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O17,他们说……

2018-03-09

中国教育网络 2018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

说理念

杜占元

教育部副部长

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对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教育信息化必将带来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泛在学习环境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

周傲英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高校在信息化方面也应该有新的思考和实践。首先认真学习和理解教学和育人规律,理解当今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创造和开发新的业务模式,要深刻认识应用和技术两者之间不可分离、 相互促进、 联动发展的依存关系。信息系统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反复的试错和迭代逐步达到系统的开发目标。

李永智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层面来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的主体,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社会发展要求教育进行相应的改变,就是应信息社会之需,建构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内容和方式。从微观层面来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必将带来教与学的革命性改变。这两个层面决定了教育应当也必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可以说,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尚处于微观层面的量变过程。

说互联网+教育

任友群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信息技术之教育领域,必须将教育置于互联网的大背景、大格局中,以“互联网+教育”的方式整体推动发展。“互联网+教育”的难点在“互联”二字,关键点有三个:一是怎样使得“互联网+教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二是怎样实现宏观教育管理与微观教学实践的互联,使“互联网+教育”的效能更加提升;三是怎样实现教育领域全要素的互联,使“互联网+教育”的推进更加可靠。

周洪宇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互联网教育目前几乎处于野蛮生长状态,比如大多数互联网教育内容的承担者并非专业从教者,大多是技术专家,正式教师进入得非常少,内容也是良莠不齐。因此,当前急需立法来对互联网教育予以保障,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胡钦太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我们想真正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将互联网思维深入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思考互联网技术可能给提升教育质量带来有效现实的途径,而不是盲目跟风。

秦小刚

郑州科技学院院长

“互联网 + 教育”是技术与教育融合不是技术支配教育;是传承改良不是颠覆革命;是辅助补充不是削弱替代;是个性化服务不是系统化管束。

说大数据

徐宗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关于大数据,有三个“不等于”需要人们关注:第一,基础设施不等于大数据,尤其是云计算不等于大数据;第二,信息化也不等于大数据,信息化是长远的过程,它有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升级,是永恒的一件事情。大数据是从侧面反映,是收集信息,更多的是标准化、科学化、便捷化等;第三,数据处理不等于数据分析。要明确目标是前提,拥有数据是基础,计算平台是支撑,分析技术是核心,产生效益是根本。

刘承功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

高校要变技术主导为需求主导,将数据真正流转到管理、业务专家手中去,产生业务价值。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数据重新加工,使数据服务独立于业务系统。最重要的是将各级用户的角色纳入到数据生态体系,使他们成为数据的受益者,提高数据生产的积极性,推动整个数据生态有效运行。

说安全

李志民

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网络安全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打击网络犯罪。逻辑很简单,你的安全由警察保护,还是靠自我保护,住在铁皮屋内?如果罪犯持有枪支和炸弹,铁皮屋也保护不了我们。国家网络安全也有同样的逻辑问题,前有中国的明长城,后有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被动防御不会有真正的国家安全,主动防御,合纵连横,建立立体化联动体系,方能取得网络空间的长治久安。

高林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副局长

国家发布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源于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新渠道,同样的,它也是教育的新型传播渠道。高校做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首先要认识到:不能从传统的角度去考虑网络信息安全,应当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对它进行重新定位。

说未来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

推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信息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要推进教育信息化2.0,必须首先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二是要实现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转变;三是要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

杨宗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在大规模基础上开展的个性化教育,也必将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我们必须推动信息技术支撑下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

尤政

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未来高校将有两个重要转变:一是从数据管理和支撑转变为以大数据为依据进行决策。二是从教育信息化转变为信息化的教育,将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推动教育发生变化。

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

未来的学生,将自主性更强,获取知识来源多渠道是全方位学习的形态;未来的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观念,不断创新和学习,与人工智能型教师优势互补、无缝对接;未来的学校,不仅要打造好实体校园的环境和文化,还需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网络空间,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