678家;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440248家。截至2012年底,全国实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747家;全国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有443125家。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875家;全国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有451129家。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5000家;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452460家。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5065家;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466546家。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176家;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465618家。数据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我国卫生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需要指出的是,2016年药品生产企业数量以及原料药和制剂企业数量均有减少的原因是,生产企业许可证换证期间,一些企业由于未通过GMP认证,暂不具备换证条件而暂缓换证,没有纳入统计。国家卫生计生委:《我国卫生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所以,整体看,我国制药企业数量在2011年之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药品经营企业数量呈现更快增长态势。这表明,我国药品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还处在扩张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endprint
第三,我国医药工业增加值、主营收入、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工业整体增速,整体向好。如图7所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自2012年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呈现下降态势,医药工业增加值在整个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呈现不断增加态势。2016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46个百分点,位居工业全行业前列。医药工业增加值在整体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33%,较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扩大。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3586亿元,同比增长99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90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502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化学原料药、中成药、制药设备的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402/n1146455/c5594232/contenthtml这表明,我国医药工业附加值整体处于扩张期,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第四,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正处在增长期。如图8所示,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698家。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6169家。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7211家。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343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统计年报。2016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出现回调。但总体看来,在医疗器械行业高利润率刺激下,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整体在快速增加,还处在高速增长期。这表明,我国医療器械生产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第五,我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数量正处在高速增长期。如图9所示,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实施许可证管理(一类、三类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68596家。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实施许可证管理(一类、三类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77788家。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实施许可证管理(一类、三类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83809家。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实施许可证管理的(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89833家。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实施许可证管理的(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86269家。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共有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35725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统计年报。整体看,自2011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大幅增加趋势,特别是2016年。这表明。我国医疗器械经营行业还处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第六,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但缺陷明显。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01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的数据,如图10所示,2015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3080亿元,比上年度的2556亿元增长了524亿元,平均增长率约为2005%。但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多、小、高、弱”的特点。一是生产企业多,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就有17211家;二是企业规模小,平均每个企业年均产值仅约1400万元;三是产品集中度高,医疗器械产品种类3500多种,平均每种产品十多个注册证;四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对外依赖性高,表现出“弱”的特点。
第七,我国药品辅助材料生产企业数量已出现了快速增长基础上的回落调整势头。如图11所示,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自2012年以来,我国药品辅助材料生产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大幅增加趋势,并于2014年底达到阶段性顶点。2012年全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省局共批准国产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生产申请334件;2013年711件;2014年776件;2015年642件;2016年782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统计公报。2015年我国药品辅助材料生产企业数量也出现了回调,但2016年又重新拉起。总体看来,我国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生产企业数量随着药品行业的景气而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总之,我国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生产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总之,医药产业的各个子行业都呈现增长态势。这表明,整个医药行业都处在快速增长态势之中。
(三)保健品产业呈现冲高后的下滑态势
首先,我国保健食品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回落。如图12所示,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年批准的保健食品初次注册申请710件,2011年711件,2012年653件,2013年830件,2014年1251件,2015年987件,2016年312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统计公报。2016年,我国批准保健食品初次注册申请数再2015的基础上继续回落。总体看来,2012年之后,受健康观念日益普及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政策的刺激,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快速复苏,企业创新能力快速增长。2014年之后,受国内保健品市场不景气的影响,我国保健食品企业创新能力出现回调,处于低潮期。
其次,我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回落。如图13所示,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391家; 2013年底 2616家;2014年底2587家;2015年11月底 2440家;2016年11月底 2328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统计公报。 可见,我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在2012年—2013年期间出现过一次大幅增加。但2013年以来,我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数量逐年下降。这表明,我国保健食品生产产业正处在下滑过程之中。
(四)健康服务产业呈现快速扩张趋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