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 叫醒老院子的姑娘
2018-03-09睿子白菜
睿子+白菜
2012年的春天,从未去过大理的白菜突然梦见了一个大理的院子,三合院的样式,里面种着花花草草,非常美。
这个未来数日在脑海里反复出现的院子,促成了白菜的第一次大理之行。
时间和记忆就是幻象
那时候的白菜,住在浙江,自由职业,做出口贸易。因为有两个非常稳定的客户,所以这份工作很自由,但11年下来,单调的模式和节奏,早已令她心生疲倦。
到大理两日,白菜便真的在离古城不远的洱海边,找到了梦中的小院:葱郁的果树,小小的菜园,还有一个带喷泉的小鱼池,清晨可以坐在院子里看书,黄昏可以去洱海边散步。
按白菜最初的计划,是带着笔记本,一边工作一边在这里小住一个月。然而,这个归期,被一推再推,从春天,一直到了秋天。
这几个月,她每天用两个小时处理工作,其他的时间,读书、观云、看海、做饭、练瑜伽……后来,还手做布包,去著名的人民路摆摊儿……
“一回忆起这段时光,我就成了话痨,常常觉得时间和记忆就是幻象。”哪止于话痨,这些美好而琐碎的白菜往事,让我们这样一个被采访者一个采访者都仿佛坠入了遥远又很不真实的时光隧道,“那时候的大理和人民路很不一样,每一个摆摊的人都极为讲究,极为认真地设计制作自己的货品,如果谁的货是批发来的,而不是原创,那将是一件很羞辱的事情;那时候的人民路,就像自己家的院子,摆摊的同时,有人缝衣服、看书、摘菜,有人弹琴,唱歌,喝酒……”
有一天白菜帮一个朋友找狗,七拐八拐中,突然被一所老房子锁住了视线:门前的石板路上长满了好看的青苔,老式的门梁,进得门来,有人坐在院子里筛谷子,院子方方正正。“当时就觉得很喜欢,也没想着要干什么,一聊,房主也愿意租,价格也合适,所以当天就签了5年合同。”就这样,房子租下来没几天,白菜就在父母的反复催促下,回了一趟宁波。
没过多久,她又回到了大理,这一次回来,她最大的客户破产了,白菜是用“如释重负”来形容当时的心情的,因为她特别希望以一个正当的理由来结束以前的工作。又撑了两个月后,已经觉得这样的工作和在大理的生活状态格格不入之后,白菜也和另外一个客户结束了合作。
然而,闲了一段时间之后,白菜很快就面临了现实问题,“突然有一种恐慌,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以前的收入是源源不断的,而那段时间,变得入不敷出,从来也没有做过别的行业,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就在这时,白菜遇到了一群钱包干瘪,理想丰满的年轻人,他们计划着开一家青旅,收很低的房费,或者干脆免费,让每一个来大理的同类,都有房可住有床可睡。最后,5个人东拼西凑了三四万元,就开始找院子了。“我当时就觉得怎么可能?”然而,这几个年轻人事事亲力亲为,自己动手,真的把旅舍给开起来了,虽然也就只能提供一个住宿。这件事,给了白菜很大的鼓舞,“他们虽然看起来很苦,但又特别快乐。在我看来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也实现了。”
于是,2013年1月,白菜在同村租了一栋新建的白族民居,准备也做一家客栈。整个装修思路是不动大的结构,以软装为主。白菜和朋友们自己刷漆,自己做榻榻米、吧台,每周都去下关的二手市场淘旧货,从小三轮车,到大三轮车,最后变成小货车往回拉,每天披星戴月,但非常快乐。“后来我想,大理的人文环境,会给人自信,因为集体意识不会影响你,不会批判你;大理的气候环境,也会让人自在自信。因此,你可能在别的城市只是存在于脑袋里的想法,到了大理,便真的认定会实现,”而现实,也正是如此。这家叫“白菜园子”的客栈一开张,便生意兴隆。客栈一共7间房子,风格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外婆家的调调,基本以包月的形式短租出去,租客大多是“90后”的年轻人。
自我的找寻与确认
但经营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白菜就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状态——每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热闹的环境中,聊无聊之天儿,每天要用很长时间收拾客房,打理院落,做饭(租客都会找她蹭饭),这样重复而缺乏创造力的日子让她又累又倦。有一天,在村子里散步,看着一栋栋正在改建中的房子,白菜猛然意识到,这个有着一流海景又离古城不远的村庄已经在奔跑着迎接一个更为商业化的时代的到來。也就是在那一刻,她决定转出这个客栈。而且她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更喜欢的是赋予一所老房子新的生命,而不是经营一家客栈。
想清楚之后,白菜很快地转掉了客栈,开始有意识地找老院子。很快,她便在邻村一个并不是特别起眼的角落,顺利租下了一个小小的院落,平房,房子有点破,院子里有一棵情人梅。“当时觉得破也不是什么问题,自信破也可以改出来。”白菜笑言自己的性格天生自带想当然。于是,在这种信心满满热情满满的驱动力下,她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部改造,“我先住了一个多月,很喜欢,然后就很顺利地一次性转租出去了。”
而后来,这也成了一个习惯,每一个改造好的院子,白菜都会自己先试住一小段时间,然后带着“用户体验”进一步地去完善它。抑或者,总结这个院子的遗憾或不足,避免出现在下一个新院子的改造中。
紧接着,白菜又把自己来大理租的第一个小院改造完成,很快,也转了出去。
而这个期间,父母依然对在大理折腾的白菜不放心,反复催她回宁波,白菜的一个朋友也力邀她回宁波帮自己打理生意。
于是,白菜又于2014年年底,回到宁波,坐进了开发区一间写字楼的办公桌前。“这那段时间,我简直度日如年,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全然没有热爱和喜欢。加之冬日持续的雾霾天气,心情就更加低落,身体也各种不舒服。”endprint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年,有一天,白菜和大理的一个朋友通电话,朋友说:是时候听从内心的声音,回大理了。挂了电话之后,白菜一下子就哭了,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于是,向朋友辞行,朋友说:“我知道你有一天是要回去的,因为你每一次提到大理的时候,我都会看到你眼中的光彩,这是平时看不到的光彩。”然后,她又给爸爸打电话,面对每天不开心的女儿,这一次父亲也没再阻拦她。
就这样,一个星期后,白菜就又站到了大理的蓝天白云之下。“現在想想,这半年,也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它让我彻底明白,我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中了。”
经过这小三年“宁波-大理,父母的期待-自我的追寻,挣扎-确定”中,再回到大理之后的白菜,心彻底定了,也彻底理清了自己。
在自由的天空下
“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对自由产生了新的理解,在大理,自由就是你想做什么你就可以去做,你不想做什么也可以停下来,你的节奏完全可以自己决定。而以前在宁波,总觉得自己像个陀螺,即使你不想转的时候,也有人会催着你转。这也许就是大理的包容性吧,这里的一切都是多样化的,没有集体意识影响你,批判你,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有边界。”接着原来的步伐,白菜开始把改造老院子当成了一件稳定的事情去做,两个月内,就连续找到了三四个老院子,也都先租了下来。这之后,她又找回了那种热情高涨,有时候会因为一个设计,一个灵感而兴奋得睡不着觉的充实与喜悦。
白菜选老院子的标准是:采光好,朝阳,院子里有树,房子主体结构完整。改造时,她会放一点点自己梦想的东西在里面,然后一遍遍在院子里去感受它的前世今生,慢慢地产生直觉。就像感受一个人,它是活泼的,还是稳重的?它是大家闺秀,还是顽皮孩童?它有哪些可爱的优点?它周围是怎样一个环境?
带着这样的感受和直觉,白菜在之后的两年时间,改造了4个院子。
第四个院子,因为有一棵十几米高的野枣树,所以就做了一个白菜梦想中的树屋。在做第五个院子的时候,她尝试和一个男生搭档,一个侧重设计和软装,一个侧重施工和品质的把控,“我以前的改造,没有大的突破,会比较中规中矩,而两个人合作,更互补,更开放,更有意思。”另外,他们也重新组建了施工团队,材料全部自己采购,这样,不但设计上有所突破,施工品质也提升了很多。
很明显,他们搭档后的第五个、第六个、第七个院子的风格,相较之前,既有延续,又有较大的突破——更大胆、更宜居,更实用。既充分保留了老院子老房子的美感,又将现代的生活方式自然地融入其中。“这其中,我们也带入了更多关于居住的思考,一方面,要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另一方面,也会想怎样的生活才是恰如其分。比如,卫生间我们不放在卧室,我希望卧室就是卧室,东西越少便越安静,越不容易分神。而且生活也不能太方便,每一个区域每一个房间的功能都应该清晰。如果卫生间在卧室,你可能会不假思索地便去了卫生间。而如果你要迈出门去,经过院子,让空间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即便是去卫生间,也会有了一种仪式感,如果是深夜,你还会抬头收获满天的星光灿烂。”
白菜一直强调,他们对于每一个老院子的改造,只到60分,大量的留白是留给未来主人的。他们也不会请专业的设计师,因为她希望这些被重新激活的小院,是一个看不到设计的居住空间,它们应该有家的温暖温馨。
翻开白菜的微信日志,你会看到,她是一个爱美食爱甜品爱咖啡,爱天空爱云爱日出日落,爱花爱画画爱一切细小的美好,自在至真的姑娘。
其中,她有一篇日志,这样写道:未来理想中自己的房间:山脚,独院,只有两个房间:自住一间,接待家人朋友一间。自住的空间:落地玻璃配阳光,开放式厨房餐厅工作室客厅,长方形,都在同一间,水泥地面,黑白色系,偶有几件家具家电是极其跳跃的彩色,东西尽可能地少,整洁通透,像军事管理区一样,哈哈哈哈,正对庭院,花草满院,一颗白樱花,一墙粉蔷薇,再来一片小菜地,在院子放张长木桌,天气好就在院子做菜,摘新鲜香料,做黑暗料理……
白菜,祝福你,早一天住进这样的房子和生活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