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科技共舞
2018-03-08马之恒
马之恒
人们都喜欢优美的音乐,从简单的歌唱与节拍,到繁復的合唱和乐团演奏,音乐是人类文明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手段的加盟,让音乐变得更为精准、更为和谐,同时也提供了记录声音的可能性。这些人类历史上的“音乐里程碑”,被巴黎音乐博物馆和中国唱片博物馆精心地珍藏。
追溯“古典音乐”源头
1607年2月24日,在意大利的曼托瓦公爵宫里,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的新作《奥菲欧》(L'Orfeo,又译《俄耳甫斯》),被呈现在它的第一批观众面前。这部基于希腊神话中音乐家俄耳甫斯的故事,并从意大利传统牧歌剧汲取灵感写成的剧作,被认为是世界上的第一部歌剧。
歌剧艺术跨越400余年的一些惯例也就此确立。这正是为什么位于法国巴黎维莱特地区的音乐博物馆,会选择从蒙特威尔第和《奥菲欧》开始,讲述西洋音乐的发展历程。
为了在演奏时更加充分地表达出作曲家倾注的情感,若干种全新的乐器被发明出来。一些机械结构逐渐被引入乐器当中,使其成为越发精密的声学仪器。音乐博物馆的大部分藏品就聚焦于这个过程,共同勾勒出西洋乐队发展至今的路线图。
一架外壳布满了彩绘装饰的羽管键琴,就见证了两位欧洲乐器制作师跨越时空的合作。这架1646年由安德烈亚斯·拉克斯在安特卫普发明的羽管键琴,于1780年在巴黎由帕斯卡·塔斯金进行了“技术升级”,方才呈现出今天的样貌。
我们今天熟悉的萨克斯管,源于比利时乐器制作师安东尼-约瑟夫·萨克斯在19世纪中叶的尝试。当时的欧洲,发明于19世纪初的铜管乐器奥菲克莱德号,已经基本取代了出现于16世纪末的木管乐器蛇形管,扮演着管乐队低音基础的角色;而为低音演奏特别设计的单簧管变体“低音单簧管”也已经出现。
这两种乐器都是萨克斯的“主打产品”,但在他看来,低音单簧管的音色不够完美,而奥菲克莱德号的演奏方式又过于复杂。于是,他着手设计一种结合两者优点的全新乐器,让它同时具备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音色,而且指法比较容易掌握。这种新的乐器被命名为萨克斯管,它在诞生之初并不被音乐界看好,但因得到法国作曲家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的支持,方才没有被扼杀在襁褓之中。
知识链接:古钢琴
在现代钢琴诞生之前,欧洲曾经流行过两种并称为“古钢琴”的琴键乐器:一种是通过琴键控制锤子敲击金属琴弦发声,类似于现代钢琴,称为楔槌键琴;另一种则通过与琴键连接的传动装置牵动拉力杆,再驱动用羽毛茎制成的拨子拨动琴弦发声,称为羽管键琴。相比于现代钢琴,两种古钢琴都有表现力方面的局限性。楔槌键琴由于结构限制不能快速连续弹奏,而且琴弦的振动幅度很小,发出的音量纤细微弱;羽管键琴的拨弦动作则是通过一系列机械传动实现,乐手难以根据自己意愿灵活地改变声音的力度,只能通过改装双排键盘辅以音栓调节的方式,表现声音的强弱,这导致演奏过于复杂。随着现代钢琴的诞生,古钢琴逐渐成为小众乐器。
知识链接:提琴“巨无霸”
我们知道,为了演奏出低音,大提琴会被做成比小提琴大得多的落地式结构;而音高比大提琴更低的低音提琴,则要比大提琴还大一些,高约2米。按照右手拉动琴弓,左手在指板上按动琴弦的演奏方法,这样的乐器尺寸已经接近人体的生理极限。当柏辽兹希望得到音高更低的提琴时,乐器制作师让-巴蒂斯特·维尧姆不得不为他建造了高达3.5米的超低音提琴。
当技术与音乐“联姻”
萨克斯管上精心设计的拉杆和按键,使它的指法易于记忆,也让乐手能通过这一套附着在乐器外部的机械系统,精准地控制音孔的开放与闭合。而音乐博物馆里的一件颇具“违和感”的藏品—同样使用机械系统实现辅助演奏的超低音提琴,则有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意味。
这是一具只有3根弦的提琴,它的最低音琴弦发出的声音,已经进入了次声波的领域,只是因为泛音方能被人听到。显然,因为远远超出人类身高和臂展的尺寸,它也无法像低音提琴那样演奏。因此,提琴的一侧被安装了一个有踏板的小凳子,以及一组手柄。乐手需要手脚并用,通过琴弓、手柄和踏板的配合来演奏这具超大号的乐器。由于巨大的体积和独特的演奏方式,很少有乐队会使用超低音提琴,以至于它在全世界总共只有7具。
记录声音,珍藏记忆
除了更精准的演奏,人们也在寻求记录声音的手段。巴黎音乐博物馆里的留声机和磁带录音设备,就见证了记录音乐的历史。
而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位于厦门的中国唱片博物馆,也致力于收藏被记录下来的声音背后的故事。这座设在鼓浪屿著名别墅“黄荣远堂”里的博物馆,从留声机的诞生和唱片技术传入中国说起,用唱片串联起中国从20世纪直到今天的历史。
1877年,当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用留声机录下儿歌《玛丽有只小羊羔》的时候,他使用的是包裹着锡箔的唱筒。这种机器的原理,是将声音转化成唱针不同的颤动并且记录下来,在回放的时候,这些颤动就重新转化为声音。但锡箔只能一次性使用,很快便被可以反复录制的蜡制唱筒所取代。此后,唱片又在20世纪初完全取代了唱筒。
20世纪初,美国录音工程师弗莱德·盖斯博格带着留声机开始了他的“环球灌音之旅”,意图录下英语文化圈之外各种独特的音乐。1903年,他来到中国,开启了中国唱片的历史。5年之后,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唱片工业。许多流传至今的古老唱片,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endprint
唱片里的“中国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1935年上映的抗日题材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在当时的电影市场上,电影音乐唱片基本会和影片同步发行。1935年5月9日,上海电通歌队的袁牧之、顾梦鹤、郑君里等人,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录制了这首歌曲。5月24日电影上映时,第一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也进入了制作流程,并在7月投放市场。
凭借唱片这种当年的“新媒体”,《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得以迅速传播,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抵抗日寇侵略、救亡图存的决心,也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的处境。一直关注着中国抗日战争的非洲裔美国人保罗·罗伯逊,跟着中国音乐家刘良模学会了中文版的《义勇军进行曲》,并且根据第一句歌词的发音,将这首歌翻译为《起来》。1941年,由他主唱的专辑《起来》在纽约出版,用三张唱片收录了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六首抗战歌曲。这套唱片由林语堂和宋庆龄做序,唱片版税及发行的收益都捐赠给了保卫中国同盟。两个不同版本的《义勇军进行曲》,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京剧唱片《四五花洞》
这是戏剧界与录音技术的一次奇妙“联姻”。唱片题目中的“四”,指的是被誉为“四大名旦”的京剧男旦演员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而这张让四大名旦联袂演出的唱片,也是因为长城唱片公司董事长张啸林和董事杜月笙这两位青帮大佬的“面子”,方才得以成为现实。经过极为艰难、复杂的协调工作,1932年1月11日,四大名旦在录音棚里,复现了半年多之前为杜月笙庆祝家族祠堂落成而同台演出的盛况。
唱片录成之后,为了表明四位大师的排名不分轩轾,他们的名字以环行形式展现在唱片片芯上。这张独特的唱片,成了中国京剧艺术史上极为宝贵的财富。
知识链接:唱筒的衰退
在发明之初,不少人认为留声机最大的价值是制作有声书信(类似于现在微信上的语音功能),因此简便易用的唱筒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将同样的技术用于商业化的录音产品生产,唱筒不便复制的问题就显现出来,而用唱筒再转录又会导致音质损失。于是,德裔美國发明家艾米尔·柏林纳发明的唱片系统,凭借易于工业化复制的优势后来居上。
音乐离不开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审美语境。技术在改变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塑造着音乐的气质。我们不断追求更好地演奏和记录音乐的方式,因为那些音符里,保存着无数人面对世间万物生发出来的深厚感情。
(责任编辑/朱文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