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特拉迪瓦里的秘密

2018-03-08雪阳

中外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作坊小提琴

□ 雪阳

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小提琴了。意大利的制琴大师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在将近80年的时间里,制作了1000多把小提琴。300多年过去,人们动用各种现代科技,却没有破解它的秘密并复制出与之相媲美的小提琴

传说的悲伤与现实的反转

去年冬天,我看到一个有关小提琴的悲伤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金敏珍(Min-Jin Kym),韩裔英国女孩,也是位出色的小提琴家。

和无数优秀的音乐才子一样,金敏珍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分,11岁获得国际比赛大奖,开始登台演出,15岁时成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史上最年轻的奖学金得主,不到20岁就已经获得了世界声誉,成为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的小提琴手。

21岁那年,金敏珍遇到了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这把小提琴制作于1696年,当时的价格是45万英镑(约合400万人民币)。她咬咬牙,用自己从11岁开始赚钱起攒下的所有积蓄,加上父母投资的钱,还抵押了自己伦敦的公寓,凑钱买下了这把琴。

金敏珍对这把小提琴倾注了无限深厚的情感,她将这把琴称作自己的“灵魂伴侣”,因为这把琴,她感觉自己的生命都完整了。

然而,意外如晴天霹雳般砸来——

2010年11月7日,32岁 的金敏珍结束了一场演出后,正准备从伦敦返回曼彻斯特。当晚8点半,她走进伦敦Euston火车站附近的Pret A Manger餐厅买三明治吃,就在转身的一瞬间,仅仅就那么一眨眼的疏忽,她的小提琴不翼而飞。

当时这把小提琴已经价值120万英镑,琴盒里还有两支价值67000英镑的名贵琴弓。这则消息成为了当天英国各大报纸的热点新闻。

虽然保险公司陪了她一笔巨款,但丝毫无补于她痛失爱琴的崩溃。“每一天的每一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我一直都被失去这把小提琴的痛苦所折磨,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自责。”

她因此精神恍惚,与男友分手,还失去了和乐团的演出合约。她的人生陷入低谷。

2013年8月,奇迹出现了:英国警方在英格兰中部一处房产内找到了这把消失近三年的琴,以及琴弓。但是事业一蹶不振的金敏珍,已经没钱再买回这把琴了。

她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伴侣……

这个故事在我脑海中盘旋了很久,我想象着她的悲伤,叹息着她的命运。

后来我忍不住去搜索她的名字,果然看到了2010年和2013年的新闻,还有不止一家古典音乐专业网站的报道。但是我看到的故事,并没有那么曲折哀婉。

金敏珍毫无疑问是度过了三年痛苦的时光,但她的事业并不曾陨落,她后来又重新买了一把小提琴,依旧是斯特拉迪瓦里。

现实中的结局,是对上面那个知音体故事的“大反转”——旧琴找回后,金敏珍欣喜若狂,经与保险公司协商后,他们以138万英镑的价格,拍卖了这把失而复得的琴。

这个结局是英国著名弦乐杂志The Strad上刊登的消息,应该是最权威的,也最贴近真实的。

小城克雷莫纳的奇迹

现实总是比故事更平淡也更残酷,但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魔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位制琴大师生前制作过1000多把琴,最早贴有斯特拉迪瓦里本人标签的小提琴,注明年代为1667,最后一把注明年代为1736,即他去世前的一年。

1667年之前,他很可能已制作过一些琴,而且他工作的时间确实长得惊人,差不多达80年之久。在这个时期,他和助手们可以制作大量的琴,尽管有多达一半的琴有可能已毁于意外事故、战争以及欧洲经历的其他历史混乱时期。他留存至今的琴,总数大概四五百把。

流传至今的每一把琴,似乎都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了精:几乎所有演奏过、拥有过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乐手都认为这琴是有生命的。

时间往回追溯300多年,当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约1644~1737)开始制造小提琴时,他没有任何书籍资料可供参考。虽然雕版图书已经出现,但成本高昂,数量极少,要掌握这本技艺,只能仰仗实践和世世代代的口头相传。

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是意大利小提琴制造业的历史巅峰,也是小城克雷莫纳(Cremona)最为辉煌的时期。如果进一步缩小范围,那么这巅峰与辉煌发源的地段,就在小城的圣多米尼各(San Domenico)广场上。

斯特拉迪瓦里的住所兼作坊,距离另一位与他齐名的提琴制造大师瓜奈利·德尔杰苏的住所兼作坊,只隔了一座屋子,而这屋子恰好就是斯特拉迪瓦里的得意门徒卡洛·贝孔泽的家和作坊(贝孔泽的琴同样是小提琴市场上的高价之物)。在街道尽头的拐角处,一边住着弗朗西斯科·罗吉尔利,也是一位著名的弦乐制作家;另一边住的就是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利的老师阿玛蒂。

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当克雷莫纳的这段历史和这几座旧屋被发现后,所有在那个时期、在那一带制作的弦乐器全都沾了光,被冠以“Cremonese”的血统名号。

然而克雷莫纳的辉煌,只持续了一两个世纪,在那忙碌的一百多年里,尤其是斯特拉迪瓦里勤奋工作的那70多年里(他老人家很长寿,活到了93岁,一生有近80年都在制造小提琴),在圣多米尼各广场边的作坊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奇迹?

花80年做3种琴

1667年,斯特拉迪瓦里第一次结婚,和妻子生了六个孩子。1698年,他的妻子去世了。第二年,斯特拉迪瓦里续弦,又有五个孩子出世。在他的11个儿女中,只有两个儿子——弗朗切斯科和奥莫博诺继承父亲衣钵,从少年时代开始,就以助手的身份跟着父亲学艺。

这两个儿子终身未婚,一辈子在父亲的作坊里勤恳工作:浸泡木料,再将木料做成粗胚;削好琴腹的形状、安装琴颈……斯特拉迪瓦里负责最后的琴弦安装和刷漆。木头外面的保护层,是提琴音质的终极保障,也是后世研究者们研究了很久的一点。除此之外,研究者们最想知道的,还是提琴本身的秘密。

斯特拉迪瓦里的作品,可以按照类型归入三个不同的时期,开始是在他早期生涯中制作的“阿马蒂型”小提琴,之所以这样称谓,是因为这些琴类似于他的老师阿马蒂制作的“小型”小提琴。

“阿马蒂型”时期延续了25年,大约一直到1690年,虽然斯特拉迪瓦里采用阿马蒂型的琴作为自己作品的基础,但他也在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琴上没有阿马蒂的小提琴上那种特有的匀称修长的琴角、精致的琴头和极佳的音孔。

大约自1690年起,斯特拉迪瓦里开始制作自己的新型小提琴,最终以其创新的“长型”琴而闻名——不仅琴身变长,而且还伴随着以下变化:琴的匀称感以及和谐的感染力。

为了与新的长度适配,这位大师还改变了小提琴整个外形的设计。通过实验,“长型”琴达到了新的质量标准,与阿马蒂型的提琴相比,音质有明显的不同,音色饱满、低沉圆润、令人心旷神怡。后人曾这样形容过他的小提琴音色之美——“仿佛一群带有光环的小天使,在演奏中的斯特拉迪瓦里琴上被惊醒……”

毫无疑问,斯特拉迪瓦里终其一生都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制作出更好的、甚至可以说是超前于那个时代的小提琴。

最精确的复制,也瞒不过乐手的耳朵

但是,他究竟做了什么?到底是什么成就了斯氏琴独一无二的卓越品质呢?

每个专家都有自己一套的说法。是因为琴身表面的漆涂料吗?有不少人很肯定地说,斯特拉迪瓦里用的漆涂料中有秘密配方,而他已将这一处方带入了坟墓,现已失传。更多人否认这一说法,他有什么理由不把这个配方传给自己的儿子,至少让家族的荣耀和传奇继续呢?

事实也的确如此,他所用的油基涂料配方,在克雷莫纳根本不是秘密,几乎所有制琴师都在使用,而且到了现代,研究人员已经可以用化学性分析把它调到最完美的状态,99.99%与他当年使用的配方一致。

那么是因为木料吗?大家又开始猜测,有人说斯特拉迪瓦里早在砍树之前,就从本地或是国外选择上好的枫木和云杉木,并用特别的秘密方法予以保存。但在欧洲,就算是今天,要获得同样的好木料也并不难,并且可以模仿旧时处理和保存木料的方法。

其他的说法还有很多:有说是因为琴背的弧度;刨制木料时优雅、精巧的厚薄过渡;f孔的雕刻;共鸣箱内低音梁和音柱的摆放位置等等。

所有这些推断都服从于谨慎的现代测量学和声学分析,这样说来,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完全可以制造出来——实际上也确实有人复制过了。然而,专业的小提琴家只要听上两秒钟,就知道哪一把才是真正的斯特拉迪瓦里。

无法回到过去,就无法找出秘密

所有这些专注于数据、考古或物理、化学的分析,都欠缺一个无法企及的实验:回到过去,回到当年那些大师们的作坊里去,回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更准确地说,这些研究全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制琴师本人的隐性知识,以及他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现代研究者们虽有先进的分析仪器,却距离他们想要研究的对象几百年光阴。

隐性知识是无法言传的,它出现在斯特拉迪瓦里的作坊里,它包括他漫长一生中制琴的每一天里,上千种细小的日常行动。正是这些行动构成了这位制琴大师的生产实践,进而变成他的习惯动作,他的微妙感觉。

关于斯特拉迪瓦里的作坊,《匠人》的作者、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所能了解到的“最重要事实”是:作坊里到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会突如其来地出现在每个地方,收集和处理上千道信息,而这是那些只负责某个零部件的助手所望尘莫及的。”

桑内特认为,现代那些杰出的科学天才所主持的实验室里,情况应该也是如此。“师傅的头脑里充满了各种只有他或她才能明白其意义所在的信息。”

斯特拉迪瓦里有两个儿子继承了小提琴制作业,即弗朗切斯科(1671年生)和奥莫博诺(1679年生),他们可能大约分别在1685年和1694年开始在作坊里给父亲当帮手。似乎到1700年,他们已经开始自己制作琴了。由儿子和其他帮手进行作品的粗加工,而后由大师自己来整个完成。其他的雇工也有可能忙于制作琴盒、弦轴和琴马,以及给制成的琴油漆。

1737年,斯特拉迪瓦里去世之后,两个儿子继续经营这个作坊,但今天只有有限的一些小提琴是由他俩制作的。他俩的寿命并不比父亲长多少,不出几年奥莫博诺就去世了,父亲去世不到六年,弗朗切斯科又离开了人间。

他们没有继承父亲的长寿,也没有遗传父亲的天资。父亲的传奇使他们黯然失色,尽管他俩幸存下来的作品也十分优秀,并受到后人非常的器重,但这对兄弟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光只是作为父亲的助手度过的。

猜你喜欢

作坊小提琴
假鸡蛋作坊开工啦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汾酒老作坊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小提琴演奏之心理“意识”初探
人大代表的“女子作坊”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徽墨作坊》
大足区取缔非法电镀酸洗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