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发挥法律对校园暴力的规制作用

2018-03-08孙玉国

法制博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法律

摘要:本文首先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针对我国社会生活中校园暴力存在的种种原因进行分析,再结合近几年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总结得出了几点利用法律规制作用去应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

关键词:法律;校园暴力;规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D92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5-0242-01

作者简介:孙玉国(1972-),男,山东郯城人,研究生,中共临沂市委党校,讲师,民商法学专业。

一、引言

如何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惩罚校园暴力行为,进一步维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校园暴力的侵害,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校园暴力发生的起因得出,大多数案件的发生与我国现有的法律监管体系的缺漏存在着较大了联系,所以发挥法律对校园暴力的规制作用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二、校园暴力的简介

所谓的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外,老师、学生以及社会人员之间发生的身体侵害、语言侮辱、勒索敲诈等暴力行為。当前,校园暴力广泛存在于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校园内,校园暴力行为随着学生们年龄的增长,施暴手段也逐渐变得更加残酷,由同学们间的起哄打闹行为变成了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行为,并且会对受到侵害的学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校园暴力主要分为对受害人身体上和语言上的暴力,其都会对受到侵害的学生带来身心上巨大的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参与校园暴力的人群逐渐呈现出往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主要由心智不成熟、性格叛逆的初高中的学生组成。这些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并且也更容易受到暴力因素与不良事件的侵染,盲目模仿社会上暴力行为,进而导致校园暴力的产生。校园暴力会使得这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心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严重的甚至还会激起犯罪行为。由于未成年人的爱合群的特性,在校园内关系较好的几个同学就会形成一个小群体,一旦这些小群体中沾染了某些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就容易相互之间影响,常表现为经常会欺负和孤立一些不太合群的学生,这就成为了校园暴力屡次发生的诱因。

三、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相关法律体系的缺陷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在应对校园暴力事件上还存在着许多缺陷,还未形成一套完善法律法规保护体系。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虽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预防了校园暴力的产生,但是在应对实际校园暴力案件方面还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使得施暴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受害者得不到及时的保护与救治,从而使得校园暴力事件屡禁不止。同时,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育主体也发生了偏移,逐渐的由老师主导变为由社会生活主导,更加注重教育的全面开放,因而对学校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产生了更大的压力,使其在面对一些特殊的事件(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方便进行处理,并且教师自身的安全也常常受到社会各界势力的威胁,因而要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校园安全,还急需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学生自身与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校园暴力的产生主要受到学生自身与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响。首先,在学生自身的因素上,现在的初高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溺爱下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因此在校园学习生活中,这些学生一旦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时,往往会自己意气用事或在蛊惑下做出更加暴力的举动;并且,学生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可能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校园暴力成为,严重的甚至构成了犯罪行为。其次,在家庭方面的因素上,家庭环境在同学们的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父母往往是孩子们模仿的榜样,所以父母的教育在孩子们价值观形成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父母对其子女的过分溺爱,导致其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其他人的感受,并且父母也多扮演“保护伞”的角色,助长了孩子不良风气的形成,最终导致孩子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很容易产生暴力心理。

四、用法律手段应对校园暴力的策略

(一)完善相关法律监管体系

首先是对目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降低刑事犯罪的处罚年龄。从法律上对青少年学生的校园暴力行为进行制约,提高法律监管体系,明确校园犯罪的类型、责任和处罚机制,进而减少校园暴力现象的产生。完善相关的法律监管体系,是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管理的根本保障和有效的防范手段。其次是相关部门加强对校园暴力的执法力度,这需要学校内教师、保安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及时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况,要及时的疏导心理上产生严重扭曲的青少年学生;学校的安保人员要加强监督学校内外暴力行为,对有校园暴力预谋的学生进行训诫,这是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主要手段。

(二)提高学生们的法律意识

在学校内部加强法律宣传,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普法教育,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法律意识,进一步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产生。通过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他们知道社会暴力事件的产生缘由,清楚地明白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如果不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就会受到法律严厉的惩罚,甚至会面对牢狱之灾,付出惨痛的法律代价,这是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魏戬,瞿敏.我国校园暴力法律问题探究[J].科技风,2018(10):187.

[2]李雨桐.浅析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范[J].人力资源管理,2018(01):89.

[3]周乐娟.我国预防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法律
法律推理与法律一体化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思维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