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无声 一枝一叶总关情
——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2018-03-09王敏
◎ 本刊记者 王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放在心头的民生大事。按照总书记要求,近年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将脱贫攻坚作为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思路、新机制,发挥测绘行业优势,整合全省地理信息资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在帮扶村的基层党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教育文化等方面多点发力,统筹推进,打出了一整套脱贫攻坚的“组合拳”,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的漂亮仗。
固始县李店镇的刘营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势高低不平,是国家级重点贫困村。两年前,这里道路坑洼不平,房屋破陋,百姓贫寒。
而如今,刘营村的村容村貌完全变了样: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一栋栋新盖的砖瓦房别致林立,一块块深蓝色的光伏板首尾相连,一个个致富项目发展得有声有色……
短短两年,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是如何实现旧貌换新颜的?
自成为刘营村结对帮扶单位以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着力点,倾全局之情,举全局之力,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一幅幅扶贫攻坚、共赴小康的生动画面,在刘营村徐徐展开。
结“亲戚”,精准帮扶有思路
2015年以来,刘营村新庄的王福林家,经常有一些陌生的“亲戚”来串门。
王福林身患鼻癌,妻子残疾,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为保障王福林一家的基本生活,“亲戚”们不断送去扶助金和慰问品。为了让他家彻底脱贫,“亲戚”又帮他申请小额免息贷款,购进龙虾苗,指导他养殖龙虾。
在“亲戚”们的帮助下,刘营村的40多户困难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刘营村里出现了一些群众并不熟悉的身影,成为他们的“亲戚”,热情地帮助他们生产生活、脱离贫困。这些“亲戚”,来自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近年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始终把刘营村的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上级扶贫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帮扶措施。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委书记刘济宝多次带队前往刘营村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详细了解刘营村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群众愿望等,并召开座谈会,与县、乡、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贫困户面对面,心贴心,共商刘营村脱贫攻坚良策。
要脱贫,关键在人。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门成立了以局长、党委书记刘济宝为组长,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何晨为副组长,副局长毛忠民、宋新龙以及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选派责任心强的骨干人员到刘营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全力做好日常帮扶工作,确保将帮扶任务落到实处。组织单位优秀党员干部与刘营村贫困户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全面落实“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总体要求,推动刘营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对子结得牢不牢、“亲戚”认得准不准,关系着全盘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影响着扶贫的质量和效果。
结对帮扶方案确定后,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带领优秀党员干部走进刘营村的“亲戚”家中,详细询问其家庭基本情况、主要经济来源、年收入等,重点了解致贫原因及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及今后的打算。然后因户施策,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通过提供鸡鸭鹅苗搞养殖、捐资助学、大病救助、到户增收、入股分红、生活补贴等多种形式让他们走出贫困。
为加强“亲戚”间的沟通,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还印制了“认亲联系卡”,钉在了贫困户家门口,卡上写有帮扶责任人的姓名和电话,方便贫困户与其联系。
一张小小的联系卡把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心连在了一起,为刘营村贫困群众搭起了脱贫致富帮扶桥。
抓党建,凝心聚力齐攻坚
刘营村的“80后”党员张地红,十几岁便辍学外出打工。多年的摸爬滚打让他在北京建材行业站稳了脚跟。因家庭条件不错,2015年,他出资6万元为村里修建了2公里生产路;2016年拿出2.8万元为村里安装了10盏路灯;2017年,他又向困难老党员每户捐赠500元……
别看张地红现已成为刘营村党员队伍中的先锋模范,党员这个身份曾经让他觉得可有可无。
刘营村是李店镇有名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2600多人口中只有党员68名,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党员不足,党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几乎不开党员大会,不过组织生活,工作方法简单陈旧,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缺乏,“三会一课”流于形式,党员凝聚力弱、身份认同感低。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让每一名党员干部切实履职尽责,与群众密切联动,凝心聚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015年9月,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选派徐新超到刘营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后,他开始主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员学习制度,加强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何晨为村干部和党员讲授“两学一做”专题党课,切实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发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介绍、学习、座谈等方式,让村内高学历人员、复员军人、致富能手等非党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开展党员义务劳动,组织家庭条件好的党员帮扶村内贫困户、五保户。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较好地提升了村内党员素质和党组织工作能力,调动了党员队伍的积极性,构筑起了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为刘营村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今,张地红再提起党员这个身份,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总会油然而生。
用数据,扶贫路上有“导航”
在刘营村村委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固始县李店镇刘营村影像图”。图上刘营村道路、水塘、田地以及贫困户数量、所属村组、所住位置等都清晰可见。
2017年11月,河南省地图院副院长孙常建成为刘营村新任驻村第一书记。“刘营村村民居住得很分散,刚到村里时,我两眼一抹黑。幸亏有这张图做导航,让我轻松找到贫困户的家。”孙常建说,“以后想为刘营村修路、修渠、搞产业,都可以在图上先行规划设计,方便又快捷。”
2016年6月,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投入资金5万元,为固始县10个贫困村编制了高清晰度影像挂图,实现了脱贫攻坚的挂图作战。这是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挥行业优势,服务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6年初,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委托局属单位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省扶贫办研建了河南省精准扶贫移动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基于移动终端和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进行精准监测,进一步推动建档立卡工作。系统主要实现扶贫数据与空间位置数据的整合与集成,建立空间属性相关联的数据库,实现基础地理信息功能及信息查询、定位、标注、统计等;实现扶贫对象的定位、扶贫信息的移动端专题信息统计;实现扶贫区域省、市、县、乡、村专题渲染显示;还可以充分利用三维场景、遥感影像、精准定位和实景模型等,融合相关扶贫数据,实现扶贫对象、致贫原因、扶贫举措、扶贫成效、挂图作战等“一张图”协同管理。
“有了这个系统,相当于有了一个精准扶贫的大数据库。贫困户的具体位置、身份证号、致贫原因、收入状况以及脱贫进程等都一览无遗,真正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服务和精准管理。”孙常建表示。
2016年6月,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现任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省长王铁赴省扶贫办专题调研时,对河南省精准扶贫移动管理系统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对扶贫工作和河南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强调要抓紧推广应用,不断更新系统内容,为全省精准扶贫提供服务保障。
补短板,改善设施惠民生
1月初,信阳普降暴雪,累计降雪量51.9毫米,平均雪深30厘米,打破了信阳有气象记录以来的降雪极值。
“王停一家幸亏搬进了新房。要是还住旧房子里,碰上这么大的雪灾,我连觉都睡不安稳,就怕房子塌了。”孙常建站在王停家刚建好的新房前,看着漫天漫地的皑皑白雪,心里踏实了。
王停是刘营村的贫困户,妻子是贵州人,患有疾病,有4个孩子,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4岁。以前,一家6口一直蜗居在三间破旧的土坯房里。“他们家房子年久失修,漏风漏雨,墙体裂缝,大梁腐烂,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一到下雨天,屋里放的是接雨的盆儿,屋顶盖的是遮雨的塑料袋。”徐新超告诉记者。
2017年初,徐新超帮助王停申请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9月,新房竣工。4个孩子在窗明几净的新家里蹦蹦跳跳,别提多高兴了。
近年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聚焦刘营村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协助当地政府将危房改造作为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徐新超认真贯彻局党委的决策部署,与当地村干部对全村住房安全进行摸底排查登记,严格落实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政策,采取原地重建、旧房改造、异地重建等模式,为全村30多户贫困户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
2015年,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固始县水利局协调资金560多万元,为刘营村建成自来水厂一座,打有深井2孔,接通了各家各户水管。2016年水厂开始为村民供水,让村民彻底告别了人工压井的时代,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此外,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还协调资金,开展刘营村电网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修建村级公路,安装太阳能路灯,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
吃住行问题解决了,生产也要跟上。长期以来,刘营村土地少而散,田间道路狭窄,大型机械难以进入,水稻收割全靠人工;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虽有16个万方大塘可供蓄水灌溉,但几十年没有清淤整修,大塘变成了小水池,下游的农田灌溉成了老大难,水稻年年减产甚至旱死。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定点帮扶刘营村以来,把当地的土地整治项目摆上议事日程,积极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定点扶贫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
2016年3月,刘营村土地整治重点扶贫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规模达400多公顷,总投资668万元,共修建田间道路12公里、灌溉水渠6公里、桥涵10座、提灌站1座,清淤大塘7口。2017年,通过整村推进等项目,修建了生产路5公里、生产桥1座,清淤大塘7口,为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大丰收奠定了基础,彻底结束了村民人工收割、为抢水而打架斗殴的历史。
目前,水有了,路通了,村民生产生活有了保障,村内固始鸡养殖、莲藕种植、光伏发电等一大批产业项目也正在逐步推进。
办产业,精准施策谋富路
扶贫管一时,脱贫管一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脱贫攻坚不能简单地给钱给物,关键要从根本上消除贫穷“基因”。
如何“扶起”刘营村?产业,是致富增收的重要载体。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因此,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蹚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致富路。
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充分利用各类帮扶资金,大力发展符合村内实情的种植、养殖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创新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贫困户参与生产劳动,获取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增加村内集体经济收入,改变村集体经济薄弱、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的现状,从而推动刘营村实现全面脱贫。
2016年,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投入60万元专项资金,入股万康莲藕种植合作社,在刘营村种植莲藕450亩,将南美白对虾、泥鳅与莲藕套养,带动了120名贫困户,每户每年可获得500元固定收益;利用省派第一书记45万元专项资金,建起了2700多平方米、年产4万只规模的固始鸡养殖场,采用“公司+农户”的寄养模式,由固始三高农牧有限公司提供鸡苗、饲料、养殖技术等,固始鸡出栏后再由该公司回购,所得收益归刘营村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所有,以此保证贫困户长期收益,确保其真正脱贫。
2017年,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又协调当地政府,引进利来针织厂到刘营村建立扶贫基地,引导14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既顾家又创收两不耽误;协调政府补贴资金建立香菇种植基地,免费提供技术支持,让43户贫困户每年投入500元,购买香菇苗寄养在种植基地,年底可收益1500元;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240万元,建设规模为300KWP的村级扶贫光伏电站,前三年收益归刘营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预计每年每户可分红4000元,三年后,收益由村委会、贫困户、投资公司三方分配。
2017年底,经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研究决定,由局属单位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捐赠18万元,在刘营村设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继续为刘营村脱贫加油助力。此外,针对建档立卡且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帮助其协调申请小额贴息贷款,期限2~3年,免担保、免抵押,财政全额贴息;对于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贫困人口,积极协调当地部门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从“输血”到“造血”、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笃定。
奔小康,两个文明齐发展
村民的钱包鼓了,精神也要富裕。村民思想不“脱贫”,仅靠外力推着干,脱贫攻坚就难以形成合力。因此,要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激发其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如此,扶贫举措才更有威力,扶贫成效才更加持久。
徐新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的动员优势,发挥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宣传引导、励志教育、典型引路等方法,着力破解部分贫困群众目标不清、志气不足等问题,全面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志气和勇气。同时,加强刘营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先后协调投入170多万元资金,在刘营村新建了3座文化广场,其中村委会文化广场面积1200平方米,大庄广场1000平方米,秦圩广场900平方米。同时,绿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美化环境,便于村民开展文体活动。在村委设立图书室,捐赠图书、电脑,供村民翻阅、学习新技能;邀请“三下乡”文化团进村表演;设立文化宣传栏,宣传健康知识、养殖技术、孝德文化等。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除了扶志,还要“扶技”。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积极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种植及养殖技术培训等,让有条件的扶贫对象掌握一两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
据调研,刘营村青壮年多外出打工,村内劳动力不足;村内人均耕地面积少,且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因种植小麦、油麦菜等农作物,产量低,投入比产出大,因此秋季水稻收割后,土地就闲置了。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协调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将最新研究成果“高纬度地区两茬稻”栽种技术破例提供给当地农民,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单位产量。同时,邀请该所首席水稻专家到刘营村实地考察气候、土地、水源等自然条件,推荐当地村民去参加固始县水稻新型钵苗机播秧示范观摩会。观摩会上,水稻专家向刘营村村民代表单独讲解了两茬稻的优势及栽培技术。
“这技术真好!既解决了村内劳力不足的问题,又改变了土地一年就有半年闲的局面,增加了咱的收入,是个好方法。”参加完观摩会后,刘营村村民代表纷纷为两茬稻栽培技术点赞。
通过持续为刘营村输送“精神养分”,如今,村里成群嬉闹的孩子少了,在文化广场打篮球健身的多了;游手好闲、不思上进的少了,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的多了……
传爱心,真诚帮扶有温度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一直以来对我们镇刘营村贫困家庭的关心和帮助,也希望受资助的学生们能够刻苦学习,勇攀知识高峰。”固始县李店镇党委书记张宝激动地说。
2017年8月23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委书记刘济宝,纪委书记何晨一行赴刘营村为贫困家庭的10位大、中学新生送去了助学金1.2万元。孩子和家长们收到爱心助学金后,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是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向刘营村传递爱心、开展诸多帮扶活动的感人事例之一。
近年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一直将刘营村贫困户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为农产品谋销路、为贫困子女找工作,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贫困家庭,帮助他们找穷因、拔穷根,扎扎实实把扶贫工作做到点子上。
开展春节慰问活动。2016年春节为6户贫困户送去了2万元慰问金和猪肉、食用油等慰问品;2017年春节为116户贫困户、困难党员和五保户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共计5.8万元;2018年春节前,为刘营村遭受雪灾的群众捐款3万余元,为贫困户送去4.95万元慰问金及面粉、猪肉等慰问品。
开展“扶贫日”活动。2016年我国第三个扶贫日,免费资助每个帮扶贫困户两亩油菜种子、化肥等,共计2.6万元;2017年又为46户贫困户每户捐赠500元香菇养殖资金,共计2.3万元;局属单位省遥感测绘院还为刘营村捐助10台电脑、2台高拍仪,为村内信息化建设助力。
设立“爱心基金”,搭建爱心平台,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捐款63202元,为刘营村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留守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开展扶贫村儿童公益活动,多次为刘营村儿童送去书包、文具、篮球、衣服、雨伞等学习生活用品。
开展捐资助学活动,通过多种渠道资助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安排困难家庭学生到固始县国机励志学校就读,吃穿用全免;为贫困户子女提供暑期实习岗位,管吃管住管路费,每月3000元工资;介绍大学生张俊杰到单位上班,解决就业问题……
一个个鲜活的扶贫事例,一份份真情的流淌,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刘营村困难群众的心田,暖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群众的点赞。
全面发力补短板,精准扶贫效果显。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刘营村投入、协调项目资金达1500多万元。刘营村的脱贫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一些基础设施和扶贫项目陆续落地,村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2015年、2016年、2017年,全村共脱贫61户205人,剩余59户98人未脱贫,其中含五保户、低保户48户68人。
成绩喜人,任务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是党向人民群众许下的一份庄严承诺。目前,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了新的扶贫方案,计划于2018年为河南省所有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的贫困村制作高清晰度影像挂图,以土地利用综合改革为抓手,以刘营村为试点,为土地利用综合改革中的农村耕地、乡村集体建设用地提供前期影像、高程模型,并测算土地整治的潜力,摸清家底,盘活资产,为刘营村的脱贫发展注入活力。
脱贫攻坚战犹酣,快马加鞭未下鞍。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保持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毅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定决心、全力以赴,持续加力、稳扎稳打,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翻身仗。
刘营村的发展未来可期,刘营村的脱贫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刘营人一个都不能少!
好日子,正等着我们共同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