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标准再审视

2018-03-08方建移

杭州 2018年6期
关键词:二分法无害化资源化

文 方建移

↑垃圾分类清洁直运 李忠/摄

制定垃圾分类标准时,至少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否有利于垃圾处理,即是否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二,是否容易为居民所接受。实践已经证明,推广垃圾分类不可能一蹴而就。反思垃圾分类十多年来的成败得失,最重要的是重新审视垃圾分类标准。

“干湿二分法”有利于实现垃圾“减量化”目标

当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将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上海有所不同,从2014年5月1日起,将垃圾分类基本标准微调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这四类。

“湿”指的是植物类和厨余类垃圾,此类垃圾具有含水率高、易腐烂的特点,不适宜焚烧或者填埋处理,而更适宜于发酵制肥料。“干”指的是除植物类、厨余类以外的其他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纺织物、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这类垃圾中包含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多种成分,需要先分拣,再分别处置。从环卫部门的角度考虑,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干”“湿”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也相对容易,虽然这是最基本的“垃圾分类”,却能给垃圾的后续处理带来巨大的便利。

从后期处理看,“干湿二分法”最为接轨。生活垃圾处理一般有三种方式:填埋、焚烧、堆肥。无论哪一种处理方式,垃圾分类都是基础。实施干湿二分法,把占比60~70%的厨余垃圾分离出来用作堆肥或饲料,可有效缓解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压力。把“干垃圾”与容易腐烂的厨余垃圾分离,有利于相关人员(如垃圾回收群体、小区物业)对可回收垃圾和有毒垃圾进行二次分拣,这样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标,避免可回收垃圾被焚烧或填埋造成资源浪费,也可避免有毒垃圾焚烧或填埋后造成二次污染。

在城乡居民对有毒垃圾的认识提升到一定水平后,可在“干湿二分法”基础上添加“有毒垃圾”,在居民小区设置“有毒垃圾回收点”,将二分法变成三分法。若干年后,随着居民分类意识提高和分类习惯的养成,再进一步细化垃圾分类标准。

从操作便利看,“干湿二分法”最为简便。各个地方现有的垃圾分类大多存在一步到位的思想。在垃圾分类启动之初,过细过严的分类标准只会让居民望而却步、知难而退。相关调查发现,市民对于自己不积极的垃圾分类行为,最主要的“理由”是太麻烦。由此可见,“干湿二分法”比较容易被居民接受,推广难度较小、实践性较强。

从成本控制看,“干湿二分法”最为经济。无论是垃圾分类与治理还是其他公共政策,要得到有效推行,除了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外,还需要考虑政策执行的经济成本。高额的执行成本,无论是由政府承担还是公民个体承担,都难以持续。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 李忠 / 摄

垃圾分类的目的在于“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实施干湿二分法,可比较容易地实现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干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进行二次分拣,“资源化”的目标也就实现了。如果居民小区设置“有毒垃圾回收点”,并做好对有毒垃圾、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的预约处理,则“无害化”的目标也能实现。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简单易行的分类,大大节约了垃圾分类与治理的成本。并且根据干、湿垃圾的具体情况以及居民的作息规律,确定不同的收集时间,对于湿垃圾可隔天收集(天热时需每天收集),对于干垃圾,可每周安排2~3次收集,提高垃圾收集的效率。

系统工程系统对待,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

垃圾分类与垃圾治理不仅仅是解决迫在眉睫的垃圾围城的困境,其更长远的意义在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倡导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垃圾分类与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分类回收、运输、加工利用和处理等诸多环节,不仅需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更需要社会支持,公众参与。当前各地垃圾分类与垃圾治理成效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和措施缺乏统筹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创新层出不穷”但停留于个别的创新,无论是法律保障、分类标准、后期处理、宣传发动还是各种社会力量的协调配合都存在着“碎片化”“短视化”“部门化”的状况。如果继续停留于“试点”、停留于各地自发的“探索”,不但垃圾分类与治理无所作为,而且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为此,我们建议,将垃圾分类与垃圾治理加强顶层设计,至少在省级层面对垃圾分类标准、分类投放要求、分类减量的促进措施、垃圾运输与处置、管理部门及其职责、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进行整体研究,以有序推进垃圾分类与垃圾治理工作。

顶层设计的目的是让垃圾分类与治理取得可持续的进展。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征收方式、处罚手段、回收企业减免税等方面进行统筹,并通过将垃圾分类行为与企业和居民个人的信用等级挂钩、与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等方式,通过“去碎片化”的制度力量推进垃圾分类与垃圾治理,是顶层设计的意义所在。让企业有利润,让政府有业绩,让居民方便有实惠,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促进城乡垃圾分类与治理工作的良性互动。统筹城乡垃圾分类与治理工作既是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适应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现实需要。由于成长经历、工作性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保留着原有的生活习惯。这些生活习惯,如随地丢抛果皮纸屑,不但不利于城市的垃圾治理,而且容易引发与城市居民的冲突。

充实物业管理职能,创新垃圾不落地办法

定点定时投放是国际上推行垃圾分类时一个比较通行的做法。提倡垃圾不落地,倡导公民将垃圾携带到家进行分类处理而不是随时随处丢抛,既可减少垃圾清理和处理的成本,也有利于摒弃居民因附近没有垃圾桶而随意乱扔垃圾的“心安理得”。据了解,上海街头共有82000多个废物箱,平均每80米就有一个;上海全市共有4万名环卫工人,每天作业16小时保洁,城市道路日保洁频次最高达10次以上,平均频次是香港的3倍以上。就是在如此高密度设置废物箱、高频次清扫情况下,马路上每天散落的垃圾仍然达到1800吨,占全市生活垃圾的10%。

我们认为,推行定点定时投放、提倡垃圾不落地意义重大,而且垃圾分类与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是相互促进的。如果不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分类将失去监督,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目标必定难以实现。定点定时投放也具有可行性,中国大陆多个城市试点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

充实物业管理职能,创新垃圾不落地办法,有助于将垃圾投放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根据每个小区的规模设置若干生活垃圾回收点,在每天设置一个或两个时段固定的生活垃圾集中回收时间(每个时段为一小时左右),由物业公司人员检查垃圾分类情况并监督居民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同时撤销小区其他垃圾桶。当然,对于物业公司新赋予的职能和职权,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确立。也就是说,可通过立法赋予物业公司部分执法权,或将具有执法权的城管人员派驻小区,以处理居民的违规行为(如拒收未分类垃圾、对相关行为进行处罚等)。这样,既可避免现阶段部分试点城市出现的问题,也可增强垃圾定点定时投放的操作性,从而为实施更进一步的垃圾分类和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二分法无害化资源化
生计资本对江汉平原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影响研究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用“二分法”看七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的审题
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分析
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2020.2.18 农民日报)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广西首家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运营
“二分法”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用二分法的原理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