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配问题教学中折射出的新型数量关系

2018-03-09江苏盐城市第二小学腾飞路校区224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5期
关键词:种数木偶个数

江苏盐城市第二小学腾飞路校区(224000) 郑 亮

“找规律——搭配问题”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中给出的情境是木偶搭配帽子。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本节课的一个片段。

师:儿童节快到了,妈妈让小明自选一个木偶和一顶帽子。货架上有3个不同的木偶和2顶不同的帽子。请你想一想,小明一共有多少种选择?

生1:6 种。

师:如果帽子变为5顶或100顶,又有多少种搭配方案?(依据学生的回答得到如下表格)

师:仔细观察,搭配种数与物品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生2:木偶个数×帽子顶数=搭配种数,也就是说搭配种数等于各类物品数量的乘积。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出示题目:如果木偶和帽子共有12种搭配方法,你能据此判断木偶和帽子各有多少吗?”一位学生答道:“6+6=12……”教师忙不迭纠正:“木偶个数×帽子顶数=搭配种数,注意运算符号。”不料这位学生十分不解:“个数乘顶数,怎么等于种数啊?”

一、寻根问底,诊断病因

笔者对学生给出的“6+6=12”这一答案感到不解,难道仅仅是学生对题意理解有误吗?课后约谈才知,“6+6=12”是这位学生从“6种+6种=12种”中演化来的,于是笔者刨根问底:“按你的分析,那有多少个木偶、多少顶帽子呢?”学生回答:“可能有2个木偶、6顶帽子,也可能有6个木偶、2顶帽子。”原来这位学生会做题,只是不理解“个数×顶数=种数”这一单位转换。

学生对单位异常变换的质疑,间接暴露了教师教学上的疏漏。就教学结果来看,学生似乎根据数字关系找到了求解方法——“木偶个数×帽子顶数=搭配种数”,然而纵观整个过程,这个规律与其说是学生根据数量关系推算出来的,不如说是学生凭借直觉连估带猜出来的。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在逻辑上推理出来,因此也没有在思想上认同这一算法。

规律的总结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证明,数据多、范围广,才具有说服力。因此教师还可以从配衣物、配刀叉、配新人等方面展开教学。

二、透过本质找规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从而找到一个通用公式,以便解决所有类似问题。但在解决个案后,教师需不需要让学生深挖其中的算理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离开算理,算法就是无本之木。以2个木偶与3顶帽子的搭配为例。如果从木偶着手,每选定1个木偶,都有3顶帽子可以与之搭配,即有3种搭配方案,由此可知,2个木偶就有6种搭配方案;如果从帽子着手,每选定1顶帽子就有2种搭配方案,那么3顶帽子就有6种搭配方案。这些都可以统一用式子“3×2=6(种)”来表示。换句话说,搭配种数的求解,需要暂定目标和机动目标协作,暂定目标和机动目标可以相互切换,而且可以互换。如把帽子设为暂定目标,那么木偶就是机动目标,两者数量的乘积就是搭配种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洞察算法的本质规律,阐明其中蕴含的规律,教学才会全面且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算理用一种直观、简约的方式呈现出来,把抽象的规律用直观的数字符号表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这样学生对“木偶个数×帽子顶数=搭配种数”的理解就会更透彻。如下表所示。

上述课例中,当“6+6=12”的错误回答出现后,教师应该耐心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因势利导,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在常规的数量关系中,每份数乘以份数等于总数,总数的单位与每份数的单位保持一致,而搭配问题的数量关系与之不同,它“脱离”了以往的算理,会让学生一时间摸不清头脑,出现思维紊乱。对此,教师只要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发现算理,就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运用乘法算理来解题。

猜你喜欢

种数木偶个数
从当前汉字使用情况调查看《现代汉语常用字表》①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用药整合管理干预效果研究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小木偶找智慧
走近木偶传承人
木偶
木偶的眼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