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个年轻人,我有点怪癖……

2018-03-08雨墨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怪癖癖好合群

雨墨

这是一个人人有怪癖的年代:喝白开水也要闻一闻味道:做作业要咬笔:与伙伴同行的步伐要一致……

有时候我们为自己的小癖好感到困惑,在寻求他人认可和害怕他人质疑之间,受尽困扰。但也觉得微博、抖音小视频里的那些“怪癖少年”真棒,敢于表现自己,不怕被他人“评判”。

我们假装不在乎别人看法,用着一些“药不能停”“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来伪装自己忐忑的心。和别人不同的怪癖,有时让我们觉得自卑,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病了”。但有些怪癖又让我们感到自己与众不同,引以为傲。

每个人都有一些特别之处。在一部分人质疑“我这样正常吗”的同时,有人却活得更轻松,毕竟“无癖不深情”。有多少日常被习惯性忽视,就会有多少细节被下意识误解,与其纠结,或许率性而活才能让我们更快乐。

怪癖应当被理解,正因为这样,我们的世界才多姿多彩

喵喵

资深伪文学爱好者

湖南郴州宜章八中初三学生

Q1:身边有什么怪咖吗,他有什么让你觉得印象深刻?

喵喵:学校里有个小姐姐,经常在学校里穿萝莉装,很夸张但很可爱。我们并没有认为这就是家长和老师口中的奇装异服。反而看到她心情都会变得开心起来。我理解她,也觉得为自己而活也挺好的。虽然她性格有点内向,平常不太跟我们说话,但也能和平相处,我相信她内心里一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Q2:你自己有什么奇怪的小癖好吗?有想过改掉它吗?

喵喵:我的怪癖说出来有点羞耻,那就是,我睡觉的时候必须穿袜子,无论春夏秋冬。一旦脱掉,就会浑身不自在,可能导致彻夜失眠。每次刚开始尝试不穿,都是失败的结果。这个怪癖的后果就是,我有很多很多双袜子,还有就是洗袜子真的是太痛苦了。

Q3:你觉得,忠于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就是怪吗?

喵喵:忠于自己没什么不好,个人习惯没有绝对的对错。大多数人不想那么与众不同,喜欢抱团,是因为想和周围人有共同话题。害怕自己有什么不一样就会被当成异类。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我,但其实自我一点也可以活得舒服和快乐,不受外界约束,不刻意取悦他人,都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至于怪不怪,大家评价标准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Q4:你觉得个人的小怪癖是否值得被尊重?

喵瞄:嗯嗯,当然啦。我觉得是否尊重一个人,是看他的人格吧。至于他身上有没有什么怪癖,我却觉得不是很重要呢。即便是有,同学之间不是也应该互相包容吗?反正我很不喜欢那种给别人起外号,排挤他人的做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因为这些独一无二,才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呢,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呢?

真希望身边多几个怪咖,证明大家还是个性鲜明的一代

张昱

历史教师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中学

Q1:身边有什么怪咖吗,他有什么让你觉得印象深刻?

张昱:“怪咖”在学生中的理解是很多层的。有的在我们成人眼里看来没什么,但有的同学就觉得怪,比如某个学生可能只是不爱说话,不融入集体。作为老师,我觉得怪咖代代有,然而今年特别无趣。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这一届的怪咖不行!此时此刻,我在改学生的月考试卷,越改越泄气,那种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大家回答得都差不多。想象中,他们这个年纪应该是整天围着你问问题的小古怪。可他们整日沉迷打游戏,没时间问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他们正在忙着中二,我想,这大概算是一种集体怪癖吧。作为老师,倒真希望班上能多几个“怪咖”,证明他们还是个性鲜明的一代。

Q2:你自己有什么奇怪的小癖好吗?有想过改掉它吗?

张昱:现代人,没个怪癖,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我写东西就要抠指甲抠手皮,每次为了写点东西,我的手就要遭一次殃。嗯,真是的在学生面前露丑了(掩面)。一旦停下,我就文思枯竭,所以,尝试了几次,作罢。

Q3:你觉得,忠于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就是怪吗?

张昱:现在忠于自己越来越难了,趁着年轻,能忠于自己的时候,能勇敢一把,那就勇敢吧!这是一个提倡多元化的时代,大家没有必要因为害怕受到他人的非议,而过分压抑自己的想法。希望同学们能多多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不过,有一点,那就是要想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以及勇于承担后果。毕竟,人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无可厚非的。

Q4:你觉得个人的小怪癖是否值得被尊重?

张昱:分情况而论。这里有一个底线问题,那就是不能打扰他人。比方说有的人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影响其他人,那么理性看待就可以啦。但是,如果在公共场合,影响到公共秩序,或是大多数人的感受,那么这种怪癖不但不值得被尊重,还应当予以制止。

如果仅仅是为了合群,你就会像俄罗斯方块一样消失

萍兰

心理学硕士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Q1:你自己有什么奇怪的小癖好吗?有想过改掉它吗?

萍兰:大多数医生都会有职业病吧,就是洗手。与人接触之后,或是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手,洗了手之后,还要擦上消毒的乳液,才会放心地去做其他事情。这就是大多数人说的洁癖了。讲卫生没有什么不好,虽然可能有点过度,但自己已经习惯了,更不可能改掉。

Q2:有的同學会因为自己的小怪癖感到自卑,你怎么看?

萍兰:我们应该正确面对这个问题,不能用一种回避的态度,其实怪癖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它们如同每个人的性格一样,都是十分私人化的,代表着你区别于他人的一种特征。多数怪癖都无伤大雅。在普通的健康人身上,怪癖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正面效用,就好比“发型谨遵四六分”比起“直爽泼辣”确实更能让人记住一个刚认识的朋友:而在天才人物身上,他们为怪癖所苦,却又凭借着这些怪癖而成就惊人的事实,仍在被反复验证,以至于得出“醉心于某种癖好的人是幸福的”的结论。因此,不要过分因为自己的某种小癖好敢到自卑。

Q3:你觉得,忠于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就是怪吗?

萍兰:我倒不认为这是怪,恰恰是正常人都会有的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当然有些同学不爱说话,就会被其他孩子认为不合群,但所谓的合群就一定好吗?其实也未必。人们所谓的合群只不过是一种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好比你在朋友圈发布一条动态,时刻关注有多少人点赞,有多少人回复,就是出于这种心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合群,你就会像俄罗斯方块一样消失”。所以,提倡个性,做自己,并不应该被贴上怪异的标签。

Q4:父母应该怎样去面对青少年奇怪的小癖好?

萍兰:青少年还处于成长的过程当中,现阶段还没有确立成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他们的怪癖行为是情有可原的,作为父母应该选择理解与尊重,必要时可以合理地引导,这样有助于孩子今后在社会中立足。同学们也可以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多和父母沟通,寻求他们的理解支持以及帮助。

猜你喜欢

怪癖癖好合群
谈合群
数学家“怪癖”档案
坚持做自己就是不合群?
因为这些『怪癖』,我才是我自己
帮孩子治疗“不合群症”
集萌社
找出不合群的词
空白
日本教授的懒散与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