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楠栽培技术及推广
2018-03-07李强
李强
摘要:指出了闽楠是福建珍贵乡土树种,基于闽楠栽培管理的长期生产经验,对闽楠栽培的立地选择、苗木培育、栽植方法、幼林管理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同时对发展闽楠造林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促进珍贵树种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闽楠;栽培技术;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7-0054-03
1 引言
闽中三明地区是我国的重点林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热资源丰富,林木速生丰产水平居全国之首。该地区同时又是全国闻名遐迩的“竹木之乡”,具有大面积长期为国家提供大量珍贵特殊用材的天然阔叶林。其中各种针阔优良乡土珍贵用材树种兼容并蓄,物种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长期以来,为满足人们对林木产品的需求,闽中砍伐天然林,发展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的人工林,而忽视了珍贵阔叶树种的培育,从而导致闽中针叶化严重、树种结构失调,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如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病虫害、森林火灾严重等等。
为尽快改变闽中商品用材林针叶化严重,树种结构不合理状况,三明市林业局于2002年提出了乡土珍贵与速生树种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即“1131”工程。闽楠是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也是闽中的乡土珍贵树种。其材质致密坚韧、不翘不裂、削面光滑、纹理美观、芳香耐久,是上等的建筑、家具、雕刻用材。在实施“1131”工程中,应是首选的造林树种。但是由于闽楠生长较慢,生长周期长,再加上造林成活率低,种源缺乏,砍多、造少等原因,资源甚缺。因此如何推广利用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推广闽楠造林的实践经验,总结了闽楠的营造林技术,以期推动闽楠的开发利用。
2 闽楠的培育技术
2.1 闽楠的生物学特性
对闽楠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是总结闽楠培育技术的关键。闽楠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喜湿耐荫,寿命长,病虫害少。闽楠的生长要求温暖,湿润,风小,雨水丰沛的气候条件和土层深厚、肥沃、以及排水良好的土壤,其能忍耐间隙性的短期水浸。在闽中闽北地区,闽楠大都生长在由坡积或花岗岩和砂岩母质发育的、肥力较高的山地红壤、黄红壤和山地黄壤。小地形对闽楠生长影响大,如狭谷、山洼、凹坡的中下部和河流两岸的台地,土壤一般都较肥沃,水湿条件好,风小、日照较短,闽楠普遍生长良好,而上坡、山脊、山顶瘠薄山地生长不良,难以成材。
闽楠是耐荫性树种,特别是在幼龄期隐藏在荫暗的次生林林冠下、生长很慢,到后期生长迅速。幼年期顶芽发达,顶端优势显著,常形成主干端直,侧枝细且短的尖塔形树冠,至壮年期顶端优势逐渐减弱,树高生长减缓,侧枝向外扩展,树冠变为钟形,但冠层仍较厚,枝叶浓密。
闽楠是深根性树种,根系较发达,根部有较强的萌生力。11年生闽楠主根可达2m以上,根幅6m左右,比其冠幅大1倍。闽楠萌芽力较强,主干受损伤后,常形成分叉木。
闽楠幼树顶芽一年形成三次.抽梢三次,即冬芽春梢 夏芽 夏梢 秋芽 秋梢,有时还会抽冬梢。一般春梢生长慢,夏梢和秋梢生长快。
2.2 营造林技术
2.2.1 采种
闽楠种子在11月下旬(小雪前后)成熟,果实由青变黑时即可采集。采种应选择20年生以上的壮年母树。种子采回后,将果实放人萝框内,用脚或手搓去果皮,用清水漂洗干净,置于通风的室内阴干。待种壳水迹消失后,用含水率5%的湿沙分层贮藏,放在向阳的室内,有阳光能照到的地方,能起催芽作用。贮藏期间要经常观察,面上沙子要经常喷水,以防干燥,待种子萌动现芽时应及时播种。
2.2.2 育苗
闽楠用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且因起苗伤根,并在运输和造林过程中根系受风吹日晒,造林后坐苗现象严重。因此,应提倡用容器袋育苗。容器袋规格为14 cm×17 cm,营养土配比为70%鲜土,29%火烧土,1%过磷酸钙.混合均匀后装袋,每袋装土约1 kg。每袋播种1~2粒,播后盖土1~2 cm,再盖锯屑以保持水分。苗木出土后,及时搭棚遮荫,当幼苗长出2~3片叶时,开始施肥,每10 d施肥一次,每50 kg水用200 g尿素,早期少后期多,每次抽梢完,木质化后施复合肥,每百斤配400~500 g,应掌握前少后多。
闽楠幼苗虫害主要是蛀梢象鼻虫和鳞毛叶甲。其防治可用甲胺磷,结合施肥,每百斤水配100 g甲胺磷,施入土中,被根部吸收,输送至植株的各个部位.基本可实现全年无虫害。闽楠11月份还可能抽梢一次,因此,应注意防冻,1年生苗高可达40 cm左右,即可出圃造林。
2.2.3 造林
(1)造林地选择。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阴坡、半阴坡的中下部,山谷两侧及河边台地。闽楠造林不宜提倡大面积的集中连片,应选择适宜的小地形,做到适地适树。
(2)整地。应积极提倡不炼山整地。炼山不仅烧掉林地上大量的腐殖质和枯枝落叶,造成林地养分流失,而且炼山后,地表裸露,容易受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挖穴由于没有炼山,不好回表土,可采用挖暗穴,穴规格必须达到60 cm×60 cm×40 cm以上标准。挖穴后采用化学控草,杀灭林地上高大的多年生雜草及穴周围1 m2以内的所有杂草。
(3)栽植。闽楠造林,其苗木有裸根苗与容器苗两种,最好采用容器苗栽植,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栽植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①适当提早造林时间,宜选择9~10月小阳春天气栽植.此时,苗木秋梢抽完进入木质化,苗高达到30~40 cm,移植林地内,让其提早发根,有利于来年生长;②雨后,土壤充分湿透后进行;③穴内土团必须整细,在穴内挖一小穴,深约20cm,将容器苗放人穴内,脱去容器袋,再用细土将容器苗土球四周回满,由外向内压紧,切忌直接压到土球,以防土球原状被破坏,压紧后再盖土,高出土球表面6~8cm即可。俗话说种树无时,莫使树知,让幼苗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生长。
笔者通过对三明市陈大镇长溪村2003年几种林地闽楠裸根苗与容器苗造林情况调查,结果发现杉木林下套种容器苗成活率最高,可达98%以上(表1)。
2.2.4 抚育管理
由于闽楠幼年期顶芽发达,顶端优势明显特点,加强幼年期抚育管理,是促进幼树生长,提早成林的重要环节。抚育采用化学控草,视杂草生长情况.每年化学控草1~2次,重点杀除树周1 m2内杂草,其余杂草可适当保留,以不影响幼树生长为度。每年施肥4次,每株每次施复合肥或尿素50 g。施肥时间应在抽梢结束后半个月内进行。第一年冬季进行扩穴,抚育,沿穴周往外扩50 cm,深30 cm,不宜翻动穴内原有松土,以防伤根。可结合扩穴进行一次过钙施肥,每株用过钙1000 g,将过钙均匀洒在穴的四周,扩穴时翻入土内。
2.2.5 虫害防治
(1)蛀梢象鼻虫。以幼虫钻蛀嫩梢危害,使被害梢枯死,严重时达69.1%,虫口密度16.5头/株,对闽楠高生长及干形发育影响很大。防治方法:在3月份成虫产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虫盛发期用621烟剂熏杀成虫,1 hm2用药8~15 kg;或在4月上旬用40%乐果乳剂400~600倍液喷洒新梢,可杀死梢中幼虫;也可用80%的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防治成虫,效果为50%。生物防治:以5亿孢子/mL白僵菌液防治幼虫。
(2)鳞毛叶甲。以成虫啃食嫩叶枝梢及小枝皮层,严重的可致嫩梢枯萎,严重时被害株率达80%以上,最多被害株有虫50多头。防治方法:在4月中、下旬用621烟剂熏剂熏杀成虫,1 hm2用药7.5 kg。
3 发展闽楠造林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3.1.1 市场宣传
从今后市场发展趋势看,一些特殊用途的木材(包括闽楠),天然林资源匮乏,人工栽培周期长,今后的木材价格一定不会低。因此做好林农市场宣传工作,可以极大地调动林农造林的积极性。
3.1.2 技术宣传
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这个载体,通过建立科技示范片、举办培训班等多形式开展闽楠营造林技术的宣传与咨询工作,为发展闽楠造林提供技术支撑。
3.1.3 政策宣传
(1)采伐管理优惠政策宣传。《福建省加快人工用材林发展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对1998年以后新造的用材林,允许经营者按照培育目标选择采伐方式,以工艺成熟或经济成熟龄确定主伐年龄,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林业主管部门申请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用材林取消中幼林抚育间伐起始年限,间隔时间和间伐强度的限制,但最终保留株数不得低于培育经营目标所需要的合理保留株数。新造的珍贵树种人工用材林,采伐管理视同一般用材林。加大宣传力度,让林农充分知晓该政策,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经济扶持政策宣传。三明市林业局关于印发《三明市营造林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明林(2008)9号文中规定,凡是营造阔叶树与珍贵树种混交林(珍贵树种占50%以上),分三年每亩共无偿补助200元给林农。另外,三明市林业局关于2008年林业小额贷款申报中央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明林财(2008)10号文精神,2008年,国家林业局将福建省确定为林业小额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试点省份之一,安排三明市林业小额贴息贷款计划900万元。重点用于林农和林业职工个人从事林竹资源开发和林产品加工且当年贷款累计金额小于30(含)万元的贷款项目。以上有关政策为发展闽楠造林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3.2 发展闽楠造林可供选择的模式
珍贵树种造林具有一定难度,每一树种都有最佳的造林方式,方法。其次,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大部份林地的经营权落实到户,林地经营权相对比较分散,经营方式也各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有多种造林模式可供选择。
3.2.1 迹地更新,营造闽楠纯林
采伐迹地造林密度以80株以上为宜。
3.2.2 迹地更新.营造多树种窄带状纯林
选择闽楠等3~5个树种,每一个树种从山下到山上分别营造带状纯林,带宽4~6行为宜(10~15 m),这实际上是一种宽带混交方式。
3.2.3 迹地更新,营造针阔树种混交林
由于针叶树种直干性强,冠幅较窄,阔叶树与针叶树混交,不仅有利于改善阔叶树的干材形质,培育无节优质良材,而且有利于杉木林地的维护,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一种最佳的造林模式。一般采用行带状混交,伴生树种选用杉木等早期生长快、庇荫作用好的速生树种。混交比例按4~6:1,造林密度120~150株/亩。造林初期大都是伴生树种生长旺盛.处于上层林冠,而闽楠生长慢,处于下层林冠,但生长发育正常。此后逐渐伐除伴生树种,即可实现以短养长,同时达到培育闽楠的目的。营造混交林关键在于,幼树郁闭后要注意适时间伐或透光伐,做到伴生树种不挤不压闽楠为宜。
3.2.4 杉松大径材基地林冠下套种
林冠下套种应注意最适郁闭度为0.4~0.6,现实林分如保留密度超过60株/亩,应再次间伐,使郁闭度降到0.5左右,然后,再套种闽楠。
3.2.5 次生林改造
选立地条件较好,林木较稀疏的多树种混交林或杉木萌芽林,通过林分改造套种闽楠形成混交林。1hm2留杉木1200~1800株,其余伐除,使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4~0.5左右,经过带状整地再挖穴混种闽楠,此后视闽楠生长情况,強度间伐杉木,保留闽楠。在杉木次生林改造过程中,处理好杉楠种间关系是成败的关键,因此,对目的树种闽楠生长有影响时,必须及时间伐杉木。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近几年栽种实践,笔者认为第四、第五种造林模式比较适合,既可解决林地紧张的问题,又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存,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庞贵刚,杨汉春.国有林场应加强对珍贵树种造林及管理[J].绿色科技,2007(23):112~113.
[3]苏贻攀.闽南山地阔叶林下套种珍贵树种初探[J].绿色科技,2016(5):21~22.