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阅读与教师的专业素养

2018-03-08◎苏

文化产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小豆豆心灵语文

◎苏 磊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实验小学 山东 莱芜 271100)

部编版教材总主编、北大中文系温儒敏先生在谈及语文教学的问题时,强调“读”占鳌头,数次提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深文是可以“浅讲”的,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别死扣教材教辅。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1]。

语文教学,甚至其他学科,都在提倡全科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能力,小而言之是为了功利性的应试,大而言之是为了获取精神文明的尊严、获取心灵安放之所。这已经成为共识,毋庸置疑。但回到源头,一个除了教科书,不曾广泛涉猎、阅读量贫乏的老师,如何担当起引领、启迪学生读书的大任?无论教育如何变革、科技如何发展,阅读始终是我们自主学习、接受教育最重要、最便捷的途径。

一、读教育专著,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

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难免单调、枯燥。熟悉的声调、熟悉的面孔,学生难免兴味索然。如何唤醒倾听的耳朵?如何让我们的工作变得妙趣横生?读教育大师们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萃取的精华,是引领我们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

于永正老师是笔者崇拜的小语大家。从刚走出师范校门到踏上讲台,对教学法、学情分析、课堂预判,都是一头雾水。偶然在学校图书室发现一本《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如获至宝。一篇一篇圈点勾画,模仿、琢磨,逐渐有所悟、有所得。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于老师对古诗《草》的复习环节:于老师变换角色,分别扮演妈妈、哥哥、奶奶,让孩子背诵古诗给自己听。一个看似普通的环节,检查了学生背诵、作者、重点词、写作目的和诗意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趣味盎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文本知识。

说到此处,我又想起自己的课堂教训。那是前几年去乡镇送课,讲的是《月光曲》一文。笔者个人非常喜欢这篇文章。一篇简短的美文,赞扬了音乐家博大的爱心,也表达了贝多芬遇到一位爱音乐、懂音乐的穷姑娘,遇知音喜欲狂的心境。我们成年人极易产生共鸣,笔者于是有感而发,设计了大段的抒情导语,自认为足以使学生入情入境。谁知我在台上尽情挥洒,学生在台下懵懵懂懂,课堂出现可怕的沉寂。课后,当地老师深表歉意,说他们的学生“不会配合,基础太差”。在我听来,教训颇深:不能以成人之心度儿童之腹,更不能以自己的心理需求代替儿童的心理需求。只有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心去体验世界,才能体会冰心所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的道理。

读《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每每被雷夫这位醉心于教育、执着于孩子的老师深深打动。在一所普通的学校,大多来自移民家庭的孩子,在一位“世界名师”的感染教育下,个个出类拔萃,或就读名校,或成长为内心笃定、充满自信、诚实善良的优秀人才。雷夫提倡“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认为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雷夫反复强调科尔伯格“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使我对自己一直依赖的“小红花”激励机制产生怀疑和反思。

一所偏远的乡村中学,在苏霍姆林斯基16年悉心努力下,成为了世界著名的试验基地、教育界同仁心向往之的圣地。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放在手边,成为多少老师的“救命稻草”。如何对待后进生,怎样检查作业,怎样让学生专注,拿到新教材该做什么,给一年级教师的建议,给新教师的建议等等,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二、师生共读,寻找走进孩子内心的“密码”

阅读,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在生活中遇到知音,遇到对同一本书有共鸣的人。如果,我们与学生有了共鸣,那就找到了共同的“心灵密码”、找到了与孩子成功对话的契机。

我们小学语文从2017年起开始用部编版教材,里面有一个栏目“和大人一起读”,从中可以看出创编者的良苦用心。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才能知道孩子在读什么书,才能拥有与孩子共同的语言符号、共同的心灵密码。

《窗边的小豆豆》,是很久前与学生共读的一本童书。这本书,与其说是写给孩子看的,不如说给老师家长、给所有做教育的人读更合适。“这所学校,满足了我对美好童年的所有想象”,女儿曾经这样说。这所学校有露天的集体帐篷宿营,可以看到星星;听小林校长弹着琴,孩子们可以脱了鞋,光着脚丫走来走去,只要踏着节拍就好。小豆豆的眼里,“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门,它是由两株矮树组成的,树上还长着绿油油的叶子,用小豆豆的话就是“从地上长出来的校门呀”。“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室,它们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是小豆豆的电车教室。没有校门、没有正经的教室,可就是这样一所简陋的学校,却成了小豆豆以及其他50多个孩子的乐园,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小林校长没有说过“以人为本”的话,但他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教育理念,无不深深地关注着孩子的心灵。和学生一起读下去,不只是反思自己的教学,更让学生暗暗惊叹:“老师也喜欢这本书,老师也不讨厌小豆豆!”不知不觉间,便走进了学生内心。

要求学生读的书,我们都应该细读或者浏览。知道学生正在读的是什么,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感、所喜所恶,也就找到了与他们心灵相通的“密码”。

三、博览群书,提升自己的心灵高度

我们的教育对象千变万化,是一个个不拘一格的多彩心灵。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也使得我们所讲的新闻在学生那里或许已是“旧闻”。所以,我们的阅读范围,应该与生活同样宽广,博览群书,不拘一格,才能激发学生“开眼看世界”,才能唤醒一个个好奇的童心。

人人应该有一本枕边书,每晚不翻上几页就睡不踏实。也许,《红楼梦》作为枕边书再合适不过。山大教授马瑞芳说它“一等一的好看,登峰造极的好玩,它是中国最好的故事”。不管是故事、人物、布局,还是诗词、楹联、曲赋,不管是建筑、饮食、服饰,还是医药、神佛、习俗,从任何一个角度打开,都能看到别有洞天的风景。从幼时读红楼连环画、青春期的专挑宝黛爱情故事,到人到中年读出一份人情味、一份悲悯、一份了悟,时间越久,越能读出《红楼梦》的精微奇妙、浩瀚无穷。这是一部怎么爱读都不过分的奇书。

读王小波,好玩、有趣,真诚、质朴,含着泪去笑、笑着去思考;读戴建业,读他笔下的陶渊明,你会发现他不只是会谈段子的网红教授;读古今中外、读自然科学文史哲,是最便捷、最快乐的自我丰富的旅程。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愿你我拥有书香,拥抱丰富充盈的教学生涯。

猜你喜欢

小豆豆心灵语文
用爱浇灌孩子——再读《窗边的小豆豆》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一年级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