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在地方文献建设中的意义与策略
2018-03-07谷春燕
谷春燕
摘 要:地方文献记载着当地的社会变迁和重要历史事件,是反映当地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精神特质,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建设发展的宝贵文献资源。随着地方文献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将口述史作为地方文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分析口述史在地方文献建设中的意义入手,对口述史在地方文献建设中的实践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口述史 地方文献 历史文化 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a)-0212-02
口述史是宝贵的文献资源,它记录着地方语言、民俗文化、传记故事、族谱史料等内容,反映着地方性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已经成为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丰富地方文献资源,扩大地方文献建设规模,提高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水平,有必要重视口述史收集与整理工作,将口述史作为建设特色地方文献资源的突破口,推进地方文献事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1 口述史在地方文献建设中的意义
口述史是当事人或知情人对历史事件、人文知识、自己或他人经历进行口头表达,并借助访谈、录音、录像等方式手段,经过整理形成的资料。在地方文献建设中,口述史发挥着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突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地域特色
在地方文献事业发展中,建设地方文献资源体系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其资源的完整性和特色性直接关系到地方文献事业的价值体现。而口述史作为史料收集的方法之一,能够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有助于拓宽地方文献资源的来源渠道,扩大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规模。地方文献详细记载着当地历史典故、人物事迹、风土人情、历代沿革等内容,是研究地方政治、经济、风俗、宗教、军事等方面历史变迁的宝贵资料。口述史是地方的“活历史”,一般都是文献资料中难以获取的珍贵材料,往往在正史上没有留下记载,尤其对于少数民族史、家族史、个人史而言,许多历史资料都是通过当地人以口述的方式一代一代流传,如民间歌谣、神话传说、俚语、俗语等,都属于口述流传途径。通过口述流传下来的宝贵资料,能够反映出当地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所以口述史在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1.2 提升地方文献建设的学术研究水平
在地方文献建设中,要将地方文献研究与开发作为重点工作,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工作中较高层次的业务,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而基于口述史的地方文献建设,需要在收集历史資料的基础上,对历史资源本身存在的缺漏之处进行研究分析,使口述史形成专业的历史报告,有助于不断提升地方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水平。口述史不仅能够为地方文献工作开辟新路径,而且还能够加深地方文献工作者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了解,拓展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丰富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主题,使地方文献涵盖地方家族源流与变迁、地方政治演变、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而将其作为地方传统历史文献的补充。
1.3 发挥地方文献在研究和传承历史文化中的价值
口述史一般是从受访者的回忆和讲述所获取的,这些资料既有可能是解开历史迷题的关键点,有助于摸清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也有可能对记载不详的地方文献内容进行补充,将其作为正史资料的遗补,为地方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视角。同时,口述史还有可能被用于已有文献资料鉴别真伪的依据,考证正史资料的源流,通过正史和口述史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地方历史。所以,地方文献建设开展口述史的整理工作,能够进一步提升史料价值,不仅有利于为下一代人了解当地历史发展提供共同记忆,为地方史志研究提供文献资料,而且还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口述史在地方文献建设中的实践策略
在地方文献建设中,要健全口述史征集、访谈、整理、利用的工作体系,确保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2.1 制定口述史征集方案
在地方口述文献建设中,要制定口述史征集方案,做好口述史征集的相关准备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征集项目主题。在开展口述史征集工作之前要确定征集项目主题,结合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情况,在特色馆藏建设范围内进行选题,以弥补地方文献资源的缺失。在确定征集主题的过程中,要分清征集项目的轻重缓急,针对珍贵史料中将要消失的史料要立即列入优先抢救项目,做好征集的准备工作。
(2)确定受访人群。图书馆要调查研究与口述史征集主题相关的材料,寻求史学家和有关部门的建议,确定受访人群。一般情况下受访人群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由已确定受访人选推荐的其他人选;二是向大众公开招募,选择符合招募要求的人员;三是某一学科的代表人物或某一领域的名人。在受访人群确定中,要以年迈的老人为首选,这些老人可能经历过历史事件,或掌握历史事件更详细、更真实的资料,能够保证口述史的价值。
(3)培训采访人员。口述史的采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采访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采访技能,使受访者对采访人员建立起信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口述历史资料采集工作质量。所以,图书馆要对采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采访人员不仅具备丰富的历史学知识、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而且要提高采访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谈话技巧,使采访人员能够熟练地与受访者打交道。
2.2 规范口述史访谈工作
访谈是口述史文献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收集口述史资料的有效方式。为此,要加强过程性访谈工作管理,促使访谈工作规范化开展,保证所获取口述史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1)做好采访准备工作。成立口述史工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拟定采访大纲,将工作内容分配给小组成员,约束小组成员认真开展工作。在采访之前,工作小组成员要了解与采集主题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及受访者的年龄、经历和健康状况,与受访者约定好采访地点,准备好录音、录像设备,保证访谈工作的顺利开展。
(2)控制采访细节。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采访人员应当对相关的细节进行控制,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应对各种访问技巧加以充分利用,借此来从受访者的口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史料。在此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采访人员在运用访问技巧时,除了要尊重受访者的意愿之外,还应当尊重他们的隐私,以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其次,采访人员应摆正自己的立场,要始终站在中立的角度,可适度地进行引导,并与受访者进行互动。由于很多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加之其中可能涉及受访者不愿提及的事件,对此,采访人员可巧妙地提出问题,对访问资料进行完善,提高口述资料的价值。
(3)签订协议书。对于口述历史的访谈而言,实质上是采访人员与受访者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当访谈结束以后,采访人员应当以聊天的方式,感谢受访者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并且要与受访者就授权文件、影音视频的处理及利用等问题进行协商,在不违反法律条文的前提下,由双方共同签订协议书,据此对口述历史文件的生成和利用进行规范与约束。
2.3 加强口述史资料整理
对口述史资料进行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此项工作进行加强。由于口述史资料的收集过程比较特殊,所有的内容全部都是当事人的记忆,因部分事件发生的年代较为久远,记忆可能会出现偏差,这样一来,会使收集到的资料与事实存在出入。在对资料进行整理时,不得按照主观意愿进行随意删改,必须保证资料的原始性,这既是对口述者的一种尊重,也能给资料的使用者留出再解释的空间。同时,在整理的过程中,不得对带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口语进行删改,更不可以使用其他的词语进行替代。对口述史资料进行编目时,应当确保著录的内容中包含如下信息:采访者、被采访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采访的主题及次数等。此外,应对收集到的影音资料转换格式进行保存,构建专题数据库,为地方文献建设服务。
2.4 提高口述史资料的利用效率
对口述史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这些资料的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鉴于此,应当不断提高口述史资料的利用效率。首先,可依据相关的分类方法,对收集到的口述史资料,按载体进行分类,如录音类、录像类、文字类等,并编制目录和索引,以便使用者对资料进行查询。其次,现阶段,网络通讯技术越来越完善,可借助互联网对口述史资料进行宣传和推送,提升其利用效率。此外,可依托网络,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口述史数据库进行链接,以此来实现资源共享,为地方文献的建设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资料。
3 结语
总而言之,地方文献是有关地方社会历史变迁的原始记录,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史料性特征。地方文献建设要提高口述史工作的重视程度,突出口述史在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价值,通过建立健全口述史工作体系,将口述史资料收集、访谈、整理、利用作为工作重点,从而为丰富地方文献资源、提高地方文献建设与研究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齐晓峰,田彩虹.论鄉土口述历史的挖掘与利用对策——以古徽州婺源县为例[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7(12):95-97.
[2] 范晓谚.浅谈口述历史与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建设——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1):104-106.
[3] 马丽.公共图书馆口述史料采集工作探析——以沈阳市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10):71-73.
[4] 祁兴兰.国内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口述资料研究进展及特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4(5):120-122.
[5] 汪雁.口述历史: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新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