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酰明胶注射液治疗低血容量休克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2018-03-09刘旭红
刘旭红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血容量丢失而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及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1]。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摄氧量较多,氧储备少,当血容量不足时,冠脉血液流量减少,供氧量即相应减少,如伴有休克,心率会代偿性增快,心肌收缩力代偿性增强,耗氧量可相应增加,因此加重心肌缺氧,如延误治疗时间,可继发心力衰竭,所以应及时静脉补液进行液体复苏,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本文通过应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来稳定胶体渗透压,稳定血压,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改善心力衰竭,挽救生命,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48 例患者为我科 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以急性心力衰竭为主症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均符合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入院症状均有胸闷,喘促,心悸,胸痛,夜间睡眠憋醒,平卧时呼吸困难,末梢发绀,四肢湿冷,浅静脉萎陷,脉搏细速,意识模糊及昏迷,查体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电图示均有ST-T改变,心肌酶学指标正常。既往疾病包括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糖尿病,消化道及呼吸道恶性肿瘤等,病因包括消化道大出血,胃肠道引流,进食差,恶心、呕吐,严重腹泻,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利尿剂等造成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入院时被随机分配到N组和T组分别进行对应治疗。N组24 例,男 14 例,女 10 例,年龄 31~80岁,平均( 32.9±18.1) 岁,其中胃肠道引流2例,低蛋白血症4例,进食差5例,消化道大出血6例,严重腹泻3例,恶心、呕吐4例;T组24 例,男 16 例,女 8 例,年龄 51~75岁,平均( 29.3±16.1) 岁,其中进食差4例,低蛋白血症6例,消化道大出血2例,长期使用利尿剂4例,严重腹泻3例,恶心、呕吐5例。
1.2 方法
N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补充晶体液纠正低血容量休克,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如强心剂予去乙酰毛花苷、环磷腺苷葡胺,利尿剂予呋塞米、托拉塞米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予硝酸甘油等,纠正液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但患者胸闷、喘促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愈发加重,血压逐渐下降,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继而出现多器官衰竭。T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在补充晶体液500 ml后,加强纠正低血容量治疗,在30 min内按10~15 ml/kg静脉输入琥珀酰明胶注射液。所有患者均连续监测心电、无创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两组患者均在治疗24小时后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观察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及心功能检查左室射血分数数值变化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T组明显优于N组,患者心悸、胸痛、夜间睡眠憋醒、平卧时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且无一例并发症,而N组有并发昏迷、急性呼吸衰竭等,继而转入ICU病房。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B型钠尿肽水平下降幅度较治疗前≥30%,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25%,较N组明显升高(P<0.01),见表 1。
3 讨论
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时因血压低,循环血量不足,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衰,所以应及时进行液体复苏,补充血容量,提高胶体渗透压,迅速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保障机体组织灌注,维持主要脏器生理功能。其原则是先晶后胶,晶胶并用,先盐后糖,补液速度宜先快后慢[1]。胶体溶液系又分为自然胶体系(如全血或血液制剂)及合成胶体系两大类,前者可能会有过敏反应及传染疾病等潜在危险,且价格昂贵;而合成胶体有等张力,等渗透压及适度微血管渗透压的特性[2],改善微循环血流[3]。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属于最新一代人工血浆代用品,是血浆增溶剂的良好选择[4],其以精制动物皮胶或骨胶为原料,经人工化学合成的血浆容量扩容药,可增加心搏量、提高氧输送能力[5],过敏反应发生率低[6],对凝血机制无干扰[7-8],输注量及速度不受严格限制,平均分子量较低,快速代谢无蓄积,对患者肾功能无影响,扩容作用强,停留时间长,可改善血压、血流速度和组织灌注,比晶体液更能改善微循环并减少内皮细胞肿胀,在血源不足的情况下使用,能明显维持机体的生命体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血浆代用品。血浆B型钠尿肽为心源性神经激素,由心室肌细胞合成,通过排钠利尿及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起作用,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即可出现特异性升高,反映患者心功能的变化,预测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为检查患者心脏功能、结构变化的常用检测手段,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结构变化,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及统计学分析,发现B型钠尿肽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综上所述,通过使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时进行液体复苏,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症状,使患者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得以控制,挽救患者的生命。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s)
N组 24治疗前 59.32±13.41 0.90±0.07 121.74±17.51 54.81±39.10 1 454.21±315.32 0.45±0.08治疗后 85.63±12.09 0.92±0.04 85.91±12.21 132.03±80.67 1 204.72±217.54 0.53±0.03 T组 24治疗前 58.40±10.29 0.85±0.10 119.43±17.72 60.10±36.40 1 583.69±382.26 0.48±0.12治疗后 95.35±14.03 0.96±0.05 96.21±13.51 145.61±50.68 1 108.34±217.23 0.60±0.04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8):581-587.
[2] 朱莉莉,傅诚章. 血浆代用品血定安和林格氏液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观察[J].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0,4(2):98-99.
[3] 刘俊杰,赵俊,史誉吾,等. 现代麻醉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41.
[4] 方吉,崔苏扬. 琥珀酰明胶用于肾移植手术中扩容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6):395-396.
[5] 万德宁,王焱林,李建国,等. 围术期大量失血输注大剂量琥珀酰明胶补容效果的临床观察[J]. 医学新知杂志,1999,9(1):17-19.
[6] 李天昱,关琦. 血浆代用品过敏反应的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111-112.
[7] 杨文燕,毕春,刘光鉴,等. 两种血浆代用品对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J]. 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10(1):41-42.
[8] 宋丽萍,田昭涛. 术中输注聚明胶肽对术后外周血小板CD41含量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0(18):59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