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艺术改变人们的习惯
2018-03-09金元浦
金元浦
美国学者大卫·霍伊说过:“从中国人的观点看,后现代主义可能被看作从西方传人中国的最近的思潮。而从西方的观点看,中国则常常被看作后现代主义的来源。”他认为一些后现代的观念恰恰是从中国古代的思想来的。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与天地为亲眷的想法而来。可以说,至少有一些西方后现代的思想,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过去我们的教育是仰望西方的,走的路是所謂“经典”的,按照固定的程式培养单向度的人。张宝贵五十年来一直在农村,他没受过正规的学院教育。我想,如果他进了大学,进了建筑学院,学习了西方设计的金科玉律,也许走的就是一条常规的路,就没有今天的创新创意和奇思妙想了。强烈的个性意识、乡土意识,使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跨度,从一个前现代农民跨越到后现代的艺术家。
这种精神追求从哪里来,这种充沛的创造力从哪里来?我认为,就从中国深厚的传统艺术精神中来。我觉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与黄土亲眷般的感觉,与传统文化的厚土滚在一起的生命历程,才会有那样一种形态的艺术表达。那可能是不少学院派青年学子无法达到的。不同于曾经流行一时的所谓“潮流”,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保留了许多被西方鄙夷,被时尚放弃的传统。我们看到了一种独特的、粗犷的创造性翻新。他执拗地把那些曾经被看作垃圾的东西,送上大剧院、图书馆等一个个辉煌的建筑。只是在今天,人们才对往昔地方的、本土的传统表现出如此浓厚的怀恋之情。现代美学的那种一本正经、高高在上的艺术观已经被一种反叛的姿态所取代。美学上的转变就这样发生了,这是文化的“后现代转向”的一部分。
通过个人的长期的努力,宝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形式和材料创新上的特色,他把自己独特的精神力量灌注到了作品中。宝贵现在做低碳材料与设计,我觉得对于现在大拆大建的现实而言,意义非凡。中国在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人们对于生活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精神的、文化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了。现在做低碳,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创造性功绩。今天,我们赶上了新时代,低碳技术也赶上了新时代。中国长时间的经济发展之后,人们对于生活的环境有了要求,对于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美术的、艺术的、美学的,以及周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二十年前我们讲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讲街心花园、城市雕塑,讲城市艺术与美学的日常生活化。今天人们的审美追求,已经与对环保、环境、绿色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融合在了一起。所以做低碳,它是美术、艺术,是休闲的、优雅的。
所有的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孤独的,是独一无二的。建筑设计师也一样,最可贵的是独具匠心,既以人为本,又顾及环境的改造与可持续发展。张宝贵说:“艺术伟大的功能是改变习惯,而不是仅仅推出某一个艺术家……今天我从事的工作,不是造型,不是成就,是把我自己改了。而且我不甘心,上帝说只改你自己还不够,你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别人。”这种雄心,我们有理由有所期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