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监控网,看得见虎豹管得住人
2018-03-08魏梦佳侯雪静
魏梦佳+侯雪静
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监测与管理平台上,轻触鼠标,点击某地理位置的监测终端,一只壮硕的东北虎赫然在屏幕中出现,缓缓走过雪地……国家林业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葛剑平正骄傲地向众人展示对世界濒危动物东北虎、东北豹野外监测的最新成果。
2月8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监测系统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林业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正式开通。“这意味着中国首次实现对自然生境下野生东北虎豹野外生存状况的实时监测,为构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监测网络全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葛剑平说。
据悉,这一监测系统也是中国首个实现大面积、全覆盖的智能化自然资源监测、评估和管理体系,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监测和管理进入了新时代。
东北虎和东北豹是世界珍稀濒危动物,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生物学意义,现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和中国东北。100多年前,东北虎、东北豹曾在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由于森林过度采伐、土地开垦、矿山开采、偷猎盗猎等原因,上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种动物的种群急速下降,到90年代末,其在中国境内已经十分罕见。
随着中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天然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全面保护。为加大对东北虎豹的保护,2016年12月5日,中国政府通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7年7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挂牌成立。
在系列保护措施下,东北虎豹近几年来又重现东北林区。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境内野生东北虎个体至少有27只,野生东北豹个体至少有42只,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东部靠近中俄边境地区。相关专家观测,目前东北虎豹种群已经进入繁育高峰期,为恢复其种群带来良好机遇。
为了更精准及时监测东北虎豹活动,近两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团队与合作方积极探索,运用云存储、智能分析、互联互通等新技术手段,最终在位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吉林省珲春市建立起自然资源监测小试基地。
“我们在500平方公里虎豹密集活动区域安装了100多台针对野生动物、水文、气象、土壤等监测终端,可从野外实时回传各类自然资源监测数据,特别是对东北虎豹等珍稀濒危物种的数据,实现了对自然生境下野生东北虎豹野外生存状况的全面监测。”葛剑平说。
数据显示,在近25天内,红外相机实时监测到了31次东北虎、17次东北豹和97次梅花鹿。
国家林业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冯利民副教授告诉本刊记者,过去放置在森林深处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间隔数月甚至整年去回收,使得野生动物的实际保护和管理滞后。
此外,地方巡护资金人员匮乏、虎豹伤人等情况也是对野生东北虎豹难以及时展开监测保护的重要因素。“上山很危險,我们有个向导有一次巡查遭遇东北虎,腿软了跑不动,坐到地上扔出烟光弹才吓走老虎,回来就说辞职不干了。”葛剑平说,“过去虎豹伤人、人伤害虎豹、盗猎者是否真上山了,都难以及时发现。”
在他看来,新的监测系统的使用,不仅可通过自动回传的数据实时掌握东北虎豹每天的活动、行踪,还能对保护区内的非法活动及时预警、精准侦查、追踪行迹,几分钟内就可通知森林公安展开联合处置。“可以说,这张监控网看得见虎豹,管得住人。”
据悉,2018年,这一监测系统预计覆盖东北虎豹国家公园5000平方公里范围。至2020年,计划将布设十多万台监控终端,其覆盖面积将扩大至整个国家公园,对公园内所有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展开精准化智能化监测、评估和管理。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2月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高科技的应用和严密的科学管理有利于东北虎豹保护,也符合国家公园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
“这是一个全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科研和管理系统。”世界虎豹保护和研究权威专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戴维·史密斯教授认为,这将改变东北虎豹野外监测科研和保护管理方式,极大推动其种群保护的进程。
葛剑平称,下一步团队还将加强无人机监测、遥感卫星、智能识别等模块研发,并完善监测体系的标准、规范和运行模式,“我们希望能建成生态科学的大数据平台,助力东北虎豹的种群复壮和生态环境保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