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文化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2018-03-07陆超刘波
陆超 刘波
摘要:从景区游客交通组织、智慧交通设施管理、景区安防监控管理等方面展开了探讨,结合文化旅游风景区本身的特点及需求,对BIM技术在文化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以武汉环东湖绿道为例,针对东湖绿道运维管理的特点与难点,在该工程中建立了基于BIM的绿道运维管理系统,为BIM技术指导旅游风景区的运维管理提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BIM技术;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东湖绿道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7-0148-04
1 引言
现今,中国旅游业迈入了文化旅游时代,文旅产业的发展将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及消费方式,也成为这个时代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深化发展文化旅游风景区,加强对文化旅游风景区的维护与管理,统筹兼顾近期发展目标与远景规划.能有效的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和精神生活,亦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
因此,如何兼顾文化旅游风景区的保护建设与后期的运维管理,真正做到既能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文化旅游更高的诉求,是摆在众多建设者面前的难题,为建设者们对文化旅游风景区的建设运维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随着大数据、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模拟信息化技术成为时代的新宠,并渗透到其他各个领域。作为建设领域的前沿技术,BIM计算机模拟技术,将会成为文化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有效的工具[1]。
2 BIM运维管理概念及应用现状
2.1 BIM运维管理概念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rning)运维管理是基于建筑信息化模型的后期应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为媒介,将BIM模型与运维管理系统移动终端等相链接。对信息的集成管理、空间的协调管理、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等方面起到统筹联动的作用。同时,通过BIM信息化运维管理,还能实现对紧急情况的模拟,并且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实现各个系统联动,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防,降低運营维护成本。此外,BIM的强大功能还能更加便捷地实现对于能耗的监测与分析节能降耗。
2.2 BIM运维管理应用现状
目前,BIM技术在建设初期设计开发以及建造施工阶段的发展日趋成熟,能够在前期的环境调研、方案模拟、设计任务制定,中期的建设模拟、建设质量评估等方面均起着积极高效的作用,然而BIM信息化技术在后期运维管理方面的却鲜有应用,国内外目前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探索BIM在项目运营阶段的应用,并将其落在实处迫在眉睫。
从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来看,项目运维阶段建立在设计、施工阶段基础之上。较之于前两个阶段,运维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周期更长、管理难度更大、涉及参与方更是多而杂。因此,在利用BIM技术进行运维管理过程中,一方面,需兼顾并组织协调好运维过程中各参与方;另一方面,需协调处理好涉及到的各类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决策,更好地指导运维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BIM技术在空间、设施、应急管理等方面积极高效率的作用。
3 旅游风景区BIM运维管理应用的必要性
3.1 BIM技术在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运用的迫切性
3.1.1 旅游风景区对精细化运维管理的诉求
文旅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带动着文化旅游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势必给文化旅游风景区后期的运维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风景区运维管理的过程中,很难对风景区内,设备运营、交通流量、安全隐患情况等各种因素进行实时监控,在旅游高峰期往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效果受限制;BIM技术的引入将实现文旅风景区运维管理效率的提升,降低管理成本,并通过电脑端实时预警,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2]。因此,BIM技术在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运用越来越迫切。基于BIM技术的运维管理软件平台使得管理更加系统化、精细化,能有效的平衡和协调风景区“开发”与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3]。
3.1.2 BIM技术为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目前,BIM技术发展迅猛,兴起于建筑涉及的BIM技术,也逐渐延伸到风景园林规划的运维领域,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将依托BIM信息化技术,朝着更加精细化、集约化、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将BIM运维软件分为模块数据库维护类、动态信息管理两大类,前者是针对BIM模型数据库的运维,后者是将BIM与其他技术进行集成,将BIM的运维管理功能发挥到极致。
(1)模块数据库维护类。Egale Point公司的Land-cadd For Revit、Sitework For Revit软件,是基于Au-todesk Revit软件平台开发的附挂软件。是专为风景区开发及运维设计的BIM软件,可运用于创建围篱、植栽、停车场、人行道、车行道、安全设施等组构件的数据库。RIK公司开发的RIK Landscape Pack for Archi-CAD,是基于Autodesk Revit软件开发的的附挂软件,具有强大的园林景观拟真组件数据库。其可运用于创建及调整地形及坡度,亦可进行道路、植栽、石墙、扶手等进行拟真效果的呈现。基于某种较为成熟的BIM软件作为平台软件,开发各专业BIM软件的开发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软件兼容性的问题,不同专业BIM软件可以相互兼容、附挂,可有效解决项目后期运维管理过程中,在设施、空间、节能、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的实时动态监控、反馈、处理和优化。模块数据库类BIM软件.为BIM运维管理提供管理依据和保障。
(2)动态信息管理类。基于BIM的动态信息管理,需要依托其他信息化技术集成运用。是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统称,是传感器技术、空间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BIM本身数据库维护的基础上,通过建立BIM与3S之间的桥梁,可以弥补现阶段BIM技术的不足,将自然环境、人与计算机网络组织在一起并可视化表达,为风景区规划保护和运维提供更便捷的动态监测数据。例如.Google公司从Last Software手中买下Sketch Up后,将其与Google Earth相兼容,使得Google Earth呈现的地图更接近真是的立体世界,这是BIM技术与3S技术结合的典型例子。
3.2 BIM技术在东湖绿道运维管理应用的必要性
3.2.1 项目背景
东湖风景名胜区作为武汉最具盛名的5A级文化旅游风景区之一,其以白然湖光山色风光见长,岸线曲折优美.楚文化人文环境突出。东湖绿道( Green way)依托东湖优越的自然人文资源本底,以创建“世界级绿道”为宗旨,以千年之作,传世经典的信念,旨在将东湖绿道打造成最美丽、最幽静、最具湖光山色、最富人文气息的滨湖绿道。让市民游客“慢享生活”,以道串珠把东湖打造成武汉的“城市名片”。
东湖绿道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成区域联动、体系完善、布局合理、特色多样、设施完备、环保智能、衔接方便的绿道网络系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同时,通过挖掘和重塑沿线白然环境特色.结合现有道路、桥梁、周边现有生态绿化环境等,通过绿道及相关沿线景观的细节,塑造大气开放、精致和谐、韵味独特、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环境。
3.2.2 BIM运维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作为武汉城市名片及窗口的东湖绿道,一期主体工程(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东湖绿道二期、三期(绿道一期工程的优化,湖校道、湖城道)的建成,东湖绿道会真正意义的成为环东湖绿道(如图1),远期还将与其他城市绿道相连通(如图2),共同形成更大的区域绿道网络。
随着武汉城市绿道建设的不断延伸,也给东湖绿道后期运营管理带来诸多难题,这就需要借助先进的BIM信息化技术进行优化管理,真正实现东湖绿道“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的远景规划目标。因此,针对东湖绿道建设及运维管理的特点,依托BIM技术建立东湖绿道独有的运维管理体系是必要而又迫切的。
4 旅游風景区BIM运维管理难点及解决方案
4.1 管理难点
4.1.1 高峰期人流量大
东湖绿道依托美丽的东湖风景名胜区而建,是贯穿东湖风景区的重要脉络,其建设以世界级为基本标杆,并考虑环湖白行车赛、马拉松赛等国际性赛事的举办。为此,在东湖绿道规划设计初期,设计方就对东湖风景区的发展规模进行过预测。将游人容量按平均年游人总量1200万人次,瞬时容量2万人次,平均日游人量4万人次进行控制,考虑到假日高峰,瞬时游客容量可按日常平均3倍(即6万人次)进行控制规划。然而,随着东湖绿道一期投入运营,尤其节假日及比赛高峰期,人流量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超过初期控制规划。因此,解决高峰期景区游客疏导及集散组织,成为东湖绿道运维管理的难题。
4.1.2 交通设施系统待优化
东湖绿道禁止机动车辆通行,鼓励绿色出行,行人可选择步行、白行车及电瓶游览车或从湖面坐船进入,更加方便市民和游客进出。目前,绿道共建设停车场11处,可提供超过1万个停车位,修建驿站及服务点25处,可为游客提供餐饮、导览、咨询等服务。可以说,东湖绿道在设计建造之初,就已按照世界级标准.重点考虑构建一体化交通设施系统。
然而,随着高峰期人流量的剧增,加之绿道运营部门对交通设施系统的优化,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案,致使东湖绿道交通设施系统未能发挥其全部优势。
4.1.3 安防及电子信息系统不完备
安防问题,是东湖绿道运维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目前,东湖绿道二期、三期的建设,是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优化,待整体项目建设完毕并投入运营,其对安防系统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然而,旅游风景区依托自然生态环境,本身存在安全隐患,不可控因素较多。利用传统旅游风景区安防管理模式,常常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管控,然而收效甚微。传统安防管理模式有两大弊端:其一,动态管理性不强,常常导致景区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时处理;其二,管理所投入成本较高,从长期看,其管理成本将大大超出旅游风景区建设保护所带来的区域经济价值。因此,利用新技术、新科技,建立完备的安防设施及电子信息监控系统,是解决东湖绿道运维过程中安防问题的关键。
4.2 BIM技术在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4.2.1 景区交通组织管理
在东湖绿道运维管理的过程中,高峰期人流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BIM技术则可实时监控人流量,将绿道人流量数据传输到电脑端,绿道运营管理部门即可对高峰期游客疏导及集散组织,采取相应预警及优化措施[4]。本项目运用Google公司的Sketch Up软件,将BIM技术与3S技术相结合,构建东湖绿道立体式的交通管理系统。
东湖绿道景区交通集散、运营管理,应达到“进出方便,来去自由,集散有序”的效果,并实现旅游交通过程“旅快游慢、旅短游长”为总体目标,组织景区游客。基于此,通过BIM技术优化景区旅游交通系统,形成分类明确、协调一体化的游客出行模式。在东湖绿道景区内部,设置游览电瓶车线路和建停靠站点,建设白行车租赁点和停车设施,为游客在景区内部出行提供绿色、舒适、健康的交通出行,形成以游人、白行车、游览电瓶车为主的三维立体交通系统,如图3。远期游船租赁点的建立,东湖绿道将形成游人、白行车、游览电瓶车、游船的四维立体交通,BIM技术也将在东湖绿道四维交通组织上起到积极作用。
4.2.2 智慧交通设施管理
智慧交通设施管理系统,建立在对东湖绿道四维交通系统完善的基础之上。是以道路网格、公共交通、静态交通、水上交通四位一体的联动交通系统。如前文所述,BIM软件可用于创建围篱、植栽、停车场、人行道、车行道、安全设施等组构件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3S技术对交通设施进行管理,设置智能停车诱导系统、交通视屏监控系统、综合信息发布系统三大系统,这些系统将整个东湖景区作为一个整体,把所有的交通和旅游信息数据进行汇集,开展分析计算和处理,为游客的交通出行、游玩食宿提供科学的指导[5]。
具体措施:在东湖绿道沿线,对风景区内人流集中的重要景点和驿站、绿道转弯处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提高景区智能化管理的手段。采用BIM信息化平台和人工信息收录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关于驿站、服务点运行状态,各类文化餐饮等服务设施的运行状态,公共自行车租赁使用情况,自行车停车位使用情况等信息,形成各类时空信息.在后台对信息进行人工分析或智能分析,且转化为电子化图片等提示、指示信息,在便携式客户终端、电子显示屏等终端设备上输出,为游客提供景区运行和游玩的相关信息,方便游客出行。
4.2.3 智慧安保系统管理
建立绿道全线智慧安保系统,将对绿道实行即时视频监控、广播,大数据热力地图预警,及时高效地监控,预警和处理各种安全问题。同时为游客提供一键报警、医疗救助、疏散引导等服务措施。
(1)建立安防监控系统。在东湖绿道景区范围内分区设监控子系统,合理均布监控点,以确保对进入景区内部和外围周边的人员进行实时观察录相或在以后的时间内方便调出图像取证,建立有效的安防体系。同时,在水域周边、交通集散區域,利用BIM技术结合RS“无人机”遥感技术,对这些事故频发区域进行动态监控,如图4。
(2)建立公共广播系统。分区设置从音频信号集中控制、传输,可靠实用的背景音乐、公共(紧急)广播系统,背景音乐广播与消防紧急广播相兼容。全方位覆盖整个区域.达到电声悦耳、自然的音响效果,为游人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此外.还有紧急广播强行插入,在紧急情况下系统可自动报警,疏散较集中人群,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避免事故发生。可在安保中心通过遥控话筒,对整个区域进行找人、播放通知、失物招领等。
5 总结与展望
如今,BIM技术在设计施工阶段的实践运用越来越广泛,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显示出BIM这种全新技术的强大功能。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和BIM技术不断的融合,BIM在运维管理的应用也将日趋成熟,前景可期。
深入分析了东湖绿道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管理难点,从文化旅游风景区游客交通组织、安防管理、智慧交通设施管理三个方面,探寻BIM技术在文化旅游风景的可行方向。本次探讨BIM在东湖绿道运维管理中应用,是一次有益尝试,为实现集约化、高效率的文化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提供思路与方向。然而这仅是开始,未来文化旅游风景区的BIM运维管理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手段,服务于风景区的日常管理。因此,深入挖掘BIM技术,使其在文化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中得到推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雯,曹礼昆,贾建中.BIM技术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探索——以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2( 11).
[2]刘晓东.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
[3]武玮.BIM技术及其在风景园林行业应用的意义[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5).
[4]黄廷,陈丽娟,史培新,等.基丁BIM的公路隧道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隧道建设,2017(1).
[5]陆慰迟.风景区交通系统组织优化策略——以扬州市蜀冈一瘦西湖风景区为例[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